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系列之一】
毫无疑问,英语学科是国家基础课程的一部分。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课程包括了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五大方面,体现了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具体语言技能分级标准中也明确提出了“听做说唱玩演读写视听”等十个方面的标准。 以《课程标准》来看,英语课程几乎囊括了各种可以拓展的方面,也就是说,如果真正能落实这些方面,英语课程已经不再需要开设专门的拓展性课程。
不同学段的英语学科有不同的特点。在小学中,英语课程是综合、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在现实中,据Cici了解,很多学校近期开设的小学英语拓展性课程有“绘本教学、英语配音、英语短剧表演、英语沙龙”等。
但是我们如果深入看一下这些拓展性课程的内涵,就会发现如下现象:绘本教学就是故事教学,那么不仅英语教材中有专门的story time,而且很多读写部分也是配图故事,除此之外,在词汇教学和语音教学时,很多教师也是自发使用绘本故事的。英语配音,以现有的技术条件,多个配音APP提供的配音实际上是跟读模仿。跟读模仿,在英语课中的对话、故事教学中,也有同样的要求。英语短剧表演,在当前情况下,就是带着情感和动作背诵课文啊。至于英语沙龙,cc不明所以,但是可以猜想可能是几种方式轮换着进行吧。
那么,cc所说的尴尬是什么呢?一方面我们大部分教师在抱怨一周只有3节课,教材处理都只能匆匆而过,据cc所知,很多教师对于教材中的story time和场景图只能忍痛割爱。而另一方面,却又要挖空心思开展拓展性课程,选课走班,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内容。
想当年,五六年级每周开2课时的时候,老师们教得多么没有成就感!学生40分钟学了一点东西,过几天就忘掉。每周80分钟,除了课堂的一点时间,按照当时的条件,绝大部分学生课外哪里有时间和机会运用英语?2003年开始,小学英语每周3课时,教材的编排也是每周3课时,增加了50%的时间,小学英语教学总算有一些起色了。现在有的地域提倡开展拓展性课程。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从原理上来说,发挥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凌哥也是蛮支持的。但是,有些地方竟然将原有的国家课程3课时缩减为2课时,再加1节摸着石头过河的英语拓展课,美其名曰开发校本课程。一日三餐改成两餐,再给你加一些你喜欢的零食(营养片面,而且有可能做得半生不熟),是不是这样啊?
不要对国家课程进行违规操作,行不行啊!如果再说得严重一点,就是无视国家基础课程设置。又让刚刚修订的按每周3课时设计的教材情以何堪?这哪里是教学改革?简直就是把国家课程当儿戏!再说得更严重一点,……算了,不说了,已经够严重了。
既然小学英语教材已经有了那么多的拓展性内容,而且允许教师在一定范围内取舍、改编,为什么不设法把国家基础课程做实、做够、做好呢?
【“尴尬”系列之二】
核心课程与面子课程
国家层面的三大核心课程是:语文、数学、外语。语文是学习绝大部分其他课程的基础学科;数学是探究科学的基础学科。外语是世界性的语文,是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的互知互通的必要且强大的工具。这个道理,我想任何人都明白。
这种重要性,不仅我们知道,而且家长也知道。家长最舍得投入金钱的基础课程中,英语必有一席之地。有一位有影响力的人说过,“钱”是最聪明的。人们总是用“脚”和“钱”投票。
学校何尝不是如此重视?但是,有些学校以“重视”之名,行“门面”之实。比如,在一二年级开设英语课程,却只有每周1-2节课,学生遗忘的速度比学习的速度快得多,因为学习只有一节课,而剩下的6天就是遗忘的过程;比如将校园打扮得充满英语氛围,但是墙上壁上橱里窗里的材料“千年不换”;比如每年举行“英语节”但实际上只是少数精英学生的短期舞台。
再从更大范围说吧,我们都听说过各种各样的外国语学校,有省级的外国语学校,也有县级的外国语学校。像浙江某个小的地区,就有两个县级的外国语学校。各位微友,我们听说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还需要专门命名为语文学校、数学学校、体育学校么?那为什么会单单出现外国语学校呢?cc的答案是:因为只有那样的外国语学校中的课程设置,才能保证主办者希望的英语课时和英语教学方式,——换言之,有点应了一句俗话:缺什么,就喊什么。
cc没有听说过这些实施义务教育的外国语学校中忽视了语文、数学、体育等其他课程啊!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英语要在外国语学校那样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下才能达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为什么普通的学校就不能仿照类似的课程设置呢?缺教师?这绝对不是原因。只是当初的课程管理的顶层自发、自然、自以为是地认为英语课程就是应该比语文、数学少一些课时罢了。十多年前,小学英语只在五六年级开设,每周2课时,但是不久就发现,这样的课程设置下,英语教学效果真的堪忧。于是,趁着第一次《课标》发布的春风,小学英语从三年级开始开设,并且周课时为三课时。十多年下来了,我们听说过语文和数学的教学质量因为开设英语课程而大幅度下滑了吗?
cc观点:既然小学阶段开设了英语课程,就需要按照语言习得规律,保证学习的时间、采用正确的方式来实施课程。而不是“为了达到教育现代化,为了体现教育的先进性,为了符合国际化潮流,我们就在小学开设一点英语课程”。
曾经有人抱怨现在中小学生语文能力下降、国学知识不足、人文修养不够,又觉得英语学习的效率是“费时低效”,于是就提出减少英语学习时间,似乎是英语侵占了语文的时间。但是同样有语文学科的教师指出,真正的问题在于语文教学本身存在的一些弊端。比如汉语拼音训练不到位,以大量机械跟读和抄写来强化大量生词的识记,导致学生遇到生词后也懒得查词典;比如深究鲁迅先生的“两棵枣树”的意义;比如一、二年级教学内容过于关注成人化的人文因素;比如小学生加大了阅读量却忽视了训练写字。
如果说语文学科学不好,就要增加学习内容和时间,那么凌哥认为更需要增加学习内容和时间的是小学英语课程。为什么?语言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不同于汉语,大部分孩子回家之后就再也没有人和他们说英语用英语了。一旦小学英语教学的基础崩塌,中学英语教学举步维艰。
作为核心课程,英语课程,和语数课程一样,决不能作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