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没能成为我们想成为的人05在诱因面前,我们总有原则

                      《成为可怕的自律人》

                    阿莲的读书笔记49/1000

情绪ABC理论

诱发事件是指激发一种行为的事件,该行为又导致了后果。

在查尔斯·杜希格《习惯的力量》中,使用暗示、行为和奖赏来描述习惯回路的三个部分。

例如,抽烟就是一个习惯回路,其中包括压力(暗示)、尼古丁刺激(行为)、暂时的心理慰藉(奖赏)。

习惯回路好像意味着我们只需要留意身边的暗示,然后就能自动反应,做出恰当的行为。

对个人习惯来说确实如此。但是在我们改变人际行为的时候,就平添了一层他人的复杂性。

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光靠习惯是指导不了我们的行为的。我们必须学会根据不同的情况调整自身的行为,而不只是按习惯做事,因为光靠习惯的风险太大了。

作者列出了三个非常短暂的时刻:先是冲动,然后是察觉,最后是选择,其中包括了从诱因到我们最终行动之间的关键过程。

在灾难的重大时刻,其实并不难掌控。人们只要知道这是表演时间,他们就会做好登台表演的准备。反而是那些不起眼的小瞬间,诱发了我们大多数过分的消极反应。

比如遛狗不清理狗屎的邻居、进屋不摘墨镜就和你聊天的同事、在邻座大声放音乐的乘客、飞机上哭闹的婴儿、总是调侃你糗事的朋友、站在电梯左侧挡路的人…

更为危险的情况,是我们与家人好友之间琐碎的诱发时刻。

作者举了女儿借车开被偷的例子,她去便利店买零食的时候把车钥匙落在了车上。因为这个愚蠢的错误(忘拔钥匙),一个小概率事件(车被偷)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作为家长,你会做出怎样的反应?

总结:《习惯的力量》里面也讲到过,我们每天有超过60%的行为是靠习惯在运行。

训练自己的思考习惯,在面对诱因的是,不是本能行事,而是应用作者讲的觉察冲动,做出正确的选择。比如看到食物不是第一时间想吃进嘴里而是判断自己是否真的饿…

一有时间不是打开抖音,而是看看自己的计划,加油。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为什么没能成为我们想成为的人05在诱因面前,我们总有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