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故人 (烛影摇红) 王诜

      烛影摇红,向夜阑,乍酒醒、心情懒。尊前谁为唱《阳关》,离恨天涯远。      无奈云沉而散。凭阑干、东风泪眼。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庭院。

      刬,音产,铲除;音颤,①一概;全部。②一味;总是。

      徽宗喜其词意,犹以不丰容宛转为恨,遂令大晟府别撰腔。周美成增损其词,而以首句为名,谓之《烛影摇红》。”周美成,即周邦彦,时提举大晟乐府。他的《烛影摇红》,下半阕基本保持王诜词原样,只是增添了前半阕,丰容是够丰容的了,但却显得繁冗拖沓,减少了原来浓醇的词味。因此朱彝尊批评说:“原词甚佳,美成增益,真所谓续凫为鹤也。”(《词综》卷七)

        汤显祖《牡丹亭》剧中杜丽娘所唱的步步娇》有句云:“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晴丝摇漾与烛影摇红,境虽不同,而意趣则一,都能引起人们的遐想。

        “离恨天涯远”,蝉联上句,意境又进一步拓开。大凡词中写离情的,常常说“魂梦绕天涯”,此处女主人公本在睡中,完全可用“魂梦”却未用,这就避免了落套。李煜《清平乐》词“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是从行者方面写离情,欧阳修(踏莎行》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是从居者方面写离情,但他们都凭借客观景物加以烘托。此词则不主故常,刬尽华藻,直抒胸臆,纯以情语见长。

      结尾三句纯为景浯。沈义父《乐府指迷》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这里正是以浑融悠远之景结凄婉深邃之情。

        “黄昏庭院”一句,便把两景融合在一个统一的意境中,自然浑成,思致渺远,做到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唐人刘方平《春怨》诗云:“纱窗日落近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不是此词结句最好的注脚吗?

(此文转载,均有删减,原作者:徐培均)

你可能感兴趣的:(忆故人 (烛影摇红) 王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