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涂哲学与粘稠思维

一、找一个人怪罪的心理

事件:摔倒在地的老人“讹诈”扶助者

分析:这些老人之所以会恩将仇报。是因为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比较低,接受不了“ 我老了。我控制不好自己的身体了”这个事实。所以,既然摔倒不是由“我”个人的问题导致的,那就肯定是有一种外力击倒了我。

没有形成自我的人,在压力和情绪管理上的能力很差。一件事处理不好,他们就会认为在这件事上“我”被杀死了,这种感觉很糟糕,所以最好是把这种死亡焦虑排解出去,例如找一个人怪罪。

二、糊涂哲学产生

根本原因在于,闹起事的家伙太执着了,干脆让他黏上一个人或一个机构得了。背后的逻辑是“各打五十大板”。

自己做裁判时,也同样容易使用类似的逻辑。我们很难只处理一个个体,所以总是要把事情变复杂,把这个个体和另一个人,甚至更多人扯到一起,就好像人不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必须拉一个人垫背一样。

三、黏稠思维

为什么会出现浆糊逻辑和糊涂哲学?因为“黏稠思维”这种错误的思维方式,导致说不清理还乱。

四、透明幻觉

黏稠思维产生的根源就在于一定程度的透明幻觉。

透明幻觉:你不用说,我就知道你是怎么回事;我不用说,你就知道我是怎么回事,我们之间是透明的,根本不用沟通,一眼望去就会明白彼此。(P33)

如果一个人持有这种幻觉,他就会大幅减少和别人沟通,就会产生无数的误会。

透明幻觉产生的原型是:婴儿对完美母爱的渴求。婴儿不会说话,理想的妈妈必然是不用婴儿说话就能知道他们是怎么回事的。可是成年人如果持有这种逻辑,就很容易陷入偏执。

透明幻觉在社会中非常普遍,我们得有一个应对它的笨方法,那就是多沟通。

我们必须假设了解一个人是相当不容易的,而了解自己其实同样不容易。在一段关系中,只有多沟通才能了解对方,只有多探索内在才能了解自己。

五、人与人粘连、事与事粘连

受到黏稠思维支配的人,常常把人与人、事与事粘在一起去看,导致我们难以聚焦在当下的一件事上就事论事的谈话。

附:此内容摘抄自《自我的诞生》第一章第二、三小节P27-P37。

小吉有言:

我认为,书本33页对“透明幻觉”的解释不完整,应该是指:一个人产生“你不用说,我就知道你是怎么回事;我不用说,你就知道我是怎么回事,我们之间是透明的,根本不用沟通,一眼望去就会明白彼此。”的幻觉。

就目前这里的解释,让我想到的是两个人默契度高,心意相通是很好的事情。但这里想突出表达的是“幻觉”,一个人产生了“透明”的“幻觉”。

书本35页提到“那种瞬间就能知道彼此是什么样的感觉,通常都是幻觉,或者只有偶尔发生”,我也不完全赞同。像我和郜郜两个人出现这种情况,就不是幻觉,也不是偶尔,是大多数时候真的心有灵犀一点通。

透明幻觉?

你可能感兴趣的:(糊涂哲学与粘稠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