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识》第2节 你能走多远,取决于你的见识

当下中国的年轻父母们,非常重视对孩子智力的培养。生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拼命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让孩子从小就学这个、学那个。事实上,不论孩子和父母多么努力,在一个有30个人的班上,永远会有第一名和第三十名。

由于家长过度强调起跑线的重要性,反而让孩子们害怕遇到挫折,有一点不顺利就会担心害怕得要死。时间长了之后,孩子的心理就会变得很脆弱,成了“玻璃心”。玻璃心一旦形成,以后就无法为人生长跑提供动力。

聪明的人,需要练就一颗永远摔不坏的强大心脏。有一颗强大的心,让自己能够坚持不断地跑下去,即使跌到,也能自己爬起来。最终的赢家,都是为数不多的坚持跑下来的人,而不是一开始跑得很快的人。

你能走多远,取决于你的见识

常言道,人穷志短,但一个人小时候穷,并不代表一辈子穷。而从小生活在锦衣玉食下的孩子,长大了除了会花钱和享受外,也不一定有值得别人称道的地方。

小时候的贫穷,和一个人将来的发展不顺利确实有着很大的相关性,但是并不构成因果关系。因此,如果能找到贫穷影响一个人一生发展的根本原因,那么即使小时候贫穷,也不代表将来没有机会。

吴军认为,生活中诸事不顺的人,通常都有三个共同的问题。

第一,没有见识,视野被局限。

在你的生活中,或许经常有这样的体会:和某些人讲道理,永远都讲不通,其实这些人并非是要和你作对,只是因为他们实在没有见识,和你的认知水平不在同一个平面上,你很难和他们把道理讲通。因此,对于见识不长进的人,要少来往,更不要争论,因为道理讲不通,只会枉费口舌。

第二,缺乏爱,小家子气。

缺乏爱的人,难以大气,不大气的人成不了大事。有些人认为,出身贫穷的人,小时候被人瞧不起,长大后没有安全感,对钱特别贪。

事实上,对任何人来说,或多或少都是有点贪欲的,除非是圣人。穷人也有不贪的,富人也有极为贪婪的。很多人在有钱后,以为就有了一切,钱如果只是花在自己的享受上,并没有发挥它的最大效能。只有把钱花在别人身上,投入到社会再生产中,才会获得更高的回报。这也是众多如比尔·盖茨一样的富豪,愿意把时间和金钱花在慈善和公益事业上的原因。

第三,缺乏规矩,比贫穷更可怕的就是没规矩。

没有规矩的人,会踩到别人的脚趾而不自知,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没有人愿意帮助他,甚至是反过来和他人作对。这些人最大的问题是,自己不知道事件发生的原因,对人、对社会产生一种戾气。

如果只是穷,没有钱,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获得。缺乏见识、爱和规矩,后天再获得的难度就非常大,这种缺乏其实和出身贫穷与否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虽说现在社会分层,贫穷只是在短期内物质条件上会差一点,并不影响父母在见识、爱和规矩上培养好孩子。有钱人家的孩子不一定就有见识、爱和规矩。

当你有了这种意识之后,做到有见识、爱和规矩也就并不难了。人最终能走多远,取决于他的见识。因为,很多时候,一个人成败与否,取决他见识的高低,并不是单纯地靠努力;见识的高低,取决于一个人成长生活的环境。

终身学习,向死而生

生活中,你是不是常常有这样的感受:每天把自己的日程安排得满满的,抱怨自己太忙,却不知道时间都花到哪儿去了;赚的钱明明比父母多很多,却总不够花,还常常要老人补贴才能维持生活;总是买一大堆东西,塞满房间和抽屉,最后发现都是些没有太大用处的,感到心烦;手机、电脑上下载了很多提高效率的工具,其实并没有帮助自己提高效率,反而搞得自己没有充足的睡眠;微信上加了一堆所谓的“熟人”,能说真心话的朋友,却越来越少……

这些现象的背后,透露着你害怕错过什么的恐惧。我们把这种感受称为快节奏的生活,当你蓦然回眸时,惊觉其实是没有节奏。

未经自省的人生没有意义,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度过,而审视人生需要有闲暇。在吴军看来,阅读是当下不可多得的可以让我们审视人生的方法之一。

阅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不仅可以让我们通过文字获得信息,还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行为。今天我们阅读,更多的是为了改变当下的生活方式。

特别是在互联网出现后,我们有很多获取知识和资讯的渠道,但它们并不能帮助我们审视人生,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不是闲暇,而是让我们更没有时间思考。

阅读纸质的书则不同,需要我们有较长的时间不做其他的事情,才能入境。只有把其它事情放在一旁,才能审视人生。

吴军认为,阅读的意义,不仅让我们在冷酷无情的科技时代获得喘息,而且重启了我们大脑深入思考的功能,还能抵抗狭隘、思想控制和舆论支配的方式。

终生学习,向死而生是对阅读的另一种诠释。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阅读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

名人大家的智慧

古今中外历史上,传颂至今的名人大家,将他们的人生感悟告诉我们,在不知不觉间影响到我们,世界上很多优秀的人用他们的思维方式,同样影响着我们。

在书中,吴军列举分享了5种名人大家的智慧,分别是:

1. 关于朋友,莎士比亚的智慧。成功交友是一生最重要的投资,因为成功的人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找到了志同道合、给予他最大帮助的人。

关于交朋友,对吴军影响最大的是莎士比亚的一段话,概括为三条:

1)凡事三思而后行,不要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2)对人要和气,但不要过分狎昵。

3)相知有素的朋友,应该用钢圈箍在你的灵魂上,可是不要对每一个泛泛的新知滥用你的交情。

好朋友是巨大的财富,损友则是巨大的负资产。不要给损友第二次机会,永远不要和这些人来往。

2. 关于经营管理,拉里·佩奇的智慧。谷歌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感谢两位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吴军在书中分享了佩奇在经营管理上的三个智慧:

第一个智慧,把产品做成牙刷。一个好的产品就是要有牙刷的特点。那么,什么是牙刷的特点?首先是每天要用两三次,每次都要用上几分钟,让用户养成使用产品的习惯。

谷歌的产品就是搜索服务,谷歌的特点就是让用户每天都能用上两三次,时间一长,就变成了用户习惯,而且会把谷歌的网页设置成开机默认网页。

把产品做成牙刷看似容易,但是很多人却做不到,因为他们没有解决好两个根本性的问题。

第一,由于牙刷是每天都要用的产品,它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非常重要,如果它时灵时不灵,哪怕99%的时间是好用的,1%的时间不能用,用户都会感到烦。

第二,因为“牙刷式”产品的功能简单,所以容易被同类产品替代。人总是有好奇的心理,一个东西使用的时间长了,总会有尝试新东西的冲动。事实上,很多人使用牙刷常常在款式上更换。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用到第二招——爆款。一个好的品牌,每过一段时间就要给大家带来惊喜,提醒大家它的存在。爆款也不是越多越好,频繁爆款既不可能,也不需要。

第二个智慧,从本质中寻找到商业模式。谷歌产品围绕“将有用的信息送达到每一个用户”这一核心,找到了搜索广告这一赢利的商业模式。

第三个智慧,薪尽火传。佩奇的过人之处在于未雨绸缪,认同公司最终死掉是必然常态的前提下,思考如何传承公司的基因和文化,而不是试图去维持一个不死的公司。

3. 关于投资,巴菲特的人生智慧。巴菲特认为,一生不该做三件事情:第一,不要做自己不懂的事情;第二,永远不要做空股票;第三,永远不要使用杠杆投资。吴军老师拓展巴菲特的观点,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最好的投资是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因为我们擅长于此。

4. 关于教育,司马迁的智慧。《史记·货殖列传》中有这样一段原文: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这段话讲述了一个最简单的教育原理,最好的教育是让受教者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潜力;差一点的教育是用利益鼓励他们;再差一点的就是所谓的教化,灌输式教育。

这样教育的原理同样也适用在管理中,可以套用在自己工作的公司组织中。

5. 关于销售,共享单车“摩拜”的创始人王晓锋的智慧。简单三句话:销售的本质:把钱收回来。持续的生意:让顾客把买的东西用光。商品和服务要让消费者有面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见识》第2节 你能走多远,取决于你的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