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20年中国77%工作将被机器人取代,如何让孩子不要输在未来?

    科技变革显著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工作方式,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发展日益成熟,人类将面临着最大的一次改变。

    牛津大学马丁学院教授Carl Benedikt Frey和Michael A.Osborne 2013年9月发布的一项研究《THE FUTURE OF EMPLOYMENT: HOW SUSCEPTIBLE ARE JOBS TO COMPUTERISATION?》,预计未来十年或者二十年,美国约47%的工作岗位有被机器人取代的风险。

    而机器人威胁的当然不只是美国这类发达国家的就业。2016年2月,同样来自牛津大学马丁学院的一项联合研究显示,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发展对世界最贫穷国家的破坏将最大。尼泊尔、柬埔寨、中国、孟加拉国和危地马拉等国家面临最严重的“过早去工业化”风险。印度和中国面临自动化“高度风险”的工作岗位比例分别为69%和77%,远高于美国的47%。埃塞俄比亚的高风险工作岗位甚至占到85%。

    现在处于学校阶段的孩子们,当他们踏出校门走向社会将要从事的工作77%还未出现。他们面对的社会将是怎样的?在科技高速发展、社会迅速变革、世界格局不断变化的时代,未来充满了未知和不确定性。

    作为父母的我们已经感知到了时代变化带来的竞争压力,很多重复性工作正在逐步被机器人取代,而且不止重复性体力劳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也在很多领域超越了人的水平,比如alphago四比一完胜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比如目前医学影像识别准确率能达到90%及以上,效率和精度都比专科医生要高;比如特斯拉汽车制造车间没有流水线工人,都是机器人在工作。等等案例比比皆是。

    作为父母的我们在感觉时代压力的同时,更是担心和思考:如何不让孩子输在未来?如何能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

    那么我们可以思考人工智能擅长什么和不擅长什么,过去和未来的不同是什么,知己知彼、以终为始更能游刃有余。

思考1:人工智能擅长做什么?哪些人工智能不容易被取代?

    人工智能时代,程式化的、重复性的、仅靠记忆与练习就可以掌握的技能将是最没有价值的技能,几乎一定可以由机器来完成;反之,那些最能体现人的综合素质的技能,例如:人对复杂系统的综合分析、决策能力,对艺术和文化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由生活经验及文化熏陶产生的直觉,基于人自身的感受(爱、恨、热情等)与他人互动协作的能力...这些是人工智能时代最有价值、最值得培养、学习的技能。而这些技能中,大多数都是因人而异的,需要“定制化”教育或培养,不可能从传统的“批量”教育中获得。

思考2:过去和未来有什么不同?

    过去是知识驱动,未来是智慧驱动、体验驱动;

    过去是以制造为中心,未来以创造为中心;

    过去追求的是标准化,规模化,未来讲究的是个性化特色化;

    过去我们把人变成了机器,未来我们会把机器变成人。

    我们可以放眼未来,有针对性地更多关注和培养孩子那些机器人不易取代的、未来更重要的技能,而不要目光短浅只看重眼前学习成绩。学校教育体系和社会教育体系也在根据社会对人才对教育的需要不断调整和改变,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父母的我们也应该从家庭教育做起,从自身榜样示范做起,培养孩子赢在未来的能力。

    今天先跟大家分享到这里,后续持续分享培养孩子赢在未来的实践,也期待听听您的思考和实践,欢迎互动留言。

    这是何求妈2018第1篇文章,期待与你同行,做更好的父母。

你可能感兴趣的:(未来20年中国77%工作将被机器人取代,如何让孩子不要输在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