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04《圆柱》教学反思一

在我参加工作的前三年,我的每一节课几乎都是详案,那时候还都是手写教案,用各种彩笔美化教案,细化教案!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和课堂形式的不断变化摸索,我不再写详案,只会提取我本节课的教学主线,然后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反馈现场教学。我很喜欢课堂上那种碰撞的结果。
本周要学习《圆柱》,而每一次新知识的学习我总喜欢把前面的东西给孩子们串联起来,再加上小升初考试方式改为面试,于是,这一次,我没有按照课本上的例题设计,出示一个圆柱让孩子们认知。而是想把圆柱的认识,表面积,体积进行一个融合性的教学尝试。把重点放在圆柱的认识,和学生一起深入的剖析圆柱,而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自己提炼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于是本周的课程我决定放手一试。
3月4日第一课时:
本节课从图形之间的关联开始,也就是从点——线——面——体,然后让学生思考这个过程是怎样的。不同层次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语言表达,最终学生能说出图形之间的关系是由图形运动产生的。点的平移形成线,而线的平移形成面,面的旋转出现立体图形。在课堂讨论中,部分学生发散思维,还能说出由线到面的另一种出现方式,线段首尾相接,在同一平面内围城封闭图形,也是平面图形。而从面到体的变化过程,是我们这节课的重点内容,学生们提前预习都知道长方形以某一条边为轴进行旋转,就能得到一个圆柱。当有孩子表达完这个想法之后,还有学生提出了别的见解,由多个大小相等的圆进行累加也可以得到圆柱,就像盖房子砌砖墙一样。没错!即时就有学生把这个想法推广到了线和面,一条条线的累加不也是面麽!我只能感叹,孩子们还是很有想法的。由此,还有学生提出,一个圆进行平移运动,所形成的也是圆柱。接着这个行成过程,我引导了一下五年级学的立方体的体积公式,于是学生们直接脱口而出了圆柱的体积公式,底面积乘高。并做了进一步的推论,规则的立体图形,上下一样,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我也随机折了几个相等三角形进行累加,学生们表示认同,爱“较真”的学生又起来把这个上下底是三角形的立体图形给分析了一遍。圆柱的体积在这里算是说了一下。


图片发自App

回归课本,于是接下来让孩子们每人拿一张纸去转,看看一个长方形通过旋转到底能够得到几个圆柱,并且找到所得圆柱与长方形长宽之间的联系。


图片发自App

以下是学生们的总结:
(1)以长方形的b边为轴,进行旋转,b就是圆柱的高,a就是圆柱的底面半径;
(2)以长方形的a边为轴,进行旋转,a就是圆柱的高,b就是圆柱的底面半径;
(3)以a边的中心轴旋转,即长方形的一条对称轴,b就是圆柱的高,a就是圆柱的地面直径;
(4)以b边的中心轴旋转,即长方形的另一条对称轴,a就是圆柱的高,b就是圆柱的地面直径;
第一节课能得到这么多的收获,我有点意外,担心全程自己自问自答,没想到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每个孩子都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想着,说着,体积就会算了;说着,做着,思维就发散了。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3-04《圆柱》教学反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