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小屋

2020年春节,街道两边整齐地停放着颜色各异的轿车。它们就像一个个听话的孩子,乖乖地守在家门口。整条街几乎不见行人。每个庭院的门口都贴着红红的对联,彰显着一点点春节的喜庆。没有鞭炮声,没有嬉闹声,没有新年快乐的问候声。平静,安静,宁静成了这个春节的唯一特点。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群防群控,齐心协力,战胜疫情”“众志成城,遏制疫情,我们一定能赢”一条条醒目的条幅成了这个春节特有的风景。

元月26号,农历大年初二,曲阳村的各个路口,被铁丝网死死地封住了,只在村中央的大路口设置一个疫情站点,负责检查每个进出村的村民,拦截一切外来人员。

疫情站点的小屋是由几个钢管搭架,用条形塑料布遮挡着的帐篷。西伯利亚的寒流肆虐地侵袭着这间几乎没有一点防寒措施的站点。村支书常涛从自己家里搬了一张单人床,抱了一床厚厚的棉被,满含歉意地对几个班子成员说:“非常时期,我们党员干部就要站出来给大家站好岗,值好班。环境差,条件苦,我们一定要克服。今夜我第一个值班。”

那夜村支书常涛和监委会成员常新军一起值夜。呼呼的西北风刮着薄薄的帐篷发出“哗啦哗啦”的响声,刀子一样的风钻进来,像疯狂的侵略者,在小小的帐篷里肆虐。微弱的灯光照亮了村口的路。窄窄的小床上,俩人披着厚厚的棉被盘腿而坐 ,那一点点可怜的温度也被进来的寒风顺便捎走了许多。

“这样不行,我们会冻感冒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回家拿些取暖的设备。”常新军看着半年前刚做过大手术的支书说。

“中,这鬼天气实在是太冷。”老支书望着帐篷外黑漆漆的夜,把被子又掖了掖。

常新军回到家里,喊醒媳妇,把压在媳妇身下的电热毯抽了出来,又拿起屋内那台电热风扇来到帐篷里。

冬夜凄冷而漫长。那一夜的风没有因为老支书的无畏精神而减少丝毫,可是村里的党员干部却在老支书的带领下开始无怨无悔地站岗执勤。村里所有的党员也自觉加入了执勤的队伍,人员按报名先后编排。白天有两人防守,一人询问登记,一人测量体温。每个人都是那样的不厌其烦,一丝不苟。夜里值班的两个人,顽强地和严寒作斗争。

村干部挨家挨户地排查询问外出务工人员归来的详细情况。当得知村民常强刚从武汉回来,住在市区。村长常保才立即亲自打电话询问,让常强详细说出他沿途经过的地方,接触的人员,并第一时间上报。对村里和常强有过直接、间接接触的人员进行隔离观察。并在村里张贴告示,把所有接触人员的名单公布于众,要求隔离人员主动宅家,再三强调,村民不要与上述人员有所接触。

一直到元月31日,村里安然无恙,济源安然无恙。

2月2日济源官方网站发布新闻,有两例疑似病历被确诊。这个消息无疑像一枚重型炸弹,震得村民惶恐不安。老支书及时在村群里发消息安慰大家:不要慌,不要怕,宅在家里就是最好的防护。不信谣不传谣,众志成城,打好这次防疫战。

老支书的话像春天和暖的风,吹散了村民的惶恐,又像一颗定心丸,牢牢地稳定了民心。

2月6号天阴沉沉的,飘起了雪花,气温骤降。人们宅在家里,即使穿着厚厚的棉衣裤也能明显地感到寒流袭来的冷。村口那个露天的小帐篷呢?那日夜守护在小帐篷里的执勤人员呢?村民们的心都深深地揪了起来。那简陋的设备让为我们守护的“哨兵”太辛苦。村民们开始自发行动起来。

曲阳幼儿园院长为曲阳站点捐款500元。

天天艺术学校创办人捐款500元。

张向阳捐款100元。

退伍军人聂红星捐款100元。

二队常东方捐款200元。

四队聂红兵爱心捐款2000元。

二队卢新新捐款200元。

……

一个个捐款消息发在村群里。一条条感谢的短信出现在村群里。报名义务执勤的人越来越多。那顶简陋寒酸的小帐篷换成了塑钢瓦搭建的流动房。村民常明站把家里大型电热风扇拿了出来。妇女干部聂小娥把自己家崭新的电火炉拉了过来。支书把自家的热水壶、龙井茶拿了过来。村民们自动捐献的苹果、方便面、饮料,被整齐地放在床底下。小屋被塞得满满的,顿时温暖了许多。

我加入了义务执勤的队伍。村民王松兰去超市回来,量测体温后热情地往小屋的桌子上放了两包饼干:“你们辛苦了,尝尝鲜,别嫌少,一点心意。”她戴着口罩,看不见那张热情洋溢的脸,可那双眼里流露着无限的真诚和关爱。

村民小联推荐了便宜的鸡蛋,香琴联系了脆甜的红薯,小娟联系了甘甜的砂糖橘……他们按照群里报名购买的名单,挨家挨户地放在每个人的家门口。

站在暖暖的小屋里,望着窗外柔和的阳光,那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和鲜红的党旗在空中飘扬。我看到了属于人间烟火的光与暖。冬已尽,春可待,只要我们在一起,所有的美好正沿途而来。山河无恙,新绿渐长,待繁花开满枝头,我们在春天里呼吸。

大爱无疆,众志成城,我们必将打赢这场抗疫阻击战!

你可能感兴趣的:(温暖的小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