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带领学生借助资料、抓关键词句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被毁灭时的满目疮痍,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憎恨,从而树立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决心。
2.明确课文表达上的特点,以及对比写法的运用,体会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感受作者对圆明园毁灭时的无比惋惜。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
明白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的笔墨写圆明园昔日辉煌的原因,体会对比写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流程:
一、课前读诗,你读我诵
1.师生合作读艾青的诗《我爱这土地》重复最后两句: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虽然脚下的土地满目疮痍,但艾青依然执着地爱着他脚下的土地,因为那土地代表着中国。
2.揭示课题,再次强调“毁”的易错点。
3.回顾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
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有着众星拱月的布局。
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
二、走进课文,体会情感
(一)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1.出自学提示:
默读2-4自然段,用“——”画出每段中最能体现圆明园昔日辉煌的句子,用∆标出关键词,并在旁边批注自己体会到的情感。
2.合作学习提示:(1)有感情地读一读所画的句子。( 2)抓关键词、结合资料谈一谈自己体会到的情感。( 3)小组分工,准备汇报。 (4)时间3分钟。
2. 学生按照学习提示完成自学后,小组合作,进行展示分享,体会圆明园的美丽和昔日的辉煌。
3.学生观看圆明园图片,直观感受圆明园的美丽与辉煌。
4.师生合作读第三自然段,在朗读中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二)走进圆明园被毁灭的场面,感受这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1.自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英法联军做了什么事?用“ _______”画出相关语句。 哪些词刺痛了你?用“**”标出来。
2.交流找到的词句,抓动词感受侵略者的残暴和蛮横。
3.观看视频,直观感受这场人为的灾难。你的心中升起了怎样的一种感受?
补充资料:《七子之歌》片段,理解侵略者的暴行,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恨。
4.是的,那份屈辱,那种憎恨,如滔滔江水奔腾不息。让我们带着对侵略者的仇恨来读这段话,读出自己最真实的感受。
(三)发现作者的写作方法及意图
1.请大家看课题,再结合文章每部分的内容来看,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质疑:作者写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篇幅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2.学生讨论后发现对比写法的表达效果:详细描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更能突显出我们对圆明园的毁灭的无比痛惜,更能激发我们心中的愤怒。
三、拓展延伸:
1.在这把大火中,烧掉了举世瞩目的皇家园林,烧掉了精美的建筑,抢走了无数珍贵的历史文物,也烧掉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因此作者说:
“圆明园的毁灭时我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2.延伸练笔:
如今,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早已不在,只留下了一些断壁残垣,还依稀能看到昨日的影子。此时此刻,你站在圆明园的断壁残垣前,心中定会是感慨万千。请你用几句话写出你最真实的感受。
3.圆明园的毁灭,让我们回到了清末那段屈辱的历史,让我们看到了“落后就要挨打”的现实。作为中国人,我们一定要: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于是,122年前,梁启超先生就曾写下《少年中国说》,以此来勉励当日的少年们,以民族振兴为己任;今日,吾辈少年,亦当以强我中华为己任,努力奋斗!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生齐颂: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3.以文带文。回到课前的诗《我爱这土地》,结合这首诗的资料,理解艾青写这首诗的原因,以及表达的深刻的爱国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