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命运》,想起了我的奶奶


今天起来后什么事都没安排,静静的用三个多小时把《命运》读完。16号那天在地铁上开始看,动情之处在地铁的摇晃下写下一段当时的心情:

“11月16日近12点,在去中华艺术宫的地铁上看着《命运》的<开篇>,想着奶奶离世时的那几天……如果此刻是在家,也许就让眼泪流下来了,只是在地铁上,不能哭。地铁上人们上上下下,一起走过一两站,又匆匆下车奔向自己的目的地……

耳机里放着王菲的歌记录下此刻的心情,当一个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是可以不去感知环境的!

全书看完,在好几个泪点上眼睛湿湿的。好的著作打动我们的往往就是一个个平凡的故事,和那一段段平凡故事中最生活的总结。我们会在生活中无比怀念那些陪伴我们长大的亲人,不论我们多大了,她们的音容笑貌依旧。正如《命运》中所说:

这世间一个个人,前赴后继地走,被后人推着,也搡着前人,一个个人,一层层浪。我爷爷我阿母的浪花翻过去了,我的浪才往前推;我的浪花要翻过来了,这不现在又把你往前推。我的人生,自然是他们的故事;他们的人生,也就是我的故事。就如同我的故事,终究是你的故事。

奶奶要离开的那段日子

我的奶奶去世时我还未成年,在那十六七岁的懵懂中送走了对我最好,陪伴我时间最长的奶奶。伤心到什么程度我忘记了,但我还记得我脸上长了三颗痘,红肿成三角形,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

《命运》一书中提到家中亲人要离世时会将他搬到客厅,因为厅里有神明,我的奶奶去世时也比较相似,家里的长辈亲友提前一周就陆续回来了。父亲是奶奶的长子,奶奶和我们住,我们家就是奶奶家。当时奶奶和我们住二楼,一楼是门面,有一间空着的,这里就是后来送走奶奶的地方。

还记得奶奶要走的那几天要过年了,姑妈们在家照顾奶奶,我爸我妈带着我(放寒假)还在市场做年关最后几天的生意。

爸妈一辈子做过很多工作。我妈说怀着我时他们做过泥水工,那时她敢带着肚子里装着我的身体骑着自行车从坡上冲到坡下,和老爸给人家做工。

后来妈妈在饭店做过包子馒头,老爸在百货公司卖过东西。

这些我都没印象,有印象的是老爸在自己家门面房开了个相馆,也和朋友背着相机村里镇里的给人家拍身份证照,老妈做了会计。

有印象的是老爸没开相馆了,和妈妈借钱起早贪黑开了个饭店和旅馆。

再后来因为老爸菜烧得好很多事业单位的人都来吃饭,也知道了老爸除了能烧一手好菜,是个摄影能手,国画还得过某部门的全国职工大赛二等奖,这样的人才怎么能一直开饭店呀,于是不久后老爸进了一文化事业单位,老妈用闲时开起了服装店,后来改成了杂货铺。

奶奶要去世的那段日子,是杂货铺最忙的时光。要过年了,家家户户要备年货买锅碗瓢盆,更要买那象征着红红火火的烟花炮竹。

每天我们一家人天未亮透就出门,在下雪的日子小心翼翼地踏着咯吱咯吱响的雪出发,路过外公外婆家,外公已经在门口站着,看到我们就招招手,他的门前铺了烧过的炭火,走过那一片是不会滑倒的。

天黑了关了门踹着累了一天挣的热乎乎的钱小跑回家,路过外公家,还是会看到他站在门口和我们招招手,有什么吃的就递过来让我们先垫垫肚子。

回到家先看看奶奶,看她依旧笑眯眯地看着我们就安心了,老爸笑着说:“又得一天。”

爸妈给奶奶说:“幺娘,您要好好的,让我们把年三十的生意做完,多挣点钱才能风风光光热热闹闹送您。”奶奶含笑着轻轻点头,说不出什么话,就一直慈祥的笑着!

奶奶真的等我们把年三十的生意做完了,那一个年三十老爸的兄弟姐妹及我们这些晚辈一起热热闹闹地聚在一起陪着奶奶。奶奶依旧笑眯眯的,大家内心祈祷熬完了年也许奶奶就好起来了。

可那终究只是祈祷。

大年初一起不用做生意了,从初一到十五,做生意的基本上都可以休息,家家户户都在过年了。可是奶奶也熬到了她生命的尽头。

初一,长辈们在一楼的门面房中搭好了板子,陆陆续续听到他们安排这样安排那样,我知道奶奶要走了。

姑妈们泪眼婆娑的守着奶奶,在一个他们觉得好像时候到了的时间把奶奶从二楼抱到一楼,睡在所谓地将要送走她的地方。

奶奶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她的孩子们知道她想说什么,都忍着眼泪请她放心地走。爸妈拿出了一本房产证说您放心,这个门面是给老六的……奶奶笑着环视着她的儿女。

记不清过了多久,一楼比较冷。大家看奶奶好像又不会走,怕冻着她,又把她抱回了二楼。房间小也容不下太多的人,就留奶奶的子女陪着,其他人分散在各个房间,等那个不想它来又阻止不了的时刻!

那一晚,我记得我和一些家人们就在厨房围着炉子随便靠着哪里打盹,忽然听到房间里传来哭天喊地地叫声:“妈……”、“婆……”、“幺娘”……我们冲到奶奶的房间,奶奶——奶奶真的走了!

那个陪着我,看着我,护着我长大的奶奶真的走了!我轻轻地拉了一下奶奶的手指,还有点肿,但凉凉的!!

后面的日子就是连续几天的丧礼。和奶奶有些交情的邻居,在棺木前边哭边说一些关于奶奶的回忆。

家属披麻戴孝拿着香在道士先生的唱词中围着棺木绕圈子、哭灵、守灵……

每天要办很多桌一日三餐的席,我也才知道为什么爸妈说请奶奶等他们做完年三十的生意。老妈把数钱记帐的事交给了我,每天数的钱都变成了丧礼上的酒席和各种支出。奶奶的葬礼办得风风火火,老爸的头发一夜白了一半。

我失去了陪伴我长大的奶奶,他失去了生养他的母亲!

记忆中的奶奶

我没有见过我的爷爷,家人说爷爷以前是当地较有名的面点师傅,他做的面点很受欢迎。只是后来抽上了大烟从此一个家的重担落在了奶奶的肩头。

奶奶生了六个孩子:四个女儿,两个儿子。奶奶靠给别人家浆洗衣服做衣服为生养家。但家里有个抽大烟的人生活怎么会好。直到爷爷走了,这个家才慢慢好起来。但不管怎么样,那个我从未见过的爷爷也一直是奶奶每年七月半都会包很多纸钱的人。

奶奶特别温柔善良,我从来没有见过她生气。她的一生好像就是带大自己的子女,然后带孙子孙女。几个女儿的孩子不要她怎么带,奶奶的余生都在照顾我和她唯一的孙子。她的后半生主要就在两个儿子家奔走,谁家需要她她就去谁家,偶尔要去女儿家住住也会带着我们。

从记事起奶奶就在我身边,在无数个爸妈为生计不在家的日子都是她陪着我。在很多我调皮不懂事做错事情老爸要打我时护着我。

奶奶没念过书,但她有一双非常巧的手。我小时候的衣服都是奶奶做的,她还给我做过一件粉色的小旗袍,它成为我记忆中唯一一件我小时候穿过的衣服。

奶奶没念过书,但她有一双非常巧的手。奶奶爱种花且种得非常好,她不会写字但她能拿起笔把一朵朵花活灵活现地画下来,也不知道是不是受奶奶的艺术细胞的遗传,我的老爸如今也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书画家了。

奶奶没念过书,但她有一双非常巧的手。也不知道是不是我吵着要玩,反正奶奶在有杏有桃的时候会把杏核桃核在磨石上磨呀磨呀,磨破凸起的壳后就能看到核肉,奶奶再把核肉掏出来洗干净放在口中一吹,一个个自制的口哨就成了我的玩具。

奶奶没念过书,但她有一双非常巧的手。奶奶做菜非常好吃,也会给我做零嘴。烤银杏果、烤瓜子、烤玉米红薯,还有那用猪油煎的红薯片,那香甜的味道一直在我的记忆中。虽然现在我也会做,只是再也吃不出奶奶做的味道。

你可能感兴趣的:(看《命运》,想起了我的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