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责任的人同时也给你了权力。
——韦恩·戴尔博士《如何成为跨越极限之人》
如果我们意识不到自己的责任,那么财富的积累就只是妄想。责任不在于我们的国家、周围的环境、我们的伴侣、教育现状、健康状况、财务状况,而在于我们自己。
“等一下”,你可能会说,“那出现健康问题怎么办呢?遇到厄运怎么办呢?我被欺骗了怎么办呢?发生无责任事故又该怎么办呢?总要我们自己承担责任吗?”
假设在一个晴朗的天气里,有人撞上你停得好好的车。你用对此负责吗?你不用对这位陌生人的行为负责,但你要对自己的反应负责。也许你会拿起猎枪击毙那个家伙,进行“正当防卫”。也许你会在一旁幸灾乐祸,因为你当时一下子就想到了,保险公司会支付这笔损失,你的车也因此可以重新进行喷漆,它反正早就需要喷漆了。在这种情况下,你甚至完全坐收渔利。
你并非对所有的事件都要负责,但你总是要对自己对事件的判断和反应负责。
责任
当然也有一些事件使我们的健康和经济受损,使我们苦恼不堪,但并不是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使我们如此痛苦,而是我们对待事情的反应。同样地,对于自己的遭遇,我们能够自己决定应该做出怎样的应对。
假设这里有一个橘子,如果我轻轻挤压这个橘子,会出现什么情况?“愚蠢的问题,”你回答道,“当然会挤出橘子汁啊。”正解。那么,同一个橘子,如果我用脚踩,会发生什么情况呢?会踩出橘子汁。那么,如果我将这个橘子扔向墙壁呢?还是会出来橘子汁。
这个橘子并不对我所做之事“负责”,但对它自己的表现“负责”。它一直都以体内的橘子汁来对我的行为做出应对。同样地,我们也对自己内心的反应负责——对我们的态度和我们的表现负责。
责任意味着做出恰当的反应。我们一直都对自身的反应和表现负有责任。要承认,我们掌控自身反应并不容易,尤其是,当我们自身做出的反应很糟糕的时候。仅仅是因为对方先挑衅,你就和他争吵起来,这是不理性的。我们完全可以做出除争执和纠纷以外的别的反应。转身追杀一条刚刚咬过我们的毒蛇,这只会使毒液更快地流遍我们的全身,更好的方法是,马上采取解毒的措施。除了争吵,还可以静下心来分析事态。举个例子,我们可以扪心自问,合作伙伴的行为有多少仅仅只是针对我们先前恶劣态度的反应。
我们的反应便是我们针对突发事件做出的一个回应。我们需要对这个回应负责。责任这个单词在英语中叫作“responsibility”,在这个单词中隐藏着另外两个单词“response”(回应)和“ability”(技巧)。因此,责任这一词用英语来解释就是:有技巧地进行回应。以争吵应对争执,以冲突应对挑衅,绝非最佳的问题解决方式。
大多数人都会推卸责任。当人们不想承担责任时,我们总是听到他们用这3个理由来搪塞责任:
1.“是基因的错。”
2.“是父母的错。”
3.“是客观环境的错。”
同样的基因,同样的父母,同样的教育,同样的环境,但是两个人对事情的描述和反应却大相径庭。两个在同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人怎么会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呢?也许两个人都认识了一位良师益友,但一个人听从了劝告,而另一个人却没有。也许两个人都得到了同一本书,并开始了阅读,但只有一个人坚持读了下去,而另一个人却没有。原因我们无从得知。总之他们就是成长成了两个截然相反的人。
尽管存在各种各样的障碍,但我们仍然要负责任。对情况进行判断,做出反应的毕竟是我们自己。想象一下,如果从今天开始所有的金钱都将被充公,然后给每人发放5000欧元,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接近傍晚时,便有人少了3000欧元,而有人的钱却因此变多了,几周之后又出现了富人和穷人之分。研究者声称,大约在一年后,金钱的分配又会回到它最初的样子。
有些人甚至使自身收入翻了一番。大多数人存下了至少20%的资金,并且开始积累财富了。
许多人开始运动,健康饮食,健康生活。
将15分钟冥想纳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了,他们的压力也因此得到了释放。
通过投资,他们已经连续多年平均获利超过12%。尤其令人感到高兴的是,他们改变了自己的金钱观,并且使用他们获得的财富做一些好事。你真应该听一听他们的语调中透出的满足感。他们不仅清偿了债务,还发现了其他的收入渠道。大多数人都学会了热爱金钱,并且学会了使用金钱使自己生活舒适。
但依然有些人。改变了自己的信仰。
他在头两年中已经掌控了自己的财务状况,并且开始积累财富了。他知道这种方法也适用于他。但是之后他懈怠了,“宰了自己的鹅”,只是为了买一辆车。而他不想承担过失。
谁应该对此负责?将责任推给他人是不是不人道?重要的是:你把责任推给了谁,也就给了他权力。将责任推给他人是如此容易,让我们自我感觉良好。于是我们便这样做了:是公司的错,我在这家公司没法发挥我的才干;是伙伴的错;我的健康不允许……难道我们真的想让公司、伙伴、健康来操纵我们吗?你想一想:有责任的人,同时也拥有权力。出于这个原因,我总是喜欢将责任揽到自己身上。因为我喜欢自己掌控自己的生活。
后果和错误
如果我们以前犯过错呢?那又有什么样的责任呢?以前发生的事情会对现在造成影响,举几个例子:一名离婚的男子必须支付生活费给他前妻;健康受损的人必须注意饮食;一个负债累累的人必须做一个表白清偿诚意并交代全部财产情况的宣誓;犯有刑事罪的人必须坐牢。
道理已经很清晰了:在我们做出行为决定之后,其所造成的后果也随之而来。拾起木棍的一端,它的另一端也随之起来。这个认知会使我们在生活中变得更加富有责任心。
那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呢?通常情况下,我们都需要为自己承担责任,因为我们无法控制我们犯下的错误所造成的后果。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推卸过去的责任。我们对事件后果的判断和反应,便是我们的责任所在。我们对事件后果的反应直接影响到该事件接下来的发展状况。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想要自己掌控将来事态的发展,还是让我们的错误及其后果掌控将来的事态?如果我们在事件发生时勇于承担责任,那么所有的负面情绪在这一刻都会失去掌控力。
你能掌控自己的未来
对未来做好准备的最佳方法便是塑造未来。你可能不相信自己能做到吧?那你就跟大多数人一样,意识不到自己在未来10年都有哪些机会。
塑造未来的意识始于你的过去。它成长于你的知识之中,那些在过去的时间中改变了许多东西的知识。我们身上发生的潜移默化的改变,自身是注意不到的。我们通常都是一点一点地发生改变,这些变化难以察觉。
向自己提几个问题:
你10年前的情况如何?
作为一个普通人、一个名人、一个专家或者别人的合作伙伴,你干得如何?
你的经验、目标和技术知识如何?
你是如何与人打交道的,你的财务状况如何?
你思考得越全面,你就能更多地认识到你是负有责任的。你将获得全新的自信。如果你在过去10年已经做出了这么多改变,那么你在未来10年又会变成什么样呢?
你10年前有没有想过现在会变成这个样子?想一想,你过去做出的哪些决定对你变成现在的样子(和你现在的工作、你现在拥有的一切)负主要责任。
你做出了这些决定。你决定了自己的希望和目标。你有能力掌控自己的命运。你可以从把实现梦想的10年缩短成7年开始。你现在就可以确定你想在7年内实现些什么,你想拥有什么,你想做一份什么样的工作。仔细想清楚,因为一旦你使用本书进行实践,你便会逐步实现你的梦想。
这种说法能成真吗?梦想成真的自信来源于你的过往。通过记录你过去积极正面的经历和成果,来延长它们对你的效应吧。这样你的意识便会更加清晰,你也能增强自信。
你10年前有没有想过现在会变成这个样子?想一想,你过去做出的哪些决定对你变成现在的样子(和你现在的工作、你现在拥有的一切)负主要责任。
承担责任,拓宽你的可控领域
有一些你能直接控制和影响的事物,我称为可控领域。还有一些你虽然感兴趣但无法影响的事物。想象一下,一个陌生人砸坏了你的车,这件事虽然和你有关,也就是说在你的个人范畴之内,但并不属于你的可控领域。
对于发生在你个人范畴之内的事情,你需要对你的判断和反应负责。
我们绝不能满足于现有的可控领域。有相关经验的人都知道,可控领域是可以拓宽的。孩提时代,我们的可控领域很小,20岁时明显大了很多。到今天,它还在继续扩展。你可以通过拓展可控领域来积累你的财富。
如果我们总是认为,问题是由外界因素引起的,所以它不可控,那么这个想法本身就是问题所在。如果总是谴责客观因素和他人,我们就相当于自动放弃了拥有控制权的机会。抱怨和指责的行为只会体现出我们的软弱。
之后,我们对事物产生积极影响的能力也逐渐消失殆尽。如果真的想改善我们的处境,就开始着手吧。解决方法要从内在去找,而非外在。我们可以主动对所有发生在个人范畴之内的事情承担责任,同时继续拓宽可控领域。既然以前已经拓宽过可控领域,我们在未来也能做到。
对于拓宽可控领域,这里有4种方法。
1.从舒适的环境中脱离出来
我们应该离开舒适的环境,也就是使我们感到安全和惬意的环境。当我坐在异乡的床上时,我已经远离了我的舒适环境。开始在那个陌生城市摸索时,我的可控领域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很快,我便可以在任意一个区域都感到舒服。然后就发生了一件神奇的事:离开最初的舒适环境之后,我也能感到舒服。
如果你经常旅行,那么你肯定也经历过相同的感觉。每次旅行都会将你带离你熟悉的环境。最终你会喜欢上旅行带给你的感觉:新鲜且特别。这样你也就学会了如何在舒适环境之外感受到惬意。
如果我们习惯于在每一次战胜挑战之后都马上迎接新的更大的挑战,那我们的可控领域便会快速地得以拓展。我也相信,这种态度最接近人类的天性和使命。踏入一个新环境,竭尽全力获得成功之后,我们就会觉得自己充满前所未有的活力。虽然对于一艘船来说,在港口更有安全感,但船仅用于停在港口,那我们也不会再造船了。我们虽然需要安全感,但同样也需要冒险和改变。在敢于尝试新事物,迎接新挑战的时刻中,我们会成长起来。拥有最广可控领域的人,几乎一直都处在舒适环境之外。如果没有一场接一场的危机,他们会觉得索然无味。就像运动员必须通过运动来保持活力,我们也需要新的挑战。
2.问题
问题的存在同样为我们拓宽可控领域创造了良好的机会。一个问题之所以成为一个问题,是因为它虽然处在我们的个人范畴之内,却处于我们的可控领域之外。
同时,每一个问题也都为我们带来成长的机会。如果我们只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那可能事情不会有多少好转。不过我们也可以另提一个问题:“我如何创造一种情况,使这个问题不再出现呢?”这种新的情况指:不断拓宽我们的可控领域。
举个例子:你聚会归来,发现家里被入室盗窃,门被撬开,大量财物丢失。如果你只想解决问题,直接给锁匠和保险顾问打电话就好了。但如果你想避免这种情况再次出现,就需要多做一些事情,比如安装一个警报器,买一条看家的狗。如此一来,你就创造了一个防盗环境,你也拓宽了你的可控领域。就算你不在家,你的房子现在也有了监控。
逃避问题不会使人生活富裕。想要拥有更多金钱的人,就应该为自己列一个长长的问题清单。
3.正确的提问方式
我们说过,提问质量决定我们的生活质量。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一直都处于一个自我对话的场景中。我们的大脑不断地抛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问题。
如果提问方式是“我能做到吗”,我们就可能不会去做这件事。仅仅因为提问方式就会导致出现至少一个疑虑。更好的提问方式是:“我如何做成这件事情呢?”这种提问方式就排除了失败的可能性。你会成功的,问题只是如何成功。“如何”这个问题会促使你去寻找实现目标的方法,当然这个方法也是在你的可控范围之外的。
我们首先要问的不是“为什么”,而是“怎么做”。“怎么做”寻找的是解决方案,“为什么”寻找的是托词。寻找并最终找到托词的人,就没有必要再拓宽他的可控领域了,因为他是不负责的,同时他也就放弃了自己的权力。提问“怎么做”的人,他的答案很快便会将他引出现有的可控领域。因为“怎么做”是包含“为什么”这一层含义的,而反过来,“为什么”却不包含“怎么做”,也不会促使我们去寻找解决方案。
“我能做什么?”这个问题也是至关重要。
4.扩大你的个人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