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时间管理

又到了007交作业的日子,加入007后,身处“局内”,才开始慢慢思考并切身感悟到007这个社群到底带给我的是什么,或者说,我对于007的诉求,到底是什么?我并不是一个能够积极主动的去扩宽自己朋友圈的人,开班仪式分享后,很佩服那些真正做到“不脸”精神的人,但之于我自己,可能离真正去那么做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亦或者我会走出一条带有自己风格的“不脸”道路也未可知。上两次交了作业后,收到了战友们的点评,对于自己写的一些文字能够带给别人起码几秒钟的感触,也觉得十分欣慰了。有战友建议我可以多些一些对于他人有用的文字,我的确一直以来写文字比较随性,更倾向于个人感悟,似乎从未觉得自己能写出所谓的“干货”吧。加入007以后,觉得为何不尝试挑战一下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呢?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写出“干货”也是对自我知识体系复盘的一个高要求了。而且这几周的确深刻体会到了用输出“倒逼”输入的感觉,输入量大概提高了不止一倍吧(笑)

上周我简单介绍了两个用于记录时间开支的软件:手机端的atimelogger和电脑端的RescueTime.相较起来我会使用atimelogger更频繁一些,因为不一定每天都会用到电脑。而且atimelogger是一个真正能做到24h无缝隙监控时间的一个APP,操作起来也比较方便,因为免费的第一版界面看起来比较不友好,就花了30金入了第二版,从这段时间的使用体验来看,这个软件买的还是蛮值得的。一个比较大的改变就是我在做每件事情之前会打开这个APP来记录我这段时间做的是什么事情,这么一想有的时候就会不好意思拖延了,不好意思在应该完成任务的时候打开一段视频或者刷微博。因为所有的事情都会记录,自己会下意识想要给自己一个良好的时间消费信用。其次就是你会正确认识到你确实需要在某些事情上花费的时间,比如说早起洗漱这件事情,在大概两周的时间内我基本保持在每天早上半个小时左右,即使是最简单的流程,我尽量最快去做不拖拉也要这个时间,所以我会知道在安排早上的schedule的时候预留出必要的半个小时,而不是想让自己多睡一会儿而缩短这个洗漱的时间预留,因为清楚地知道这势必会导致迟到。

当然上周我提到了时间开支记录只是时间管理开始的一步,你认识到你的时间用在哪儿了,接下来你就要学习如何去掌控时间,管理时间。真正将时间用在刀刃上。

我就简单谈谈我在听过这个21天的时间管理课程之后觉得对我来说最有用,最易于真正带进我日常生活中的几个点吧。

第一,就是3Things系统。

我是一个痴迷于给自己订计划的人, 经常早起写一页慢慢的List然后想象当自己晚上回顾的时候,将每一项都划掉的满满的成就感,但事实是,这一页list往往完成不了几项,长此以往,这个计划已经失去了其本质意义,我只是沉迷在列计划所带来的虚假的成就感中。

3Things系统的本质就是明白我们最需要做的一件事是什么,我们的事务通常由百分之20%的关键任务和80%的常规任务组成,如果我们一天起始全力去完成那80%的看上去不是很困难的常规事务,当晚上回顾一天的时候发现,最关键的20%没有任何的推进,但明明我们却忙碌了一整天,这样的一天,到底还能不能算上是真正[高效率的一天]呢?

3Things就是给自己的计划做一个断舍离。每一年,每个月,每一周,每一天,都花一定的时间写下在这个时间段内对你最重要的三件事。这三件事的选择标准是,哪怕你其他所有的事情没有干成,只是把这三件事情干成了,那么你的时间就没有白费。

对于我而言,我今年最重要的事情是发表一篇论文和雅思考试,那么我就把这两件事写在今年的3Things系统中,然后按照时间划分进度,在每个月都有必须要完成的进度值,随之每一周每一天,这两件事都排在我的List的顶端,并在每一周每个月末进行复盘和总结,看看是否完成了关键任务的进度。每一天的重复都在提醒自己,这是对我最重要的事情,我要将我精力最充沛的时间分配给他们。

第二个,就是日常的任务管理系统——GTD(Get Things Done)

在知乎上搜GTD的话,会有非常多的时间管理大神告诉你如何使用GTD去管理自己的时间,但是真正的GTD体系太过复杂,一堆软件会让你眼花缭乱,最适合自己的往往才是最好的嘛,对我来说,简单才是带来执行力的关键。适用过一段时间后,我现在采取的一页纸任务管理系统说起来非常的简洁:日常一页纸,分成三个区域,每天的任务区——这里我会优先写上当天的3Things;一个收件箱INBOX,这里我会随时记录突然的任务,比如说导师安排当天必须完成的某项工作,朋友或者家人的请求之类,总之所有杂事我都会放在这里;最后就是一个当天的复盘区了。

配合atimelogger进行时间开支记录,每天只要花很少的时间就能完成执行、统计、复盘。

我经历了两次考研,第一次复习期间,我每天都很早起床,准时到达自习室,晚上也努力做最后一个回寝室的人,但考研前的一个周,我的大脑依然是空白的,回想起来仿佛自己真正有所成效的时间“不堪一握”。我沉浸与自己给自己营造的“自我感动”的浪潮之中,认为自己每天早出晚归,花费了大量心血,但事实是,在书桌前坐的那些日子里,我因为逃避自己不擅长的科目,所以根本没有去分配自己的复习时间,只是机械的不断重复自己已经牢记的知识。

第二次复习的时候,虽然那时候我对于时间管理还没有很清晰的概念,但好在我明白自己上一次问题出现在哪儿了,每天优先复习自己最薄弱的一项,死磕到底,记录自己每天的复习时间,并规定了一个又一个复习进度的Deadline,其实反而第二次复习我并没有很辛苦,日常起床看书午休,也定期出去放松一下,当然最后虽然我也没有很胸有成竹....很多资料也没有看完....但起码心里是有底的,清楚自己的时间花在哪儿了,清楚自己复习到什么程度了。

所以最后我想再多唠叨几句吧,表面的忙并不是真正的高效,想做的事情很多,每天安排的很满,当晚上躺在床上回顾一天时,陷入盲目的自我感动中,带来的后果就是觉得自己接下来可以放松要求了,可以松懈一段时间了,但其实真正20%的关键任务也许仍然是你List上没有划去的几条,掩埋在无穷无尽的日常繁琐中。当你需要做一次工作汇报的时候,那些未完成的进度条,那些少的可怜的关键任务量,会跳出来叫嚣着让你面对现实。

你可能感兴趣的:(再谈时间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