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勇于改过,也要身披铠甲

“你怎么搞的,这都做不好?”

“我服了你,这么简单都不懂?”

“我说了多少遍了,你就是记不住?”

“你怎么就死不悔改呢?”

……

生活中这些话似乎耳熟能详。亲子关系里父母与孩子,亲密关系里老婆与老公,或是领导与下属,老师与学生。用这些术语来指责挑剔命令抱怨要求的施与者,强势也好,投射也好,语言暴力也好,全能自恋也好,这里不做探讨。这里我们看看处在受与者的立场,被训斥的孩子,被数落的当事人,大都心情低落,郁郁寡欢。很重要的就是没有把事和人分开。

也许仅仅只是对方当时犯病了,而已。

就算是自己不对,那也是那件事我没做好,不代表我不好。

电影《心灵捕手》咨询师的一句:“那不是你的错”,“那不是你的错”,“那不是你的错”,“那不是你的错”,“那不是你的错”……可以让桀骜不驯的主人翁展现最真实的脆弱。一旦自己最真实的部分敢于展现出来时,慈悲和力量才会接踵而至。改变也就随即发生。

孩子刚上初中住读,总是会发生一些“状况”。比如柜子钥匙掉了,比如肚子疼,比如什么东西忘记带了等等。有一天早上,凌晨五点多送孩子去学校,孩子就说“妈妈,我老是这样怎么搞噢?我不好,让妈妈辛苦了。我该死等等”。不知道是我有过无意识的唠叨指责还是孩子对我的心疼。听见孩子这样说,实在心痛。我只想告诉孩子,这些都很正常。妈妈不是你的依赖,但是妈妈是你的依靠。就算你这些事情没做好,不代表你不好。所谓的长大不就是经历很多很多很多吗?经历顺利的,也包括经历不顺利的。

其实想想我们从小到大的过程中,也是内化了很多说我做事没做好就等于说我不好的逻辑。

所以在人际关系里,特别是在亲密关系里,有的人就不能接受一点点被否定指责和抱怨。因为任何一个否定的言行就被等同于否定他(她)这个人。所以他(她)无法感受,更无法接受。固然也就无从改变。

我们穿了厚厚的盔甲,却是用来防御被否定的。以至于分不清当下产生的分歧的这件事上面,我们是否可以做出更好的努力?所有的能量都用来防御害怕对方说自己不好。在这样的关系里,要坦诚相待要共同进步只有寄予一方相当的有智慧了。

如果我知道,嗯,我这件事没做好,但我还是好的。反而会滋生出无穷尽的力量去让事情做得越来越好。

想起师傅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大意是这样的:一位老人中风瘫痪。他的孩子给他打电话问“爸爸,你怎么样了?”老人答“我的身体不能行走了,但是我很好。”过不久,孩子又打电话问。老人答“我的脚没有知觉了,但是我很好。”……病情越来越严重,老人每次如实描述,都会有“我的身体哪部分不行了,但是我很好”。

如果放在后现代叙事疗法里,这是典型的外化理论。放在我们的生活中,能让我们把问题和人分开。

人不是问题,问题才是问题。愿可以勇于改过,愿可以身披铠甲,养育好孩子,经营好关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图片发自App

心理咨询师熊熊原创,转载需注明出处,咨询需预约。

你可能感兴趣的:(既要勇于改过,也要身披铠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