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社会交往问题,与母亲的教育有关

一位同行,就一个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外地颠簸了几年,没有任何收获,又回到了家乡。

因为,他父亲的面子,院长同意孩子来医院上班。孩子属于非医学类专业,只能在医院的一些管理岗位上工作。孩子上班现已二年,先后去了几个科室,因为能力和社交问题,没有一个科室主任想要,最后,退回给人事科,现在待岗。正好,医院有下乡帮扶任务,孩子就临时被派到一百多公里外的村里驻村帮扶,算是暂时有工作可干。另外,孩子都三十大几了,还没有结婚,这种情况,在我们这个四线城市里是很少见到的。

据知情人说的,和我自己的了解,孩子父亲当时在上班时,就是院长的“老大难”,孩子现在又步了其父的后尘。

这可能和家庭教育有关。

孩子父亲,现在已经退休,当时工作时,就是忙于娱乐和其他事,很少管孩子,孩子主要由其母亲带大。

孩子母亲生性腼腆,平时,除了上班、下班,几乎就不和人来往。在孩子小的时候,每天都是她接送孩子,孩子也很少和同龄儿一起玩耍和交往。

孩子现在的这种问题,是否与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有关,一直是同事们谈论的话题,但一直没有科学依据。

最近读书,看到一些资料,很可能能说明这个问题。

杜克大学的研究者发现,想要知道一个孩子受不受同学欢迎,你可以直接问他妈妈,她自己小的时候受不受同学欢迎。如果妈妈回想起自己当年在学校的日子,都是一些幸福时光,她当年就是“被接受”的,那她的孩子在学校的欢迎度,也绝对是平均水平之上。如果妈妈当年是个“被拒绝”的角色,整天跟同学充满敌意,那她的孩子也很有可能被拒绝。

想要预测一个五岁的孩子,过两年之后,在同学中的受欢迎程度如何,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听他妈妈如何评价他。如果妈妈说起自己的孩子,都是用一些温暖的词汇,充满喜悦和自豪,那就说明母子互动良好,这个孩子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跟同学相处的很好。如果妈妈一说起孩子就是各种抱怨、责难,那这个孩子就很可能特别具有攻击性,不容易与人建立友好的人际关系。

还有一项研究,也能说明这个问题。

荷兰的一项研究表明,父母对孩子社交水平的影响,是从一岁就开始的。研究表明,最理想的亲子关系,是孩子跟你很亲密、但也能暂时离开你,跟老师和同学们玩。如果是跟家长很疏远、或者一时半刻都离不开家长,那这个孩子的安全感就有问题,他长大后就会面临社交困难。

因此,作为母亲,在孩子出现叛逆期以前,一直是孩子心目中最安全、最需要的人。我一直认为,母亲的“一句话,顶一万句话”,尤其是在孩子小的时候。所以,作为母亲,对孩子的教育太过重要了,自己一定要养成看书、学习的习惯,并培养自己的社交能力,这样才能为孩子做好表率,让孩子长大以后,很容易就能与人建立友好的人际关系。

现在,我们很多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在提高孩子学习成绩和鼓励他们参加课外兴趣班上不遗余力,投入巨大,但孩子社交能力的培养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非常可惜。

对孩子社交能力,或者叫交往能力的培养,国内外的教程、方法、措施,不计其数,百家争鸣,可以说,每家都有自己的优势或特点,有的适用于一些孩子,有的适用于其他一些孩子,但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方法。因此,我个人认为,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才是最适合的。

在这个教育过程中,父母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而母亲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在青春期前,是最为重要的,所以说,孩子的交往能力,与母亲的教育密切相关。

母亲对孩子交往能力的教育,首先,应该从培养孩子内在的独立人格做起,激发孩子的内在主动性,帮助他们完全打开自己,既能和同龄人友好相处,也能赢得身边大人的真心喜爱。

其次,要在孩子小的时候,先从家庭内部,创造出平等沟通、爱和信任的氛围,跟家人建立良好互动后,再逐渐扩大社交半径,教给孩子和周围人一对一沟通的方法,和陌生人得体交流的能力,实现从家人到陌生人的融洽沟通。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的社会交往问题,与母亲的教育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