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多角度的交流催生孩子们学习知识的内驱力——《怎样把思想同自尊感融为一体》读后感

  文章开头,苏霍姆林斯基先生就抛出了两个问题,怎样才能使学生为了自己好好学习而感到自豪呢?怎样才能使学生从自己取得进步和学到知识中体验到自尊感呢?看到这两个问题让我陷入了沉思,反思我自己的教学工作之后,其实有许多时候我一直是在给孩子们灌输知识,并没有或者没有深入的去考虑孩子们的接受能力和心理感受,经常用着我自认为正确的学习过程和定向思维,以陈旧的方法来要求孩子们必须把我们讲授地知识点掌握好。这难道是让孩子自豪有尊严地学习吗?这种学习的状态保持下去会对我们的孩子有怎样沉重的打击呢?难道我们真的就只能这样填鸭式地上课了吗?

  想到这我的内心深感不安,其实我们每个老师也都是家长,站在家长的角度来考虑这些问题的话,家长把孩子们交到我们的手中,自然是希望既能学会知识的同时,也能开心快乐的成长,不要随着知识的不断学习,而变得对于学习越来越厌烦。完全没有主动学习的意愿,而是在被动的坚持之下去参与学习活动,这样的学业生涯我认为是非常痛苦的。为何许多专家呼吁和探讨,很多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在考到大学之后就完全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不断地对自己放任自流,对于自己所学专业完全没有有所建树的愿望。我现在认为这是因为他们在大学之前的学习阶段基本上都是被动完成的,内心没有学习知识的自尊感,所以也就没了继续在学业上有突破的愿望和动力了,更谈不上行动了。

  大学生身上出现的这些问题,我认为作为小学老师的我们是有责任的,在孩子们最容易养成这种学习自尊感的时候我们没有做好。通过读完本文,我觉得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在班级或者年级里,加强各种形式的交流分享,是催生孩子们学习内驱力的重要手段。比如苏霍姆林斯基先生所举的一年级画册、二年级写话交流、三四年级的背诵诗歌和散文片段分享。这些活动都是课堂学习之外的,这不是那个学生能在课堂上功课学的怎样,或者把老师的问题回答的很好就能完成的,这些活动需要孩子们以大量的准备工作在能做好,而最后一个集体能得到什么样的成果,这需要每个孩子都要做出自己的贡献才能行,这也就让每一个孩子都感到自己的知识、思想和技能是一种荣誉和尊严。

  最后我想谈一谈我们老师自己,想让孩子们教好,那我们一定要经常反思自己的工作,加强个人理论业务学习,多读书,多思考,多总结。当自己的内心能达到一定的积累之时,你就能称之为一名见多识广的老师了,你的很多教学工作思路也就会应运而生了,不至于出现发现了问题而想不到好的解决方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以多角度的交流催生孩子们学习知识的内驱力——《怎样把思想同自尊感融为一体》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