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雨(童年篇)

“幸运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在治愈童年”。——阿尔弗雷德 * 阿德勒


夏日的早晨

当树荫不再斑驳,当太阳日渐毒辣,我知道,夏天是真的来了。记忆中的夏天总是与欢乐紧密相连,一想到夏天,一连串的开心事就自动浮现在脑海。


而印象最深刻的一件就是童年时期夏天的雨。

雨滴在水潭的曼妙舞姿

小时候的夏天总伴随着暴雨,暴雨一来,我知道,我们的机会就来了。


小学的教室是砖瓦房,昏暗教室的屋顶总是“星光璀璨”,一遇到暴雨,雨水便会顺着这些“星光”洒落下来,为我们免费清洗地面。


屋顶噼里啪啦,混合屋内哗哗啦啦,听起来竟不觉得刺耳聒噪,甚至还有些悦耳动听,因为每每这个时候,老师便不再讲课,会喊几个同学去办公室拿几个盆过来接水。

童年的教室,破旧感最动人

美妙的协奏曲也会掩盖老师的讲课声,这时候老师便让同学们自习,内心躁动不安的我们如何闲的住呢?说悄悄话的,偷偷吃零食的,传小纸条的,玩小玩具的……大家忙得不亦乐乎。


在正经的时间段里正大光明地做不太正经的事儿,快乐反而加倍。雨天的课堂上,大家明目张胆地玩耍,别有风味。


课堂的短暂欢乐只是夏天暴雨的偶然产物,其更令人着迷的一点便是暴雨自带的神秘色彩。


暴雨如注,别样的美感

夏天的暴雨总喜欢营造夸张场面,给人一种神秘感。


暴雨来临之前,总是要先来一阵阵狂风,一扫天气的燥热,让人备感舒适。狂风吹起地面的灰尘,吹来大片大片的乌云,天空变得昏暗起来,一种天色大变、妖风四起的感觉顿生,再夹杂着雷电交加,紧迫诡谲的气氛更加浓郁。

小时候最爱听老人们讲一些带有什么色彩的故事,如,每逢电闪雷鸣,风雨交加之际,天空中便会有龙飞舞,龙是天神,专在雨天捉拿妖魔鬼怪……


再如,在多年前,在我们村的某个地方,也是风雨交加的电闪雷鸣,雨停以后,在道路旁有人捡到了碗口大小、金光闪闪的龙鳞,所以说龙是真实存在的……


还有,在好些年前,村里有个中年人在田里干活回来的路上,突然下暴雨了,也是电闪雷鸣,可巧不巧的这人正被雷电击中了,当场毙命。村里人很惋惜,因为大家都认可这人的为人,可惜年龄不大,竟遭此不幸。人们说这是他前几辈子所积累的业障,所以今生遇到此事该是还债的……


伞脊下的水滴,美而纯粹

再来,在电闪雷鸣的暴风雨之夜,是不能开灯的,因为这是天上的雷公电母正捉拿妖怪呢,如果地上有人间亮灯,这些妖怪便会跑到你的家中藏匿……


诸如此类,夏天的狂风暴雨总是带有几分神秘色彩和威胁性的,这多少给童年的我留下了几分不安。


所以下雨时总喜欢窝在床上,被安全感紧紧地包裹着,静静地听着滴答清脆的雨声入眠,滴滴答答,滴滴答答,梦境倒也格外香。


暴雨来临之际,往往就是暑假的开始,所以雨停之后,必是狂欢的活动现场。


在雨停的暑假里,可开展的活动有:摸蝉蛹,玩泥巴。


摸蝉蛹。

七年蛰伏,只为短短一夏


暴雨收尾了,变成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我和小伙伴们也早醒了,迫不及待穿上拖鞋,卷起裤管,带上小罐,披上雨衣或撑着伞,赶紧跑到外面的树林去趟水和摸蝉蛹。


被雨水冲刷过的泥土路面是不太沾鞋子的,小心翼翼地跑着来到村边的杨树林里,到处都是积水,可以尽情地在小水潭里蹦跳,洗脚丫。但这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我们是来摸蝉蛹(俗称“知了猴”,“爬蚱”)。


蝉蛹是蝉的幼虫,一般会在地下蛰伏3-7年,以树根的汁液为生,在初夏暴雨时节,土壤湿透,土质松软之时,它们便开始爬出地面,爬上树枝,完成蝉蜕,开启它们为期三个月的高光时刻,最后随着夏天的离去而陨落。


所谓“摸”,是指在暴雨后,蝉蛹刚爬出地面,爬到树干的根部区域,顺手就可以把它们收入囊中。在以前没有手电筒时,树林里光线不好,人们捉蝉蛹只能直接用手围着树干摸。


蝉的幼虫具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营养价值很高,油炸后的口感极佳,是我们小时候不可多得的美味儿,半天光阴,基本也能摸个半碗的量,所以那时候的摸蝉蛹是极其快乐的。


暴雨初停后的两天最好是不要出门的,因为雨后的1天里,路面已经被雨水浸透,路面泥泞不堪,是非常粘鞋难走的。


需得等到第2-3天时再出门方为好,这时候的路面经过太阳暴晒两天,泥土路在慢慢变干变硬,已被行人踩出了一条窄窄的平坦光滑的路面,果真应了那句话: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泥土路就是这个样子。


在这个时候,伙伴们又迫不及待出来了,因为另一件大趣事儿——玩泥巴可就来了。

说到玩泥巴,这可是一件非常讲究的事儿。


首先,就是泥土的选择。

泥巴,是成本最低的游戏材料

泥土的质量很重要,道路上的泥巴是不过关的,里面含有很多沙粒、干草或动物毛发,摸起来粗糙,不易粘合,可能还会伤手。


上好的泥土需要从沟塘边、低洼地、田野里取得,因为这些泥土经过雨水冲刷沉淀,非常细软,土壤粘性强、可塑性好。


选好了泥土,其次,就是泥土的搓揉。


在此过程中,泥土过硬过软都不行,硬了容易干裂,软了不易塑形。这个也非常讲究手法,但这可难不倒小伙伴们,我们可都是天生的面点师。


选好了泥土,揉搓成泥巴后,接下来就是小伙伴开始大显身手的时刻了。一个人玩泥巴是没有意思的,几个人一块儿玩才有意思。


泥巴游戏的玩法多样,一般有两类经典玩法:


第一类:竞争类玩法。


这可是比拼个人能力时候。


最简单直接的是“摔瓦屋”。首先把泥巴捏成一个碗状的小槽,然后正面朝上,用手举起来,接着用力地倒扣摔在平地上。


空气震动产生爆破,只听得“啪叽”一声,碗状泥巴中心震出一个窟窿,最后大家比一比谁摔的响声更大,窟窿更大,要求对方用泥巴给自己补上窟窿。


如果技术好的话,半天玩下来,你眼前的泥巴就可以挣得盆满钵满了。


另一种竞争法是射击比赛。

泥巴,孩子们创造梦的开端


这种玩法颇有古代战场的感觉,小伙伴们需要自行找一个趁手的小木棍,然后每人面前放一堆泥巴。


大家站在同一条起点线上,揪一小坨泥,用掌心搓成泥丸,然后把泥丸插在木棍的一头,手攥着木棍儿,统一喊一二三,就像扔手榴弹一样把泥丸甩出去,木棍不扔出去,最后比比谁扔的最远,这就像运动会掷铁饼一样,大家的欢乐一点也不少。


还有一种,就是进行决斗了,一人一坨泥巴,开始战争模式,类似打雪仗一样,开始疯狂互殴模式。


第二类:是创意类玩泥巴。


这一种就更加有意思了,非常考验功夫,需要充分开动脑筋,发挥想象力和模仿力,用泥巴捏各种具体的事物。

令人自豪的是,小时候曾亲手捏过多种东西,有几百平的大庭院,安上门窗、琉璃瓦、阳台的三四层小别墅,还捏过各种家居,房间里的电器设备应等。


除此之外,还有交通工具类:摩托车,小汽车,大卡车,拖拉机……等应有尽有。


夏天的雨总是伴随着诸多欢乐,雨前雨中雨后都有很多值得人期待的事情。到了夏天,这些趣事儿总放电影般在眼前浮现,这些快乐点滴也填充着童年回忆的每一个角落,成为现在快乐的源泉。

梦幻般的夏天,谁人不爱


我爱夏天,更爱夏天的雨。

你可能感兴趣的:(夏日的雨(童年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