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别裁》133(颜渊)|子张辨惑

        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祇以异。

        此章是弟子子张向孔子请教崇德、辨惑的问题。这是一个大问题,既关系个人的修养,也关系到领导人的修养。子张问怎样叫“崇德”?怎样叫“辨惑”?崇德是个人的修养,就是熏陶、改善自己的思想,使自己的德性慢慢崇高伟大起来。换句话说,就是要如何修养自己的人格。“辨惑”,这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怀疑,一是糊涂。一般人的人生,一辈子多半是糊涂的,没有思考,没有辨别的能力。即使有,也说不清楚。所以辨惑就是真正的智慧,真正的见解。

        子张提出这两个问题问孔子,孔子的答复说,使自己的人格升华,主要在内心的修养。一为忠、一为信。“忠”的意思是直心直肠,心境很直,对人对事绝对不会拐弯抹角的。另一层意思就是非常尽心,不论对自己或对别人,为国家大事也好,为个人私事也好,绝对尽我的心,尽我的力,乃至赔上自己的性命,都在所不惜。“信”,就是自信、信人。对自己要有自信,对别人能够厚道,人与人之间应建立一种“言而有信”的关系。为了使自己的人格更见崇高,没有别的方法,只有“忠”“信”。

        “徙义”是应该做的事就去做。“义”者宜也,合情合理应做的去做,就是徙义。

        人容易犯一个毛病,就是“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无论是领导对部属,还是恋人对恋人,都容易犯这样的毛病。比如当领导的,对手下某人非常喜爱欣赏,便一步步提拔使用,对他非常好,等到有一天恨他的时候,便想办法硬要把他除掉。男女恋人之间也有这种情形,在爱他的时候,他骂你都觉得对,还说打是亲骂是爱,感到非常舒服。当不爱的时候,他对你好,你反而觉得很厌恶,恨不得他死了才好。

        孔子说:“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这两种绝对矛盾的心理,人们经常会有,这是人类最大的心理问题。所以我们做人处事,要真正做到明白,不受别人的蒙蔽并不难,最难的是不要受自己的蒙蔽。不受自己的蒙蔽,头脑能保持绝对清醒,这就是“辨惑”。

        这段孔子引用《诗经》中的一句诗结束:“诚不以富,亦祇以异。”字面上的解释是“这不是富有,不过和富有也差不多了”。很多人都说这两句放在这里不是很合适,应该是古代的竹简放错位置了。其实也可以有另一种解释,因为“富”不限于财物上的富有,道德学问的修养是无形、无价的财富。所以“诚不以富,亦祇以异”也可以解释为“虽不是有形的富有,其实是真正的富有”。你拥有崇高的人格修养和自己内心的安详,这才是真正的富有,只是不同于财物上的富有而已。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别裁》133(颜渊)|子张辨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