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三角形相似的判定2)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2,课堂实录:

师:请大家画一个三角形,一条边长是1cm,另一条边长是2cm;画另一个三角形,一条边长是2cm,另一条边长是4cm。

 

图1
图2

图3

师:你画出来的两个三角形看上去相似吗?

(大部分学生会说不相似,小部分学生说相似)

师:两个三角形有两条边成比例,它们一定相似吗?

生:不一定

师:如果不相似,再增加一个条件使它们相似,可以增加哪一个?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刚才画的相似的两组图形,他们不自觉地做了什么?

生:两条边的夹角是相等的。

师:所以你有什么启发?

生1: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师: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请大家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1. 任意画一个∠POQ,

2. 在射线OP上截取OA=1cm, 在射线OQ上截取OB=2cm,连接AB.

3. 在射线OP上截取OC=2cm, 在射线OQ上截取OD=4cm,连接CD.

图4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2:AB和CD是平行的,

生3:OAB和OCD是相似的,

师:我们换一下位置,在射线OP上截取OE=4cm, 连接BE,你有什么发现?

生4:OBE和OCD是全等的

生5:OAB和OBE也是相似的

师:特别好!通过刚才的探索,通过刚才的探索,我们得到了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第二种方法: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课后反思:

1.教材的编写是严谨的

如“两个三角形有两条边成比例,它们一定相似吗?”如果是我们问,一不小心就会问成“它们相似吗?”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学生只能给出“相似”或者“不相似”两个对立的答案中的一个。但是“它们一定相似吗?”学生就需要思考“可能相似,也可能不相似”,这就涉及到了分类讨论。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没有直接抛出教材给出的这个问题,而是搭建了一个小台阶,让学生自己随机来画,并从学生所画的图形中生成“可能相似,也可能不相似”这个结论。

2. 教材的编写是严谨的

如“如果不相似,再增加一个条件使它们相似,可以增加哪一个?”再增加一个条件,可以添加“一个角”,也可以添加“一条边”。这里又有分类讨论的思想。对于本课时,顺着学生们的作图,我们可以顺势引出添加“一个角”这个条件。下一课时再添加“一条边”。

3.让学生画图有必要吗?

现在有很多的教学辅助软件或者APP,可以很好的辅助我们的课堂教学,比如“希沃白板”。这一课时,如果我们直接采用希沃白板,一定会大大节省时间,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同时也剥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体会环节,缺少了知识在课堂中生成的过程。

教学中可以在知识生成之后在通过“希沃白板”的演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也许效果会更好。

先进的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开展有效教学,但教学中决不可过度依赖它,把它当成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个唯一的燃点。

4.课本中的做一做,要求学生改变k的值,再试一试,因为时间关系我没有具体操作,可以借助ppt来演示,使学生的认知框架更加完整。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学反思(三角形相似的判定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