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一个人最好的修养方式是“静”

《道德经》: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意思是: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清静坚守不变。万物都一齐蓬勃生长,我从而考察其往复的道理。

人们总是在说:遇到事情要沉着冷静,沉稳是一个人的成熟的标志。

虽然人们懂得这些道理,但是就是不去用,为什么?

大部分原因是,他们没有找到这些事情的底层逻辑,所以不会用。

无论是沉着冷静也好,还是成熟沉稳也罢,其实关键在于一个“静”字。

“静”是一个人最好的修养方式。

有人说:怎么可能,我怎么感受不到静的好处?

《学经》说:

七声令人失聪,五色令人去明,七情令人生执,五味令人生贪,名利令人生妄。

人的耳朵会因为外界各种声音的干扰,而失去分辨真实声音的能力,眼睛会被事物表面丰富的色彩所迷惑,而失去分辨事实本质的能力,情欲太盛会使人变得更加偏执,舌头会因为各种味道的影响,而失去辨味的能力,名利会诱使人产生无尽的妄念。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无限诱惑的世界,如果我们沉沦其中,内心就会被各种虚假的“繁荣”所迷惑,会失去明辨真伪的能力,并产生无尽的贪念和欲望,内心怎么可能保持清静呢?

曾国藩说:每临大事须有静气。

就算他带兵打仗,“后有毒蛇,前有猛虎”之际,也会以静字自制。

曾国藩每每在思考大事或做重大决定之前,也都会在静室里燃香,瞑目静坐。

王阳明更是把“静”字发挥到极致,他在《心学》中强调:

唯有做到静心才有彻悟大道的可能,因为人世间的喜怒哀乐、烦恼忧愁都是人动心的结果,而一切的平和安乐、彻悟顿悟,则都是静心的结果,所以,人生最好的修行是静心。

为什么“静”会如此重要?

《道德经》说: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这看似普通的话,却在告诉世人,发现、掌握规律的方法。

如何发现规律?

一件事物,循环、往复的特点。比如,春夏秋冬、生长收藏。

如何发现这些特点?

“致虚极,守静笃”,简而言之就是“守静”。

《昭德新编》说:

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

神秀大师说: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我们的内心,难免会落下世间的尘埃,这就需要我们时常去清除这些尘埃,让我们心如明镜。

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

尘为天地之气,天地存,其尘也不静。

我们生活在这个尘世间,怎么可能避免的了尘埃,即使不停地擦拭,也阻挡不了尘埃的落定。

真的是这样吗?

慧能大师说: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尘在内,心在内,时常拂拭,尘埃不尽。

尘在外,心在内,时常拂拭,尘埃自来。

心亦是尘,尘亦是心,无尘无心,何来尘埃?

那么,到底如何才能保持内心清静呢?

圣人不迷声色之形,以知其本;贤人不恋五味之实,以消其害;达人不不纵七情之欲,以明其心。

南怀瑾先生说:

生命的能量来自宁静。

让我们的明心见性,自身充满能量,洞悉这世间万物的本质,体味这世间的美好。

静,是一个人最好的修养方式。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到大家。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一个人最好的修养方式是“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