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阅读的正确打开方式

我曾经在网上看到两组有趣的数据。

数据一:下面是世界各国读书排名数据,可以明显看出,我们国家和世界上其他国家差距有多大。

联合国对世界500强企业家读书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的数据:日本企业家一年读书50本,中国企业家一年读书0.5本,相差100倍。

相关国家每年人均购书量的数据:以色列64本、俄罗斯55本、美国50本,而中国平均每人每年购书不足5本。

从上面这些数据可以明显看出,我们中国的人均读书量少的惊人。

数据二:2012年以来,各国民众玩手机的时间开始明显增加。根据最新调查发现,巴西人花在手机上平均每天近5小时;中国以每天3小时位居第二;排名第三到八位的是美国、意大利、西班牙、韩国、加拿大、英国,每天玩手机的时间也都超过了2小时;而法国、德国相对较短,约1.5小时。英国移动技术顾问托米·阿霍宁调查发现,人们平均每6.5分钟就会看一眼手机,如果按每天清醒时间为16小时计算,一天大约要看150次手机。

中国人每天平均看手机3小时,位居世界第二。

而对于这3小时,我估算,半小时刷朋友圈、半小时看短视频、半小时看看淘宝、一小时刷刷营销号、博主们更新什么消息,半小时看看新闻。

看完这两组数据后,我感觉中枪无数,心慌的想扔下手中的手机。看看那尘封已久的书本。可是,看完书本我又不知道它讲的是什么,不如刷手机来的愉快。为什么我们会陷入这种怪圈呢?归其原因,是我们没有养成阅读的正确方式。

最近阅读的日本作家原尻淳一出版的新书《高效能阅读》,就告诉了我们什么才是正确高效阅读的打开方式。作者原尻淳一,原本是个不善读书的人,通过自身阅读经验的积累,并且在阅读百余册阅读方法书籍之后,整合提炼发明出这些读书技巧,深入浅出的讲解了高效阅读的89个技巧,向我们介绍了正确阅读的打开方式“想读”—“会读”—“会用”。 


一、  “想读”—培养读书的体质        

为什么手机上的信息更让我们流连?   那是因为它更有趣。所以  “兴趣是产生动力的源泉”,培养读书的兴趣,才是阅读的原动力。那么,怎么让自己喜欢上读书呢?

1.   选读的权利

书有所读,有所不读。作为读者,我们有不读的权利,有跳读的权利,有不读完的权利,有随意选择的权利,如果一本书你觉得读不下去,那么不读便是,把它拿开,等到你与它的缘分到了,自然会重新阅读。而不善读书的人,往往会被“必须从头读到尾”的强迫观念所束缚。所以,从你感兴趣的书本入手吧!

2. “3D”x“2D”的学习模式

何为“2D”? 通过教科书这一媒介所进行的,以二维信息为主的学习。称之为“2D学习”。我们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都属于“2D学习”。

何为“3D”? 在学生时代找到真正的兴趣爱好,然后在体验的过程中培养出精益求精的意志。为了使这种意志萌芽,很多大学提倡实地考察,并积极推行与就业挂钩的实习制度,这就是我们讲的“3D学习”。

所以要把2D和3D进行结合。简单的说,就是我们要在生活实践中找到感兴趣的事物,然后在学习中去进行阅读,研究,调查,去了解感兴趣的这件事物,然后在阅读,研究,调查中会产生新的问题,再带着问题重返实践,如此循环反复。而这种循环能够维持求知兴奋度,使学生意识到读书是自身的事的关键。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培养兴趣点,就是“2D学习”和“3D学习”的关键点。很多学生的兴趣爱好不是从课堂来的,而是从真实的生活实践中来的。喜欢看动漫,喜欢玩游戏,喜欢汽车模型,喜欢小动物……因为喜欢,才会有行动力。

是否有过在网上浏览,忽然被一张图片吸引,然后去查询图片中的这个地方,了解他的历史、文化,然后你心心念念,各种努力,终于踏上了这个地方。或者被电视上的某一句话所感动,然后得知这句话出自那本书,就把这本书寻来去阅读。这些都是3D和2D的一个结合。


3.   “听现场”降低读书门槛

近年来发现,我国阅读纸质书籍的人不多,但是听书的人数不断攀升,所以,可以以此为契机,由听书开始 ,当听到感兴趣的书籍后,我们可以把这本书相关的作者其他著作,或者与本书有相关联的其他书籍找来一起阅读,这就扩大了我们的阅读范围,也引起我们阅读的兴趣。

4. 游牧读书。

关于读书,我们能想到的就是躺着家里的沙发上,轻松愉快的阅读,这是最舒服的状态。但是,如果需要集中精力的阅读,更提倡在稍有紧张感的环境里,这样更有帮助。

“家”的诱惑感非常的多,有电视,有游戏机,有小孩,有床。面对这么多的诱惑,你需要更强大的意志力去控制,那么,不妨试试“游牧读书”,在家里读不进去的人不妨出门。

回顾一下我们的经历,在长途的火车或者飞机上,在咖啡馆里,或者在图书馆,我们在众目睽睽之下,带着一丝的紧张感阅读,反而能够集中精力,高效进行阅读。

还记得毛泽东闹市读书的故事吗?如果孩子因为在家里写作业,无法专心,不妨带着他外出,找一家咖啡馆或者餐厅,换个环境,提高效率。             

 

二、“会读”—高效的阅读技巧          

1.速读术—找关键词

 你关注了多少个公众号,存入手机电脑有多少本的电子书,面对每天各种APP的新闻推送,你接收了多少?在海量的信息和知识面前,回想一下,你是否觉得颗粒无收呢?

为何会如此?因为我们一直处在低效率阅读的怪圈中。

书不必要一字一句,从头到尾完整的阅读内容,关键是而是找到书中有用的关键词句,迅速获取你想要的知识和信息。

找关键词句的方法是先把书中目录通读,把握全书的结构、内容。在你需要的信息的章节处做上记号,把有疑问的问题写在对应的章节上,带着这些记号去读标记的重点内容,带着问题去找到答案。

这种速读术的关键是“快速,多次阅读”。遇到无趣的、对你无用的书,大可放弃。没有任何书是非读不可的。所以,为自己的手机做减法吧。没有质量或者关注不多的公众号,新闻推送,各种下载后不常用的APP都删掉吧,给自己多一些空白的时间,不至于被这些无用 的信息干扰。

2.使知识立体化  --垂直阅读X水平阅读                                                                                

书中介绍到,阅读有“垂直阅读”和“水平阅读”。垂直阅读即是深化特定领域的读书方式;而水平阅读是对所有领域的书籍都有所涉猎。要想使知识立体化,必须先保存垂直性阅读。不断积累实践,就会在无意识间,形成自己的“思考主场”,也就是说,锁定了自己专业方面的一个主题,就能形成思考的轴,然后围绕这个轴,再通过水平阅读使知识无限扩展。

谷歌曾公布“70:20:10模式”的“投资基准”,根据该黄金比例,谷歌将70%的资金和时间用于充实现有服务,20%用于充实现有服务的周边服务,10%投资于全新的未知领域。

作者提出把这个准则引入到读书中来。就是70%投资于自己专业领域的书籍,20%投资于专业领域周边的书籍,10%投资于未知领域。 这样,我们既能在专业领域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又能对未知的领域永远都会有“新邂逅”的惊喜。


三、“会用”—读书的终极目标在于著书立说

 我们阅读了那么多的信息,书本,回想起来却是脑袋空空,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就是因为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只做到 了“输入”,而忘记了“输出”的这个环节。              

叔本华说“读书是让别人帮自己思考。读书的我们,不过是在反复追拾别人思考后的残渣。好似习字的学生,用钢笔沿老师划下的铅笔线描画,所以读书时几乎全无思考的辛苦”。这不是阅读,更不是高效的阅读。所以,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应该把我们的思考感悟或者疑问整理出来,不断的积累,形成自己的数据库,并将这些数据切换成可以创造价值的产出。特别是现今社会,很多热爱读书的人,把自己的读书成果,感悟发表在自媒体上,开启另一种副业。

朱熹曾有言“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高效能阅读》一书更是提出了“请停止只局限于投入的读书吧”,“为写而读”“为产出而投入”的读书方式,才是这个时代环境的要求。

所以,放下手机,学会去阅读吧。有人说,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改变自己。阅读应该是这个世界上,门槛最低的一种改变自己的方法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效阅读的正确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