走进“心流”

      第一次听到“心流”这个心理学词汇,是在2020年春节武汉新冠疫情爆发,全国人民居家防疫时,当时清华大学心理学教授彭凯平在一场讲座中讲到了心流,讲到了积极心理学,讲到了“五施”,这些内容给我以醍醐灌顶的振奋,非常感谢这次遇到。

      后来,我在其他场合又浅浅地了解过心流的相关内容,总想着什么时候能读读这本书,以拉宽自己的视野。

      最近我有了《心流》这本书,但望着放在眼前的厚厚一本心理学专著,望而却步,心生敬畏。已经放置一周了,也没有勇气沉浸其中,耐心地开始读。

      感受中,把它归入枯燥的专业书这一类,过往读过《自卑与超越》的感受在影响着我。当时,那本书我没有读下去,书里语言表达的跳跃,使我无法领悟其中的含义,读着时心中混沌又茫然,因此,只读了一部分就放弃了。这种经历的感受,如今被移植到了《心流》这本书中,我心中判断,也许这是本好书,但对目前层次的我来说,它可能太高深、苦涩、难懂,以致我无法从中获益。

      这个星期六,9月11日,我终于拿起这本书,原本打算简单翻翻,如果看不进去,就继续放一放。我读了序一,这是北大社会学系教授郑也夫先生写的,题目是《自造内心秩序之途》,第一模块的小标题是“幸福源自内心的秩序”,这个表达我喜欢,因此我就读了下去,渐渐地,我被其中行文表达的流畅,被其中传递的观点,被其中透射出的真挚情感所吸引,这篇序竟然多达25页,可见郑也夫先生对本书的喜爱和推崇。再翻看目录和其他内容,真庆幸我准备走进这本书,没有被自己的偏执误导。

      现摘录“序一”中的一些内容,致敬自己将认真、耐心的走进这本书,希望自己能更多地接收到这本书所引领的境界。

      本书有三个核心词:幸福、最优体验(心流)和精神熵。

      1.幸福为什么难以得到?

      主要是因为宇宙初创之时,就没有以人类的安逸舒适为念。自然选择出的生理机制,只是服务于人类生存繁衍,没有增加幸福快乐的考虑。

      2.意义疗法创始人,弗兰克说:事实上,幸福感通常根本不是作为目标而浮现于人们的追求面前,而只不过表现为目标既达的某种附带现象。

      3.作者米哈里,在本书中的全部研讨都是在证明,幸福不是人生主题,而是附带现象。幸福是你全身心地投入一桩事物,达到忘我的程度,并由此获得内心秩序和安宁时的状态。                              2021年9月13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走进“心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