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我思:《为政篇》16攻乎异端

【原文】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译文】

孔子说:“强烈抨击那些异端邪说,这些祸害就可以停止了。”

【我思】

什么是孔子口中的异端邪说呢?

随便查一下,很多回答都是说佛家、道家。但孔子那时候佛家应该还没进入华夏吧,而且孔子也先老子请教过,总不至于孔子有先见之明吧。

将佛家道家视为异端应该是后来的事,这句话要吗是后人杜撰,要吗孔子所说异端就不是佛家和道家。

我在这就胡乱猜测了。

01

《荀子》和《史记》中都记录有孔子诛杀少正卯的故事。少正卯是中国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官至少正,能言善辩,是鲁国的著名人物,被称为“闻人”。少正卯和孔丘都开办私学,招收学生。卯多次把孔丘的学生都吸引过去听讲。鲁定公14年,孔丘任鲁国大司寇,代理宰相,上任后7日就把少正卯以“君子之诛”杀死在两观的东观之下。

这是孔圣人为数不多的污点之一。这个故事是否真实,历朝历代的文豪都没法没有个定论,我就更无法分辨了。单单拿来猜测下。

孔子为什么诛杀少正卯?孔子给出的理由是“心达而险”(通晓古今之变,敢于革命);“行辟而坚”(违背周“礼”,坚持革新道路);“言伪而辩”(透彻讲述革新道理),“记丑而博”(深知奴隶制腐朽和不稳);“顺非而泽”(顺着非正统甚至违背道德之引导思想如同江河泛滥般散播四方)五条罪状,诬他“乱政”,加以杀害。

五条罪状看下来,简而言之就一句话:思想冲突!春秋时,儒家就与墨家、法家多有冲突,到后来,儒释道三家也是争夺道统。学说之争历来残酷,战争还讲究个成王败寇,思想之争就是你死我活。

而且,作为现代人看下这五条罪状,我感觉能从孔圣人手下活下来的也不多。

02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相互之间既有共鸣,也有争论。比较出名的就是孟子,直接“爆了粗口”:“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君无父,是禽兽也。”

孟子这番话直接骂墨子和杨朱是“禽兽”。当然,亚圣骂人也讲究个逻辑,不像乡野匹夫,直接开骂。

杨朱是杨朱学派的创始人,为道家学说。本身没有什么作品传世。它的主旨是从个人本位出发,提倡“贵己”、“为我”、“轻物重生”,视个人感官的物质利益高于一切。比较出名的一句话也是孟子说的:“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当然,这句话的后一句就是“骂”墨子的:“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墨子原名墨翟,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家思想提倡“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与儒家并称“显学”,有“非儒即墨”之称。

孟子“爆粗”的导火索就是墨子写了一篇文章叫《非儒》,文中都是孔圣人的污点,当然有些污点是因为看待事物角度不同。还引用了晏子对孔子、儒家的看法。总之,就是对儒家开炮了。

另外法家韩非子也将儒家定为“五蠹”之一,五蠹指学者(儒家)、言谈者(纵横家)、带剑者(游侠)、患御者(逃避公役的人)、商工之民为危害国家的五种蠧民。

天下人口、信徒是有定数的,所以各学派之间相互攻讦也能理解,哪怕现在社会,学校之间也有抢夺生源的做法。但如果涉及到学说的根本,那就真是不死不休了。

抖音上有两位知识博主有一起合作了一个视频,讲的是因为日心说被教廷烧死的布鲁诺的。以前一直认为布鲁诺是为了捍卫日心说被教会烧死,但其实他的死因是因为他把日心说作为泛神说的有力证据而捍卫,动摇了教会一神的基础。换句话说,他是因为神学被烧死,而不是因为科学。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我思:《为政篇》16攻乎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