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心理学》第八章心得


1.“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总会有一些主观和独特的东西,教育者必须要了解儿童的独特个性,不能用千篇一律的法则来教育儿童”

  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中要求: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应成为我们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独特性也意味着差异性,差异是一种财富。尊重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要尊重学生的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

  另外,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不可以由教师任意捏塑。教师不但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而且,连自己的知识也是不能强加给学生的。强加,不但加不进去,而且会挫伤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窒息他们的思想,引起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抵制或抗拒。

  孩子的行为并非客观地反映,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他对自己早期经验的无意识的理解和影响。只要这种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原始看法,没有被矫正的话,那么无论多少逻辑和常识,都不会使他后来的成人行为改变。这就在提醒我们,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看问题切忌只看表面,要挖掘问题的根源,只有找准了问题的根源,对症下药,才能将问题解决。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银河补习班》这部电影,马皓文原本是一个前途光明的工程设计师,因替单位“背锅”入狱,诠释了儿子马飞七年的成长时光。再次遇见时,儿子是一个被教导主任视为“再怎么洗也成不了钻石的煤球”,责令其退学。幸而,马飞有一个好爸爸马皓文,他用他独特的方式引导孩子兴趣,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使马飞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不但学生时代成绩逆袭,而且在未来的航空航天工作中也逆天转折。马飞的转变,无疑不是在向我们证明:教育者必须要了解儿童独特的个性。

2.“人类的领袖正是那些拥有超凡的想象力,且后来又能把想象力和现实结合在一起的人。”

  做为教育者,我们必须小心呵护孩子们的“想象力”,不能以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学生。第斯多惠曾的一句话:“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点燃孩子的梦想,他的眼里自然就会有光,他就能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因为他知道付出的每一份辛苦和汗水,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期待。

  另外,我们应该不断地向他们解释现实生活的意义,从而不断缩小他们的想象和现实世界的距离。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孩子心中的希望,让他更加积极地爱着这个世界。

你可能感兴趣的:(《儿童教育心理学》第八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