橱窗式的摆设

    今天读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第二章~我心中的理想智育。说实话,我从来没有想过离我们那么近的话题。

  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朱教授说,智育当然离不开知识传授,但传授知识并不是智育的真正目的。作为一名教师,在学校可能关注的更多是知识的教授,关注智育?没有想过,这样说来,我感觉还是比较后怕的。学习的本质是什么?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什么?让我陷入思考中。

    我接着读,知识不过时智育的载体,学生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所得到的获取知识的能力。确实如此,我们教给学生书本的知识,无可厚非,这是教学任务更是本职所在。教授知识是为了什么?我想不是为了考取好的分数,分数只是一个呈现的形式,更多的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我就特别注重这些,学生首先要喜欢我这个人,进而喜欢数学这个学科。那么,有了这样的基础,学生需要产生学习兴趣,在解题中思考中培养坚韧的学习意志,可能就如英国哲学家,数学家怀特海说过的:“在你丢失你的课本,焚毁你的听课笔记,忘记你为考试而死记的细节之前,你的学习是无用的。”由此可见,学习知识重在培养学习的能力,其中就包括智育的培养。

  审视师生关系,确立民主的师生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习,这并不是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里移到学生的头脑里,而是教师跟儿童之间的活生生的人的相互关系。我在想,师生关系与智育有什么关系?朱教授提到传统的教学与现在的教学,现在,我们应该更多的地思考学生如何“学”,也就是以学生的求知需求为主线,追求教师和学生面对知识共同探讨、平等对话。原来,教师是培养学生智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师需要审视自己的身份,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学会创造,抛弃以教代学的模式,变为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教育的真谛是帮助每个人成为他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把个人的独特性发挥到极致。

  朱教授还谈到了阅读,谈到了减负是什么。我深表赞同,大量的阅读,其作用不仅仅时扩大学生的视野,更重要的是它能直接促进学生的课内学习。这让我想起我们五班的几位同学,他们基础薄弱,学习习惯差,很大程度是他们阅读量少,自信心不足。长期学习成绩不好,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他们都不够好,所以学习渐渐成了任务,成了负担,好就无法谈到了。我让几位同学坚持讲题,有些效果,但是不明显,这样说来,我还应该带动他们阅读。我无法改变他们的家庭教育,能做的就是改变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提升学习的自信心。有了自信心,有了成绩感或许成绩自然就提高了,感觉这就是一个良性循环。

    朱教授看问题的方式不同,视角独特,这一点让我很佩服,原来,教育是慢的艺术。

你可能感兴趣的:(橱窗式的摆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