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提问》读书笔记

这本书是关于批判性思维的,如果单从字面上来理解,我们都很明白,然而他真正内在的含义,你又了解多少呢?

首先批判性的思维分为强势思维和弱势思维,弱势思维是抵制一切,与你不同的观点和论述;,而强势思维则是辩证的看待,包括我们自己内心真实想法的论述。

也就是说弱势思维下,我们不接受任何反驳,只认为我们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那么也就是说我们在感情上是很容易去接受某种立场,只因为他与我们的真实想法相关。但这恰恰是错误的。

因为只有在进行了有效的推理后,才能不受蒙蔽,完全考虑到潜在的理由,从而接收到真正正确的理论。

这一过程就需要我们进行推理。推理的过程也并不是那么简单,而且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很容易按照自身意愿进行。因此在推理的过程中,我们要找到支撑或证明该结论的理由。

结论本身不能作为证据。在一个论述中何为理由,何为结论,应该是一目了然的,只有从理由才能得出结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理由是一种模型,通过这个模型我们导出了结论。

说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提到多义词和有歧义的词在推理过程中的作用了。我们常常会发现,在广告语中会出现模棱两可的词语或者是有歧义的词,这刚好是麻痹我们的关键。如果我们没有办法搞清楚它的具体含义,就很容易被作者牵着鼻子走。那么轮到我们自己来写作的时候,一定要让自己的文章通俗易懂,站在读者的角度看问题,让文章更深入人心。

当然了,在论证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被假象所欺骗,人们不愿意把隐藏的内容告诉我们,他们想要通过表象让我们尽快接受这种理论。所以,在得知某一理论的过程中,不要过早的认可作者的观点,要不断的去探索和学习,挖掘表面之下的东西。

要知道,结论和支撑它的理由之间是有鸿沟的,只有找到没有明说的可以支撑理由的想法,真正站在作者或者反对的立场上,才能避免将错误的理由当作假设。书中给出了采用自我提问的方法,来进行探索。

但有时候我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吸引。举个例子说,妈妈对女儿说:“你与男朋友去哪里了?”女儿回答说:“你总挑我毛病!”

如果母亲就挑毛病这件事继续讨论下去,就会忽略了一开始他想要提的问题,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这种分散注意力的事情,还有很多,一定要注意抓住事物本真。

在推论的过程中,我们有时候喜欢利用专家的说法或者实验数据来作出判断,但作者提醒我们,专家常常也会犯错。正如近期肆虐的新冠状病毒,那么多专家学者出来解释,更多的人愿意相信钟南山院士的理论。为什么呢?因为在非典时期就是他的团队,给出的理论是最正确的,而新冠状病毒与sars很像,所以人们更愿意相信他。

这一例子也告诉我们,只有当他在常规领域做出的判断,一直是可信的,我们才能将他的论断作为理由。

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我们还可能遇到这样的问题。一个问题,无论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解释,都无法得出令人信服的答案,那么此时我们就需要寻找替代原因。比如书中提到,一个小男孩,看到太阳每天白天在天上,晚上就看不到了,他想要弄清楚究竟是什么原因。但翻阅了大量的书籍,也没有找到令他满意的答案。直到有一天他发现自己家的保姆也是白天来到家里,晚上不在,他就跑去问保姆为什么是这样。保姆告诉他说每天晚上都要回自己的家中。于是他就得出了结论,太阳晚上也是回自己的家里去了。

当然了,这一个解释并不能算作是完全正确的,就像我们在推理的过程中,很可能第一时间就找到了答案,那么他究竟是不是正确的呢?还需要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立场去观察和寻找。

最后我们要说的是,推理的过程就是不断问为什么的过程,无论你遇到什么样的信息,他们都是带着影响你思维方式的目的而来的,因此我们要学会筛选,找寻到真正正确的答案。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会提问》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