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01

一向热情、时尚而又爱冒险的蛤蟆先生陷入抑郁,不能自拔。他的朋友们决定出手相助,其中包括智慧又威严的獾、关心朋友但有点絮叨的河鼠,还有体贴善良的鼹鼠。

朋友们的初心是想要蛤蟆尽快恢复往日生活的激情,虽然初衷出于善意,但他们对蛤蟆提供的建议、方案却不一定适合蛤蟆。

此时此刻蛤蟆更需要朋友与他进行同理心和共情,于是朋友们建议他去看心理咨询师——苍鹭医生,他采用的主要方法也是与患者共情和同理心!最后慢慢使患者恢复生活的热情、重新开始正常的生活。

苍鹭医生是怎样开始的呢?

蛤蟆先生被带到“苍鹭小筑”的一个房间,苍鹭医生进来坐在蛤蟆先生的对面,道过早安后,便无声地看着蛤蟆先生。

习惯别人同他说话的蛤蟆变得紧张不安,很不舒服。于是他哀怨地问医生该怎么做才能让他好受一些。他觉得既然朋友们带他来看心理医生,那么一定提前把他的情况告知了医生。

可是,苍鹭医生呢?他要听蛤蟆先生自己把自己的情况讲出来,这个倾诉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发泄的过程。“蛤蟆哭了起来,不快的感受也更汹涌地释放出来。”

但是,蛤蟆在朋友的劝说下来到这里,他的目的是不让朋友为他担心,想要让朋友高兴,所以,他对医生说:“不管怎么做,只要你觉得是最好的,我都会照办。我知道他们都是为了我好。”

蛤蟆不明白的是:“”心理咨询向来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咨询师和来访者双方都得出于自愿。”所以苍鹭医生对他说,“只有当你是为自己而不是为取悦朋友们才想咨询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合作。”

在这里,苍鹭医生用到了“合作”一词,这就意味着,不管咨询过程中发生什么,蛤蟆都是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建议接受者,他得为自己的咨询担起责任来。蛤蟆不再是一个受帮助者,而是与咨询师平等的合作者,与咨询师一起努力寻找帮助自己的方法。这让蛤蟆的心态发生了转变——从被动转变为主动,积极进行自救。

但是,不常“三思后做决定”的他还是不能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蛤蟆先生,如果我不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得更好,我就不会做这份工作了。我无法保证事情一定会变好,但我可以承诺的是,我会对你倾注我全身心的关注,我也希望你对咨询是全心投入的。假如我们都能像这样一同努力,就能预见积极的结果。但归根结底,这一切都取决于你。”

如果咨询师自己都不相信来访者有改变的能力,那么这么工作早已没有了可执行的意义。我想,咨询师总要有一种信念——我愿意竭尽全力去帮助你改变,因为你本来就可以!

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形太多,每个人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不相同。建议者提供的建议和方法更适合他们自己,并不一定适合被建议者,最理想的治疗方法是对其进行共情和同理心的同时进行引导和疏通,让其自发找到疗愈多种方案并选择最优的,然后达到最终治愈的目的。站在老师的角度,我觉得我们应该向苍鹭医生学习。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