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矿山游(巍山扎村金矿-2)

中午2点多钟到达阿皮活都,金矿矿体由南向北基本看完,我们一起做午饭。野炊的欢声笑语连同锅碗瓢盆的撞击声交织成一支美好欢快的交响曲。伴随着这交响曲,午餐肉、香肠、酸萝卜丝土豆片、菜汤样样摆到了用树叶铺成的地桌上,散发出诱人的香味。我们围坐,垂涎欲滴眼巴巴地盯着老李,他清了清嗓子说,我宣布野餐正式开始吃,我们立刻像饿了几辈子似的,狼吞虎咽地大吃起来,老李喝菜汤时烫得嘴一歪一歪,一只眼晴一闭一闭的样子滑稽极了,逗得我们开心地笑起来。同伴笑得前仰后合,把嘴里的菜喷出来,手舞足蹈甩掉了筷子,直擦眼泪揉肚子。

午饭吃完后,我们休息片刻,从另一条小路返回。上午看金矿矿体,回来的路上大家重点观察矿区断裂、褶皱构造和出露的地层,总结如下: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中生界三叠系上统侏罗系下统、侏罗系中统和第四系(Q)地层。由老至新描述如下。

(1)三叠系上统(T3)

分为三叠系上统三合洞组(T3s)、三叠系上统挖鲁八组(T3W)和上三叠统麦初等组(T3m)。

1.三系上统三合洞组(T3):矿区内出露二个岩性段。

一段(T3s2):分布在南矿段西北角,出露面积小。岩性为灰黑色薄——中厚层状灰岩夹薄层状含粉砂泥质灰岩及灰紫色薄层状钙质细砂岩。厚73.2m。


二段(T3s3):分布在南矿段西北角,出露面积小。为深灰色厚层——块状含遂石结核灰岩。厚108.9m。

2.三叠系上统挖鲁八组(T3W):出露不全,矿区内仅出露1个岩性段,三叠系上统挖鲁八组一段(T3w1),分布在北矿段西南和南矿段东北角,为深灰灰黑色含钙质、粉砂质水云母页岩,局部含炭质。厚158.7m。

3.上三叠统麦初箐组(T3m):主要为一套砂岩、页岩,偶夹少量灰岩。测区内分为四段。

一段(T3m1)分为2个亚段。

一亚段(T3m1-1):主要分布在北矿段西南部,南矿段西南部,在南矿段南部有小面积出露,为灰黑色泥质粉砂岩夹细砂岩及炭质泥岩。厚78.68m。

二亚段(T3m1-2):在南矿段北界限外东北方向见小面积出露,为灰白色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夹泥质粉砂岩,大型斜层理发育。厚221m。

二段(T3m2):分布在南矿段西南部,为灰绿、灰黑色细一中粒石英砂岩与泥质粉砂岩、页岩不等厚互层。厚162.5m。

三段(T3m3):由2个亚段组成。

一亚段(T3m3-1):分布在北矿段中部,南矿段南部,为灰绿、灰黑色泥质粉砂钙质粉砂岩,上部夹薄层石英细砂岩,局部见泥质结核。厚40m。

二亚段(T3m3-2):分布在北矿段西南部,南矿段西南部,岩性为浅灰、灰黑、灰绿色泥质粉砂岩、含云母细砂岩夹炭质粘土岩或煤线及薄至中厚层状灰岩、泥灰岩。泥灰岩、灰岩沿走向、倾向均有相变,多呈规模不等的透镜体产出。厚171m。

四段(T3m4):分布在北矿段北部、中东部边绿,南矿段中部有小面积出露,岩性为灰绿、褐黄、紫红色泥岩、粉砂岩及细中粒石英杂砂岩(杂色层)。厚15-34m。

(2)侏罗系下统(J1)

区内出露下侏罗统漾江组(J1y)地层,分布在北矿段北西部、中东部、南矿带东南角,为晚三迭世海退后形成的第一套红色沉积,沉积物和沉积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气候由温暖潮湿变为炎热干燥。顶部为砖红、浅紫红色厚层状泥岩,夹十分之一少量同色粉砂岩。泥岩中具杂色斑点和条带,上部夹一层厚约8米的灰白色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厚284米。底部为紫红色厚层状泥岩、灰质泥岩,夹同色中——厚层状粉砂岩及少量细砂岩,普遍具有兰灰、灰绿、浅褐等杂色团块和条带状构造。厚400米。

(3)侏罗系中统(J2)

区内出露中侏罗统花开左组下段(J2h1)地层,分为2个亚段:

一亚段(J2h1-1)分布在北矿段中东部、东南部,南矿段北东角,为紫红色中——厚层状粉砂岩,夹同色泥岩以及数层透镜状细砾岩。厚297m。

二亚段(J2h1-2)分布在北矿段北东和东南角,为紫红色厚层状泥岩,夹少量粉砂质泥岩。厚395m。

(4)第四系(Q)

分为第四系冲洪积物(Qpal)和第四系滑坡体(Qdcl)。

第四系冲洪积物(Qpal):分布在北矿段中部沟谷,由残坡积粘土、岩块及河流冲积砂砾、砂、粉砂质粘土等组成,一般厚数米。厚0-40m。

第四系滑坡体(Qdcl):分布在南矿带北部,属扎村滑坡体南端部分,滑坡物包括第四纪早期整体下滑的紫红色泥岩、粉砂岩、石英砂岩以及含金破碎带的部分岩石。

我们再来详细归纳描述一下矿区的构造:

(1)褶皱

区内褶皱受后期断裂构造破坏残缺不全,测区内见有茶家背斜、下扎村向斜。

茶家背斜:位于北矿带东、东南部,轴向近东西,背斜西端被北北东向断层斜切,东段延伸出测区外,背斜轴在测区长度仅300余米,北翼向北倾斜,在测区长度出露宽度近1千米,南翼向南倾斜,在测区长度出露宽度1千余米。背斜核部出露地层为下侏罗统漾江组(J1y)地层,为砖红、浅紫红色厚层状泥岩同色粉砂岩及紫红色厚层状泥岩、灰质泥岩夹同色中——厚层状粉砂岩及少量细砂岩,北、南两翼为花开左组下段一亚段(J2h1-1)和二亚段(J2h12)地层。北、南两翼地层倾角均较缓。


下扎村向斜:位于扎村金矿外围金矿化带南部矿带中部,向斜轴向北北东,向南倾伏出测区,长约1.5Km。向斜核部出露地层为下侏罗统开左组紫红色泥岩、粉砂岩,两翼出露地层为三系上统麦初青组砂岩泥岩夹板岩,倾角均较缓。西翼地层倾向北东倾角一般30°左右,东翼地层倾向北西,倾角27-48°。向斜东西两翼各发育一条轴向断裂,编号分别为F34、F6,断裂均南向展布近于平行。向斜北部被北东向延伸的F15析裂破坏将F34、F6断裂切断。扎村金矿外围金矿化带南部矿带即赋存在该向斜之中,总体向南东或倾斜小角度斜交背斜内的地层。

(2)断裂

区内主要断裂呈北北东向分布,其次发育有南北向、北西向及北东向断裂。上述断裂互相交切,呈网格状分布。由于构造作用具多期次活动的特点,致使区内次级小断裂、裂隙、小型褶皱特别发育,尤其是在含金破碎带内分布更为广泛,为区内含矿热液提供了良好通道和储矿空间。

主要断层如下:

1、北北东向断裂

为测区主要断裂,亦是成矿、控矿断裂。该向断裂在测区内见F39和F34断裂。F34析裂位于F39斯裂东,相距800~900米,两条断裂几乎平行展布。F39和F34断裂之间次级小断裂、裂隙、小型褶皱发育,含金破碎带沿F39断裂东侧连续出露。F39断裂从北矿段东北角进入测区,沿南部,断面呈波状,总体倾向南东东,倾角约50-70°,断裂性质为逆断层。

2、南北向断裂

为区内最早一期断裂。位于北矿段西部,近南北走向穿越南矿段,断裂面向东倾斜,倾角约60-70°。系正断层,断层破碎带一般宽约10-40m,带内岩石极其破碎,普遍具褐铁矿化,塑性岩石多发生挠曲,脆性岩石多具角砾和碎裂构造,破碎带内局部有金的矿化和零星锑矿化。

该断裂为区域性成矿断裂,属扎村金矿区主要导矿系统的一部分。


3、北西向断裂

为一组断裂构造,在北矿段及南矿段东部广泛发育。规模较大的有F31和F38、F31断裂,南起南矿段北东角F32断裂,向北西穿越扎村金矿区从北矿段南东角进入北矿段,继续沿北西向在北矿段西部边界中部延伸出北矿段。长度均大于5km,断裂总体倾向东,倾角50-70°,性质为张扭性正断层。F38断裂发育于北矿段北东角,在区内出露仅250米,断裂总体倾向南西,倾角80°,性质为张扭性正断层。该组其他断裂总体倾向东,倾角50-60°,断层面多为锯齿状,显张性特征,系正断层性质。断裂破碎带厚约0.2~2.5m,破碎带内见有微粒型黄铁矿稀疏分布。

4、北东向断裂

为一组断裂构造,主要在南矿段西部发育,规模较大的有F7和F15。F7断裂,位于南矿段西北部,北东走向延伸进入“扎村金矿"区。断裂总体倾向北西,倾角79°。该断裂在扎村金矿区沿含金破碎带西缘平行展布,局部交切含金破碎带,而且由于上盘(西側)下滑的牵引作用,使含金破碎带近地表部位倾角有变缓的趋势,成为该区现代滑坡发生的诱因之一。F15断裂西起岩子脚,东至上扎村,呈北东东向展布,长约1.5km,断面倾向南南东,倾角较陡。该断裂东段切穿了含金破碎带的南部地表出露带,断距较小。北东向断裂与北西向断裂同期,交切早期的北北东向主要断裂及含金破碎带,但断距一般较小,对含金破碎带的破坏不大。该断裂为区域性成矿断裂,属扎村金矿区主要导矿系统的一部分。

(3)滑坡构造

在含金破碎带西侧分布着长约1公里、宽200~500米的滑坡体群,其长轴方向为30度,其间由多期次滑坡体叠加组成,滑坡体厚度8-40米,主要为含金破碎岩石及其上覆中侏罗统地层。滑坡体主滑动方向295°倾角30-53°。在岩子脚贾家门前滑坡內可见宽约150米的含金构造破碎带,呈现出多期滑动的特征。

另外,区内变质作用较微弱,变质岩分布范围不广。变质作用以热动力变质作用为主;变质作用仅发生在断裂带及部分层间滑动带。测区内未见岩浆岩出露。矿区及外围未见明显的岩浆侵入体,仅在上三叠统中可见少量的热液石英脉及碳酸盐脉穿插。

游毕归途中,夕阳晚景,依旧秀丽如画,使人不禁发思地质史诗之幽情。巍山扎村金矿,亿万年风风雨雨,数不尽的春华秋实,似乎都在向人们诉说着金矿地质成矿的传说,一个个令人沉思的地球演化历史。

你可能感兴趣的:(云南矿山游(巍山扎村金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