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森堡(Heisenberg)不确定性原理

在日常生活中,你能很容易地确定物体的速度和相对位置,比如高速摄像机能够确切地确定你超速的位置和速度,并能将罚单准确地寄到你手里。

但如果你是量子世界中的一个粒子,交警就不太容易给你寄超速罚单了,因为他们如果想确定你的速度,就无法精确地定位你的位置;如果想精确定位你的位置,就无法精确确定你的速度。

这就是量子世界中所谓的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在量子世界中广泛成立,是粒子波动性的一种本质体现。

比如水中的涟漪,也即是水波。如果想精确测定水波的波速,你最好测定让更多的波峰和波谷通过你的测量点,通过的波峰和波谷越多,波速测量得就越准确;但是波的位置就越含糊,——通过了那么多的波峰和波谷,到底哪个位置算是波的位置?

相反,如果你仅测量某一个固定的波峰,那么就很容易确定它的位置。但是因为缺乏其他波峰或波谷的信息,就难以确定它的确切的速度。

简而言之:不确定性原理描述了两个互补属性之间的权衡,例如速度和位置。

对于两个物理量A和B,其Hermitian算子分别用\hat{A} 和\hat{B} 表示,它们的对易子(commutator)为[\hat{A} ,\hat{B} ]=\hat{A} \hat{B}-\hat{B} \hat{A}=i\hat{C} 。比如粒子的位置x和动量p_{x} 的算子\hat{x} 和\hat{p} _{x},[\hat{x} ,\hat{p} _{x}]\phi =-xiℏ\frac{d\phi }{dx}+ iℏ\frac{d(x\phi )}{dx}=iℏ\phi ,这里算子\hat{C} =ℏ,也即是对后面的波函数简单乘上系数ℏ。

根据量子力学的公设,我们可以证明两个物理量测量误差的积(标准偏差)大于或等于\frac{1}{2}〈 [\hat{A} ,\hat{B} ]〉,其中〈 [\hat{A} ,\hat{B} ]〉[\hat{A} ,\hat{B} ]的平均值。

这就是Heisenberg不确定性原理。

Heisenberg没有对上述结论提供任何证明,只是用电子与电磁波的相互作用的思想实验来说明了一下。这个思想实验又称为Heisenberg显微镜

下面我们用严格的数学方法证明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

物理量A的测量方差(\Delta A)^2为其标准偏差的平方,即:

(\Delta A)^2=〈(\hat{A}-〈\hat{A} 〉)^2〉   (1)

其中〈X〉表示物理量X的测量平均值,将上述表达式展开后可得:

(\Delta A)^2=〈(\hat{A}-〈\hat{A} 〉)^2〉=〈\hat{A}^2〉-2〈\hat{A} 〉〈\hat{A} 〉+〈\hat{A} 〉^2=〈\hat{A}^2 〉-〈\hat{A} 〉^2

(\Delta A)^2=〈\hat{A}^2 〉-〈\hat{A} 〉^2   (2)

算子\hat{A} \hat{B} 的标准偏差算子记作\hat{} =\hat{A} -〈\hat{A} 〉\hat{ℬ} =\hat{B} -〈\hat{B} 〉,你可以看出[\hat{} ,\hat{ℬ} ]=[\hat{A} ,\hat{B}]。我们知道对于物理量u,它的大小可表示为u=〈\phi |\hat{u} \phi 〉,所以

(\Delta A)^2\cdot (\Delta B)^2=〈\Psi |\hat{} ^2\Psi〉〈\Psi |\hat{ℬ}^2 \Psi 〉=〈\hat{} \Psi |\hat{} \Psi〉〈\hat{ℬ} \Psi |\hat{ℬ} \Psi〉

上面用到了Hermitian算子的性质。根据Schwarz不等式,有

(\Delta A)^2\cdot (\Delta B)^2=〈\hat{} \Psi |\hat{} \Psi〉〈\hat{ℬ} \Psi |\hat{ℬ} \Psi〉\geq |〈\hat{} \Psi|\hat{ℬ} \Psi〉|^2

因为

〈\hat{} \Psi|\hat{ℬ} \Psi〉=〈\Psi|\hat{} \hat{ℬ} \Psi〉=〈\Psi|([\hat{}, \hat{ℬ}]+\hat{B} \hat{A} ) \Psi〉=i〈\Psi|\hat{C}  \Psi〉+〈\hat{ℬ} \Psi|\hat{} \Psi〉=i〈\Psi|\hat{C}  \Psi〉+〈\hat{} \Psi|\hat{ℬ} \Psi〉^*

所以

i〈\Psi|\hat{C}  \Psi〉=2iIm\left\{ 〈\hat{} \Psi|\hat{ℬ} \Psi〉 \right\}

这就意味着

|〈\hat{} \Psi|\hat{ℬ} \Psi〉|^2\geq \frac{|〈 \Psi|\hat{C} \Psi〉|^2}{4}

(\Delta A)^2\cdot (\Delta B)^2\geq |〈\hat{} \Psi|\hat{ℬ} \Psi〉|^2\geq \frac{|〈 \Psi|\hat{C} \Psi〉|^2}{4}    (3)

考虑到|〈\Psi|\hat{C}  \Psi〉|=|〈\Psi|[\hat{A},\hat{B} ]  \Psi〉|,所以有

\Delta A\cdot \Delta B\geq \frac{1}{2} |〈\Psi|[\hat{A},\hat{B} ]  \Psi〉|    (4)

这分两种情况:

(a)\hat{C} =0,意味着算子\hat{A} ,\hat{B} 对易,则\Delta A\cdot \Delta B\geq0,即两个物理量的测量误差可以任意小,也即是它们可以同时被精确地测量出来。

(b)在物理量为位置和动量的情况下,\hat{C} =ℏ,也即是\Delta A\cdot \Delta B\geq \frac{ℏ}{2}

也即是说你不能同时确切地确定粒子的位置和动量两个物理量。因为当你想尽量提高粒子位置测量精度的时候,粒子的动量测量值的测量偏差就会增大,同样当你想提高动量的测量精度时,位置的测量偏差也会增大,如图1所示。海德堡不确定性原理是粒子波动性的一种自然属性,当首次估算系统大小时,就能看出它的作用。


图1 Heisenberg不确定性原理示意图。以单个粒子在 x轴的位置为例,粒子位于 x=0处, |\Psi (x)|^2表示测量位置上相应的测量概率密度,如果曲线窄而高,表明位置的测量精度高,波函数 \Psi (x)可以展开成无穷级数的形式 \Psi (x)=\sum\nolimits_{p}c_{p}e^{ipx},其中 p为粒子的动量,注意表达式中每一项 e^{ipx}为动量算子的特征函数,所以如果 \Psi (x)=e^{ipx},相应的动量就有一个确定的测量值 p。但是如果 \Psi (x)=\sum\nolimits_{p}c_{p}e^{ipx},那么动量测量值为 p的概率为 \vert c_{p} \vert ^2。当 p的分布范围较广时,相应位置分布的曲线就比较窄 \vert \Psi (x) \vert ^2。反之亦然。

案例1:H原子系统的大小的估算

假设原子核静止不同,电子绕核旋转。我们知道电子必须要遵守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的,也即是\Delta x\cdot \Delta p_{x}\geq \frac{ℏ}{2} ,在最紧凑的情况下,\Delta x\cdot \Delta p_{x}= \frac{ℏ}{2} 。我们可以将这里的\Delta x作为氢原子的半径r,其中\Delta p_{x}=\sqrt{〈p_{x}^2〉-〈p_{x}〉^2} =\sqrt{〈p_{x}^2〉-0}=\sqrt{〈p_{x}^2〉}  ,所以r\cdot \sqrt{〈p_{x}^2〉}  =\frac{ℏ}{2} ,或者 \sqrt{〈p_{x}^2〉}  =\frac{ℏ}{2r} 。假设粒子的总能量为动能和势能之和:E=\frac{ 〈p^2〉 }{2m} -\frac{e^2}{r} =\frac{ 〈p_{x}^2+p_{y}^2+p_{z}^2〉 }{2m} -\frac{e^2}{r} =\frac{3ℏ^2}{8mr^3} -\frac{e^2}{r}。能量的最小值通过\frac{dE}{dr} =0=-2\frac{3ℏ^2}{8mr^3} +\frac{e^2}{r^2}求取,即e^2=\frac{3ℏ^2}{4mr}

反过来可求得氢原子的半径r=\frac{3ℏ^2}{4me^2} =0.75a_{0},其中a_{0}=0.529Å,为氢原子的玻尔第一轨道半径。由此可见,仅根据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估算的氢原子的半径与a_{0}在同一个数量级上。

根据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当x=0,\Delta x=0、也即是电子坍缩到原子核上时,系统的能量达到了-∞,即系统向外释放无穷大的能量,这对宇宙来讲无疑是一场灾难。

另外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用于估算物质的质量密度时,也能得到正确的数量级。

那么现在的问题是:电子能坍缩到原子核上吗?如果能的话,是不是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消灭整个宇宙?

案例2:原子核大小的估算

一个原子核有多大?根据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我们仅需知道一个参数就可以将其估算出来,——核子的结合能:数量级为8 MeV。 现在进入一个由核力掌控的世界,任何问题看起来都相当复杂。忽略复杂的核子作用力,假设一个核子在一个平均势能的空间内运动,核子的结合能为 8 MeV,所以我们可以假设原子核动能的数量级差不多也是这么多,即 E=8 MeV。根据动能与动量的关系,我们有E=\frac{ 〈p^2〉 }{2m_{N}}=\frac{ 〈\Delta p^2〉 }{2m_{N}}(这里假设整个核子静止不懂,平均动量为0),由此可以计算得到\Delta p=\sqrt{〈\Delta p^2〉} =\sqrt{2m_{N}E} 。根据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在最紧凑的情况下,核子的半径a=\frac{ℏ}{2\Delta p} =\frac{ℏ}{2\sqrt{2m_{N}E} }。采用原子单位制(ℏ=1,e=1,m=1,其中,m为电子的质量),计算可得a=\frac{ℏ}{2\sqrt{2m_{N}E} }=\frac{ℏ}{2\sqrt{2\times 1840\times 8\times 10^{6}\times 3.67516\times 10^{-2}} } a.u.\approx 10^{-13} cm。比氢原子的半径大概小100,0000倍。实验结果验证了我们的计算结果:原子核大小就是这么一搞数量级!

你可能感兴趣的:(海森堡(Heisenberg)不确定性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