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农家妇女的生活写照:《纺车图》

北宋画家王居正,用一幅《纺车图》,为我们展现了当时的农家妇女的生活日常。

王居正的父亲王拙也是一位画家。有史料记载,王居正曾被招到汴京参与过皇家宫室的营造,主要的工作是绘制宫殿壁画。

据说王居正经常在街头巷尾观察各种各样的人,看他们的形象、神态动作。

因此,王居正的绘画对人物的外貌动作深情,尤其是一瞬间的表情,都表现的非常精准。

这些从这幅《纺车图》中就能够感觉到。

纺车图

先看画面的右侧,一个年轻的妇女坐在板凳上,左手怀抱着正在吃奶的孩子,右手摇动纺车。

纺车图

她的衣服肥肥大大,没有什么式样,肩膀上打着补丁,可见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

她头发乱蓬蓬的,只是用发带简单地扎在头顶;五官平平常常,抿着嘴角似笑非笑,眼睛盯着眼前的纺车。

画家将一个辛苦的勤劳的农妇形象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妇女怀里的婴孩吃奶的样子,简直是真实场景的再现。

再看纺车、板凳和竹筐,画家以界画的形式真实的还原了它们的形状、质感。即便是今天,我们还可以照这个样子做出来。

年轻妇女的身后,是一个正在独自玩耍的男童。

纺车图·局部

男童身着粗布衣服,头发披散着,张着嘴看向母亲,可能是被蹦跳的癞蛤蟆逗的哈哈大笑吧。

说实话,我觉得这孩子画的不像个孩子,倒像个缩小版的大人。

不过孩子的开心也是肉眼可见的。可见对于孩子来说,带给他童年的快乐的,并不在于玩具的昂贵与否,农家有农家的乐趣。

从这个孩子笑着看向母亲的样子,我们就可以知道,为什么年轻的妇人抿着嘴似笑非笑,原来是呼应着身后的孩子。

这个年轻的农妇,又勤劳,又爱护两个孩子。可以想见,这个家庭是清贫却幸福的。

年轻农妇的前面,有一只小黑狗。

纺车图·局部

画家重点描画了黑狗炸起的毛,用细笔一点点丝出。还有给狗大张着嘴吠叫着,眼里露出了惊恐。

看它回头盯着癞蛤蟆的样子,应该是被那只硕大的癞蛤蟆吓到了。

画家把黑狗、癞蛤蟆、男童三者巧妙地联系在了一起。

而男童看向母亲的眼神,又把孩子与母亲联系在了一起。


顺着纺车上的两根细线向左,我们就会看到一个老年的妇人。

纺车图·局部

老妇人的衣服极为随意的穿在身上,到处都是皱皱巴巴的衣褶,裤子上还打着补丁。

不过,挽起的袖子,露出的胳膊肌肉很粗壮,一看就是长年辛苦劳作的结果。

胳膊、脖子和脸上皮肤已经松松垮垮。虽然闭着嘴,从干瘪回缩的形状上,也能感觉到已经掉了牙齿。

老妇人早已老眼昏花、涣散无神,可还是紧紧地盯着纺车,并随着线的松紧,一步步向前挪动着步子。

一个辛劳一生,从不歇息的老人形象,穿过几百年的岁月出现在我们面前。


这幅画的背景十分简单,画家只在画面的右侧,画了两棵大树的树干。用垂下的柳条柔和了树干的粗壮。

树下几丛野草,则与柳条呼应。

在构图上,左疏右密,形成对比的美感。

画面大量留白,画面两端的人物,用两根柔韧的细线,将意蕴相连。

从这幅画上,我们看画家王居正对于人物造型、神态的把握还是十分精准的。

这幅典型的民间风俗画,也让我们领会了北宋民俗画的高度发展。

《纺车图》高21.6 cm, 宽69.2cm,绢本设色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你可能感兴趣的:(宋代的农家妇女的生活写照:《纺车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