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促,是在把孩子送进深渊

每天这个时间,都是家长催孩子早起的节点,有的家长说他一般只叫三次,孩子很小就是这样,事不过三孩子一直都记得。

我说那你现在还催吗,你有没有想过这个三次在暗示什么,在其他事情上是不是也是这样,比如说写作业和看电视。

听到过很多家长在用催促传递焦虑,孩子经常自觉不自觉的处于紧张状态,虽然谁都明白越心急边越出问题。

但是又有几个人放的下翻来覆去,似乎一直说自己就尽职尽责毫无遗憾了,总之一直说和紧催促是难兄难弟,构成了非常恶劣的成长环境。

几乎在每一个家庭,在每一个时刻,只要我们注意,就能够屡见不鲜,孩子就是被我们驱赶的小羊,催不就是鞭子。

记得一个电影里说,妈妈的唠叨随着时间推移日见汹涌的,唠叨也就是催促的升级版,一催再催也就唠叨起来了。

不知道大家想过没有,像上边那个只说三次的家长,应该算是催促最少的了,但是每天都需要这样,孩子依然没有习惯。

我想和孩子的作息有一些关系,早睡才能早起,我相信很多家长都会在催促的时候,忘了这样一个规律。

还有就是习惯养成的问题,一曝十寒和三心二意是孩子成长的常态,今天要求孩子晚上九点睡觉,这叫心血来潮。

因为明天就有回到了随心所欲,是十点,还是十一点,也或者是更晚,家长很少再去考虑,他只记得要叫孩子早起。

催孩子写作业也是这样,写作业需要一个僻静的场所,可是家长的催促刚好打破了僻静,如果孩子开始写作业了,我们不如闭口。

假如孩子还没写,我始终感觉这要区别对待,一个小学阶段的孩子,要求一下很有价值,但要达到目的,就是说过就让孩子做,不要反复要求。

可是到了中学,就没有必要再强制了,提出建议就行了,要相信孩子,他有很大的环境压力,如果孩子还不是破罐破摔的话。

当然,那些自我放弃的孩子,不管家长怎么歇斯底里,一样不会有任何结果,还有可能让孩子彻底走向自己的对立面。

催促应该变为交流,和孩子轻轻松松开开心心的走向彼此,当关系建立起来了,我们不需要翻来覆去的说,只要点到为止就行了。

在《六A的力量》中,作者告诉我们,良好的关系决定了家庭教育,很多家庭都是用关系的葬送来制造更多的问题的。

催促就是葬送良好关系的常见武器,虽然每天都是不瘟不火的说孩子几句,看似没有任何暴力,但是这种软暴力的结果,就是孩子心灵世界的全面丧失。

像滴水穿石,催促这滴恶水,也可以把孩子生命这块大石给击打的千疮百孔,家长请闭上你的嘴,给孩子自由舒展的机会。

我们和孩子的语言越简单明了越好,只要孩子明白了,说一遍和说一千次,是催促的说,还是沟通着谈,家长不如改变一下自己的话语权。

当心灵还闭着着眼,叫起来又有什么价值,当孩子把作业当成了诅咒,做的越久便越有问题,既然孩子已经打开了电视,我们何不和他一起享受电视时光。

你可能感兴趣的:(催促,是在把孩子送进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