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老年,这三件事做得越多,越容易“拖累”子女,祸及“家庭”

最近看到了一个词,叫“别人家的父母”。刚开始接触这个词的时候,其实就觉得,全天下的父母不都一样吗?但是,细细想来后,却认为这个词有些韵味。

每个人都有成为父母的那一天,每个人都有年老的那一天。当真的到了那一天,你会怎样履行一个父母的职责呢?是把自己毕生的家产都传给他,还是该吃吃、该睡睡,怎么开心怎么活?

其实这些做法都没错,甚至很对。可是,当人到老年的时候,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要懂得尽量不“拖累”子女。让他们身上的负担能轻一点,让儿孙后代能过得好一点。

如此,我有点明白什么是“别人家的父母”了。说得俗一点,就是做一个能助孩子一臂之力的“白头翁”。就算助不了一臂之力,也要尽量做到不拖累,不困扰,不祸及家庭。

很多人就会有疑惑,对于自己的儿孙后代,爱他们还来不及,怎么会有“拖累”一说呢?说实话,并非是自己想拖累,而是在不知不觉中把一些不好的事儿做多了,可自己又没发觉,从而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进而连累了子孙后代。


不懂权衡,不留后路

最近,乡下的陈伯因脑溢血进了医院,但他的儿女却没有在医院陪伴着陈伯,而是奔走在到处借钱的路上。左邻右舍听到这件事后,其实很惊讶,陈伯可是村里的“富农”,怎么就没钱呢?

听他的儿媳向别人的抱怨中得知,原来在进医院之前,家里的钱就已经被陈伯花光了,甚至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半年前,陈伯刚刚退休,拿着一大笔的退休金和大半生的积蓄,陈伯想干一些“大事”。看到他的三儿子还未结婚,陈伯便想帮他的小儿子盖一栋房子,让他好找媳妇。

这个小儿子虽然到了而立之年,可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月光族。盖房子这事他没放心上,只是让陈伯一人自己出钱自己去折腾。刚盖房子的时候,陈伯的钱是刚刚够的。可盖到一半,因为出现了一些问题,陈伯的钱花光了,也就需要向其他的儿女去“拿”点钱。

就这样,在工程还未完期,钱财却花光的情况下。陈伯突发脑溢血,便到了医院,只能是到处借钱治病。而他盖的那栋房子呢?因为没钱装修了,所以成了“烂尾楼”。

听到陈伯这件事后,其实很感慨,陈伯他本人也是为了孩子能过得好而到处折腾。可却做错了一个点,那就是不懂得“权衡利弊”,不懂得给自己留一条后路。而这条后路一旦被堵死,别说自己没了后路,就连整个家也没了后路。

人到老年,要明白一个道理,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远忧愁。子孙后代有什么事,让他们自由发挥,自由去做便好。而自己,不是要“替”他们做事,而是好好保重自己,在有余力的情况下帮他们一把。而不是把所有的家底拿到台面去“赌”,让一切都落空。

不听人劝,一意孤行

人到老年,最要紧的一件事,那就是要懂得多听听儿女的建议,而不是不听人劝,一意孤行。为何老年的大多数父母都不太听人劝呢?就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打拼了一辈子,认为自己吃盐的次数比后代吃饭的次数还要多,所以不会去听。可这种心理,很容易会拖累子女。

小区的张婶,前段时间就是因为买了一大堆“保健品”而被人骗了钱。在被骗之后,张婶很后悔,甚至她还说,如果早点听女儿的劝告就好了。

现在的生活,骗子的手段层出不穷,他们很多人都把老人当成了“哄骗”的对象。正因为时代发展过快,老人的思维和思想跟不上时代,所以很容易被欺骗。

要知道,多听听别人的建议,那是每个人一辈子都要做的事儿。有些时候,看到身边的小孩,他们所知道的东西,有可能比那些活了六七十年的老人家知道的还要多。这是必然的。

倘若一意孤行,有些时候,祸害的就不仅是自己了,更是整个家。曾碰到一个朋友,她是这么说她的公公的,就是因为公公整天喝酒,整天吸烟,不听儿女们的劝阻,以至于得了重病,进了医院,不仅花了钱,人还瘫痪了,只能让他们24小时去照顾,给他们造成了巨大的生活压力。

人到老年,无论做什么事儿,第一要考虑的不应该是自己,而是要考虑整个家庭。要知道,老一辈是家中的“掌舵人”,倘若连“掌舵人”都迷失了方向,又怎能让这个家蒸蒸日上呢?

余生,多听别人劝,而不是自己钻牛角尖。如此,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子孙后辈负责、

盲目依赖,不懂体谅

曾听过这样的一句话:“人这辈子无论到了哪个阶段,少点靠别人,多点靠自己。”

人这辈子,无论是青年时期的独自到省城里工作,还是中年时期的独自面对风和雨,成家立业,都是一种靠自己,不依赖的品质作风。既然几十年前如此,人到老年的时候,也应该要有这样的生活作风。

只要是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自己怎么生活,怎么过日子,凭自己的心情去过,而不是处处依赖,看别人的脸色。为什么说过分依靠不好?就是因为年轻一辈也在成家立业,生孩育儿的过程中,本就背负了“房车孩”等各类的负担,倘若父母再推他们一把,不就是把他们推向死路吗?

身边很多上了年纪的长辈经常抱怨,要不就是孩子不孝顺,给钱太少,要不就是孩子不懂得感恩自己几十年的抚育之情,对自己的生活很少关心,甚至电话也没给几个。

说实话,这些长辈的抱怨有他们自己的道理,却有一点没有做好,那就是不懂得“体谅”别人。要知道,自己也是从成家,育儿,立业这些个繁杂的阶段过来的,就应该有“设身处地”为后代着想的心。

一个老人,最重要的不是他能帮后代多少,而是要明白“体谅”的可贵。能自己做的事儿,少劳烦自己的儿孙后代;能每天锻炼,就多去锻炼;能睡好喝好,就不要管后辈太多的事儿,所谓“儿孙自有儿孙福。”给他们自由做事的空间。

文/舒山有鹿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到老年,这三件事做得越多,越容易“拖累”子女,祸及“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