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要着急,谋定而后动
每年到了找工作的时候,看着身边的同学开始讨论就业的问题,难免会着急。越到这个时候,越是不能急,因为当你随波逐流的时候,反而更容易陷入“越努力,越迷茫”的误区里面。
我见过不少的同学,因为担心自己找不到工作,在没有规划的情况下,随便面试了一些工作,结果去了才发现事情不是自己想象的样子。
浪费一年青春后,又出来重新找工作,失去了应届生的身份之后,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事实证明:有规划的同学,会提前准备好专业对口的实习,在实习期间就考虑自己之后的方向和目标,从而在实习期间去了解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到了真正秋招的阶段,他们早就已经找好了自己的方向,做好了简历准备一击必胜。
那问题来了,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呢?
1、做好职业定位
职业定位就是你未来的方向,方向错了,想要再回到正轨,那可能要浪费掉好几年的青春。
求职之前,先问你自己这样几个问题:
我的优势是什么?
我的优势能够用到哪些类型的工作?
我的知识、兴趣、专业和优势结合,能用到哪些类型的工作?
我打算去哪个行业工作?这个行业有哪些好的公司?
如果你还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那真的很有必要看看这个回答了:
新职语:如何给自己做一份职业规划?
2、找到职业目标
做好职业定位之后,你已经得到了一个求职的方向,那就直接开始海投简历吗?
当然不是了,海投可能是校招中最笨的策略了。
海投的坏处就在于:投了100份简历,面试了几十场,最后发现自己除了面试的临场应变能力变强了之外,不仅忙得不可开交,而且一个心仪的offer都没有拿到。
想想看,如果别人专心准备这几家公司的面试,而你只是去碰碰运气,命运砸中谁的概率会大一些呢?
所以,提前确定好职业目标,起码短期的目标要定下来。
主要涉及这几点:
(1)选择自己要去的城市
如果你对未来就业的城市没有严格的要求,只是想找个有发展潜力的城市,那在选择城市的时候,可以结合你看好的行业来挑。
比如,你倾向于从事金融领域的工作,那尽量在选择城市的时候,考虑中国的金融中心——上海。虽然竞争激烈,但机会也更多,你能获得的个人成长也会更多。
如果你有想去的城市,那么在考虑行业选择的时候,就需要尽量结合行业的地域发展综合来看。
打个比方,你现在想去一个二线城市生活,但是又比较想从事互联网行业的工作,那明显会感受到社会的恶意,你可能连个像样的互联网公司都很难找到,因为这个行业高度集中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
(2)确定自己要从事的行业
如何确定自己想要从事的行业呢?
纯凭第一印象或者企业宣讲会的阵仗,还是有科学的方法呢?
事实上,选择行业是有科学的方法的,在国内有很多专门分析行业趋势和发展的平台,例如艾瑞咨询、中商、中国行业研究报告网、发现报告等网站,都能查询到行业报告。
比如我们要了解5G相关产业的情况,就可以直接看到很多相关数据:
那我们重点需要关注哪些数据呢?
跟我们职业高度相关的,有这样几点:
该行业对各个岗位的需求量及缺口;
该行业未来的市场规模预测、增长情况;
该行业从业者的薪资(如果有);
该行业的企业规模、地域分布、利润情况;
政策上的扶持等等。
总之,有一个核心原则就是,在行业的选择上,专业对口只是一个参考因素,如果你专业对口的就业方向正在走向没落,尽量避开。选择那些你能够进入,目前发展不错,未来还有比较大空间的行业,你的升职机会也会更多一些。
(3)在这个行业挑选几家目标公司
确定好行业和城市之后,接下来的事情就变得简单了。
因为一个城市单个行业里面,不错的公司数量也就那么多,你只要舍得在招聘网站多花点时间,很快就可以收集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所以,这一步是需要你主动出击,收集相关的企业信息,大概花掉一天的时间,把相关企业的信息收集起来,然后筛掉那些正在没落或者你不感兴趣的。
最后留下一批你认为自己有机会进去,并且现在还有成长的公司。
(4)确定自己的目标岗位
到了最后,就是确定自己想要投递的岗位了。
要知道,企业的招聘里面,一般会把岗位分成营销类、研发类、行政类等各个类别,你其实要确定的就是走哪个类别,然后具体的岗位可以轮岗过后再定。
所以,岗位的确定,就按照之前我们给到的职业定位方法,基本就可以定下来了,这里就不再展开说了。
二、提前准备好几份简历(及作品)
我知道,写简历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情,写好一份简历就已经很费时间了,那为什么还要准备多份简历呢?
这是就是有备无患,针对不同公司,分别有针对性地根据岗位要求来体现自己的简历,你的简历通过率会高不少。
如果针对部分专业性较强的岗位,可以提前准备一份自己的作品集,和简历一起投资,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