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三杰”之“华夏第一相”管仲

管仲,名夷吾,字仲,是春秋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被尊称为管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经济学家、政治家、军事家。一生最大的功业就是扶助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

一、误纵小白

管仲早年为了谋生,曾联合好友鲍叔牙合伙做生意,是春秋战国时期为人所不齿的“贱商”。可见管仲早年混的也不好。

后来管仲与鲍叔牙分别辅佐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在外避乱。因为公子纠的母亲是鲁国国君的女儿,管仲和公子纠就在鲁国躲着。当听说齐国要发生内乱时,两位公子都准备回国夺位。但公子纠慢了一步,他听说公子小白已经先一步在回国路上了。

于是管仲决定带人超近路截杀,他一箭射中公子小白,小白假装中箭应声而倒,瞒过了管仲,先行回国,顺利上位,即齐桓公。

二、终为齐相

齐桓公即位后,想请鲍叔牙任丞相。但鲍叔牙坚持不受,并说若要称霸,必要用管仲为相。

管仲与公子纠认为小白已死,就一边看风景一边往齐国慢腾腾赶路,回到国内才知道小白已经即位为齐桓公。二人便逃回鲁国。

齐桓公带兵杀到鲁国,要求鲁国杀公子纠,交出管仲,否则鲁国必亡。鲁庄公的谋臣施伯主张杀死管仲,只交出尸首。但因为鲍叔牙对外宣称,齐桓公恨管仲入骨,一定要生杀管仲。

鲁庄公因大兵压境,早吓得心颤胆寒。于是按要求杀死公子纠,并将管仲交给了齐桓公。齐桓公确实大度,经鲍叔牙建议,选择吉日吉时,以国家最高礼节迎接管仲。管仲也很识时务,愿意辅佐齐桓公,两人一连聊了三天三夜,拜了管仲为相,并称管仲为“仲父”。

管仲常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鲍叔牙知道管仲之贤,故举荐管仲替代自己的职位,而自己则甘居于管仲之下,齐国因为管仲的治理而日渐强盛,所以被誉为“管鲍之交”、“鲍子遗风”。

三、助齐称霸

管仲上任后,大兴改革,即管仲改革。对内重视商业,富国强兵;对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

一开始,齐桓公想加强军备,管仲说要先加强内政,但齐桓公不听,不修内政,整兵备战,并出兵伐宋,但其它诸侯出兵救宋,齐军大败。于是齐桓公慢慢接纳了管仲的意见。

之后,齐国通过组织北杏会盟、柯地会盟,灭遂国、谭国;和好鲁国,归还鲁国失地;通过鄄城二次会盟,并请周王室参加,调解郑国内乱,逐步树立了一方霸主的威信。

尔后又通过三年时间,助燕国,救邢国、卫国,打败了北方的山戎;与鲁、宋、陈、卫、郑、许、曹等八国组成联军南下,救郑抗楚,最终与楚国结盟,结束南北对峙。其实,逼迫强大的楚国结盟,管仲是用了奇计的,就是派人高价收购只有楚国才有的鹿,导致楚人误了农耕,到处捕鹿,而齐国派人秘密到楚国收购粮食,最后的结果就是:楚国人手上有大把的钱币,却没了粮食;齐国的存粮却比往年多了4成。最终楚国只能同意齐国的要求,与其结盟。

前651年,周惠王去世,齐桓公会同各诸侯国拥立周襄王即位,并召集各路诸侯大会于葵丘,订立葵丘之盟。之后齐桓公还派管仲帮助周王室平定叔带勾结戎人进攻京城的内乱,管仲的声望达到巅峰。

四、主要成就

管仲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也是先秦诸子中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这一学派的思想集中体现于《管子》一书。

对内,政治上,管仲整顿行政管理系统,“叁其国而伍其鄙”,使士、农、工、商各就其业,从而使部落的残余影响被彻底革除,行政区域的组织结构更加精细化,并且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选贤任能上,提出“德义未明于朝者,则不可加于尊位;功力未见于国者,则不可授以重禄;临事不信于民者,则不可使任大官”的用人原则,就是在任命一切官员时,都必须根据其实际的政绩,特别是要有取信于民的真实政绩,而不是虚假的、表面的政绩,这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世卿世禄制,成为科举制度的雏形。

经济上,他注重经济和农业,提出“相地而衰征”,即按照土质好坏、产量高低来确定赋税征收额;实行了粮食“准平”的政策,间接承认了农民自由买卖粮食的权利及自由私田的合法性,并且还保障了私田农的生产利润,这也是经济层面的国君集权。他还设立了专管货币的机构,由政府统一铸造货币,呈刀形,名为“齐法化”或“节墨法化”,俗称“齐刀”。

他还开创了职业技能教育,可说是蓝翔的先驱导师。另外,他还允许设立国营妓院,收取税金,增加了国家收入。据说是国家发展妓女事业的开始,后来汉武帝又创立营妓制度。而到了隋朝,隋炀帝设立教坊,广纳歌舞艺人,纵情声色。

对外,他最早提出“华夷之辨”与“尊王攘夷”的民族主义思想,以诸侯长的身份,挟天子以伐不敬。通过一系列的会盟与征伐,使齐国俨然成为诸侯之王,最终帮助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有这样的人辅佐,齐桓公想不成为一代霸主,都是很困难的。他的一系列治国措施,对后世的影响很大,故被称为“华夏第一相”。

你可能感兴趣的:(“春秋三杰”之“华夏第一相”管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