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皈五戒的般若实相

图片发自App


世人学佛,总言皈依,却不知皈依何方!世人总言持戒,却不知持戒在何方!若方向错乱,纵然皈依,也是徒劳。若方向颠倒,纵然持戒,也是无用。万千花朵,总是一地所长。万千众生,总是一心所造。若常皈依外相,迷相皈依,则此皈依也始终在外相上打转。犹如给你一台制造砖瓦的机器,你不懂得操作,不懂得电源在哪里,你是无法制造出砖瓦的。那么,这个机器,虽然存在,如同废品。那么,三皈五戒的般若实相究竟是什么?找到正确的方向,你皈依与你持戒,就不会迷茫,也不会走弯路。下面,鼎然则一一开启三归五戒的实相门,让大家彻底明确方向:

三归: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皈依佛:佛在哪里?是名自心清净。此清净,既是清净本心佛,皈依他,则是正路。自心清净,外不被相迷,内不起杂想。内外安然,既是真皈依佛。

皈依法:法在哪里?是名自心本定。此本定,既是自心清净法,皈依他,则是正路。自心清净定,外于境不染,内于念不住,内外柔顺,既是真皈依法。

皈依僧:僧在哪里?是名自心智慧僧。此智慧,你本具足,不假外求,是名自心清净僧。自心清净僧,外了然通明,内善念常生,可显自心清净慧。此慧既是僧。

皈依佛,既是自心清净。皈依法,既是自心安然。皈依僧,既是自心智慧。自心清净,佛才显露。故经云:心净,则佛土显。自心安然,则法可显。故经云:法无分别,离诸相故。自心智慧常照,则僧可显。故经云:僧者,般若起用之妙照故。若迷人皈依外界佛,则着相皈依,背离本心,不明佛既是心,是心作佛。迷恋外界佛相,人相,则又着四相的纠察,离道更加遥远,终不得解脱。愚人皈依外界法,则着法相,堕在法理当中,时时被经所牵,不明法由自心生,终不得妙用。痴人皈依外界僧,则着僧相。被外界相所牵,迷恋外界僧相,又堕于人我当中,总在两边打转,终不得真如菩提妙智。

若皈依外界佛,是名方便引导皈依佛,并非究竟之皈依。犹如仿制品,总不是真品。虽逐渐过度到内心,但苦于因缘,爱贪,执着,则大部分学佛人已经被因缘相所迷,很难再回头觉醒,这样,则走弯路,稍不留神,则被外相所惑,成为魔界又一新成员。

若皈依外界法,是名方便引导皈依法,并非真实之皈依。犹如总坐一个三轮车,不知道灵活运用其他交通工具,顽固地执着在三轮车中。皈依外界法,易堕于法相中,迷茫钻研,又被法理所转。不知道万法不离自心,不从自心善觉,则想了脱自心尘垢的束缚,那是遥遥无期的。

若皈依外界僧,是名方便引导皈依僧,并非真实之皈依。犹如看见脖子戴金项链的人,以为就是很富有的人。则被外相所迷,堕在人相当中,眷恋不放。却不知道人总是有私心的,有习性的,有爱欲的。僧者,去爱舍欲,通达法理,能善解无为法,于中不住。能利益一切众生,其心不染。此真僧,皆是了达本心僧的真修行人。若迷茫执着在外界某个僧相,则易受其牵引,迷于人相当中,终不得解脱。

五戒:杀、盗、淫、妄、痴(不饮酒)。

持杀戒,杀戒在哪里?若不明什么是杀,则持杀戒,皆是徒劳无用。自心恶想,既是杀。此杀,名为嗔毒心。若自心不起恶想,则哪来的嗔毒可显。自心嗔毒不显,又哪来的行为上的杀戮?愚人不明杀在自心中,迷于外界,以为杀害生灵,则是真杀,此等持杀戒者,终不得解脱。若不解决自心恶想,不消融自心嗔毒,纵然如何去放生,如同亡羊补牢,终无法了脱自心恶业。如今放生的人多,却没有几个真真明白“放”自心众生,才是真真的放生。放外界众生的人多,不也照样烦恼不断,爱贪不止,我见泛滥,无明肆起,妄想纷飞,嗔心回旋,这样去放生,又何意义?

持盗戒,盗戒在哪里?若不明盗在哪里,则持盗戒,皆是无用。自心虚荣,自心伪装,自心造作,既是盗。此盗名为爱贪心。爱贪心不除,纵然持外界盗戒,也是茫然。若自心不虚荣,不伪装,不造作。则自心盗如何生起?自心盗不生起,又如何显露外界行为上的盗取?痴人不明自心盗,总向外被动勉强自己的行为,纵然如此,心中的爱贪时时浮现,只有自己难受,他人又如何知晓?而自心盗,不仅仅是虚荣和伪装。更重要的是未悟言悟,未证言证,窃取佛法,到处宣讲,本无实证,假借佛法,窃取他人财物,胡作非为,此等盗人,犹为可怕和邪恶。在如今佛门中,时常浮现。若不从自心开始善觉,彻底消融自心爱贪,则持外在盗戒,如同盲人,终不见天。

持淫戒,淫戒在哪里?若不明淫在哪里,则持淫戒,如同臭水渠里养鱼,岂能存活?淫,既是自心欲贪。欲贪不灭,则持外在淫戒,终无意义。欲贪之性,杂想所生。见色迷恋,心生取恋。因取有爱,因爱有淫。皆是自心欲贪所造。若自心欲贪灭尽,不复再起,则无法显露行为上的冲动,又怎么可能浮现淫欲的放纵?庸人总持外界淫戒,不向内心善觉。纵然强制自己不起淫心,犹如抽刀欲断水,水则更流。如此持外界淫戒,终堕生死苦海中,纵然学佛,徒劳无用。

持妄戒,

妄戒在哪里?若不明妄,则持妄戒,自然是在持妄想戒。此戒也不离妄。妄,既是自心邪狂心。因狂发慧,名为狂慧。因狂发颠,名为狂颠。皆是我慢心重,浮动而显。若不明妄戒的实相,则持妄戒,皆是造作。若心不狂,愚痴种落,平和柔顺,慈悲为导,则狂心自歇,真如现前。其行为又怎么浮现狂妄以至妄语造作起业?迷人总持外界妄戒,不从自心善觉,降伏自心愚痴,未达究竟,狂妄造作。未明本心,狂妄其语,未通菩提,妄语成片,如此愚痴种,不造孽,谁替他受此业报?

持痴戒,痴戒在哪里?若不明痴,则持痴戒,如同三岁小孩好奇农药,其命毙必将来临。痴,既是愚。愚,复生孤独,麻木,冲动。若灭自心愚痴,则无法显露痴愚,其行为又怎么可能产生颠迷呢?愚人总持外界痴戒,不从自心善觉,不用智慧照用本心,则其心黑暗枉然,易随外界所堕。故产生孤独,无聊,悔恨,冲动,麻木,则借助饮酒来得到暂时的安慰和快乐。若不节制,则酒高淫性顿发,随其淫业,嗔业,狂妄种,愚痴心,则处处造孽,因果自来,无人替代。酒不醉人,人自醉。于酒有什么关系?所以,不饮酒,非是酒的错。在于某些人的自控能力而定。

三归五戒,我们说完了。故我们总结一下,但这种总结,已是毕竟之般若妙智觉。

皈依自心佛,达到自心清净,则佛法僧皆为一体,不可分割。故说佛既是心,法既是心,佛法无二,合和为僧。是心作佛,则法无二。是心显法,则僧无二。三位一体,既是本心法身佛。因此,鼎然明示:佛,假名。法,假名。僧,假名。离佛法僧文字名相,既是离一切相,名为本心,也名真佛。真佛无形无相,无来无去,不垢不净,通为空寂。因佛法僧实不可得,故才为等用无二。犹如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共用一心。此心不在黑白黄,故黑白黄,实不可得,故为无住。于无住本,立一切法,名为自性起用,故为妙用智。所以,佛法僧,皆为一体,无二无别。但自心清净,则法清净,僧清净。但法清净,则佛清净,僧清净。但僧清净,则法清净,佛清净。但佛法清净,僧则清净。但法僧清净,则佛清净……如此推寻,直到……一念知一切清净,成就一切智故。此智,既是清净法身佛,也名清净禅。

坚持杀戒,则持一切戒。杀心不起,则自心清净本然,慈悲平等,柔顺豁达,平和无求。则一切不杀。一切不杀,则一切不盗。一切不盗,则一切不淫。一切不淫,则一切不妄。一切不妄,则一切不痴。故鼎然明示:一清净,则一切清净。一本然,则一切本然。一慈悲,则一切慈悲。一平等,则一切平等。一柔顺,则一切柔顺。一豁达,则一切豁达。一无求,则一切无求。故说:知心清净,名为戒。戒无所求,名为寂。寂本不空,名为妙。妙用现前,则成就一切戒智,此戒智,既是如来法身智,故名大戒。此戒,大而无际,小而无形,名为本戒,也名清净佛。因此,杀盗淫妄痴,假名而已,实不可得。为文字名相空故。故离一切文字名相之戒,既是本戒。本戒在法身佛处,实不可以色见,不可以声求,不可以思维揣摩,名为寂灭。故戒之体,寂灭是。

次第方便皈依,次第方便持戒,最终必然回归本心。如虚空雷云风雨,时起时灭,往复不断,终不离虚空而显于虚空。因此,本心戒,不坏一切,也不立一切,是名般若寂灭戒。三归五戒,博大精深,非言语所能圆满了达。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皈五戒的般若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