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日志详细地记录了在什么时间,哪台服务器、哪个程序或服务出现了什么情况。不管是哪种操作系统,都详细地记录了重要程序和服务的日志,只是我们很少养成查看日志的习惯。
日志是系统信息最详细、最准确的记录者,如果大家能够善用日志,那么当系统出现问题时,我们就能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也能够从日志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很多人都觉得查看日志比较枯燥,甚至干脆看不懂,那么本章就来学习一下Linux系统的日志管理。
在 CentOS 6.x 中,日志服务已经由 rsyslogd 取代了原先的 syslogd。Red Hat 公司认为 syslogd 已经不能满足工作中的需求,rsyslogd 相比 syslogd 具有一些新的特点:
rsyslogd 日志服务更加先进,功能更多。但是,不论是该服务的使用,还是日志文件的格式,其实都是和 syslogd 服务相兼容的,所以学习起来基本和 syslogd 服务一致。
我们如何知道 Linux 中的 rsyslogd 服务是否启动了呢?如何查询 rsyslogd 服务的自启动状态呢?命令如下:
[root@localhost ~]# ps aux | grep "rsyslog" | grep -v "grep"
root 1139 0.0 0.2 35948 1500 ? Sl 09:40 0:00 /sbin/rsyslogd -i/var/run/syslogd.pid -c 5
#有rsyslogd服务的进程,所以这个服务已经启动了
[root@localhost ~]# chkconfig --list | grep rsyslog
rsyslog 0:关闭 1:关闭 2:启用 3:启用 4:启用 5:启用 6:关闭
#rsyslog服务在2、3、4、5运行级别上是开机自启动的
系统中的绝大多数日志文件是由 rsyslogd 服务来统一管理的,只要各个进程将信息给予这个服务,它就会自动地把日志按照特定的格式记录到不同的日志文件中。也就是说,采用 rsyslogd 服务管理的日志文件,它们的格式应该是统一的。
在 Linux 系统中有一部分日志不是由 rsyslogd 服务来管理的,比如 apache 服务,它的日志是由 Apache 软件自己产生并记录的,并没有调用 rsyslogd 服务。但是为了便于读取,apache 日志文件的格式和系统默认日志的格式是一致的。
日志文件是重要的系统信息文件,其中记录了许多重要的系统事件,包括用户的登录信息、系统的启动信息、系统的安全信息、邮件相关信息、各种服务相关信息等。这些信息有些非常敏感,所以在 Linux 中这些日志文件只有 root 用户可以读取。
那么,系统日志文件保存在什么地方呢?还记得 /var/ 目录吗?它是用来保存系统动态数据的目录,那么 /var/log/ 目录就是系统日志文件的保存位置。我们通过表 1 来说明一下系统中的重要日志文件。
日志文件 | 说 明 |
/var/log/cron | 记录与系统定时任务相关的曰志 |
/var/log/cups/ | 记录打印信息的曰志 |
/var/log/dmesg | 记录了系统在开机时内核自检的信总。也可以使用dmesg命令直接查看内核自检信息 |
/var/log/btmp | 记录错误登陆的日志。这个文件是二进制文件,不能直接用Vi查看,而要使用lastb命令查看。命令如下: [root@localhost log]#lastb root tty1 Tue Jun 4 22:38 - 22:38 (00:00) #有人在6月4 日 22:38便用root用户在本地终端 1 登陆错误 |
/var/log/lasllog | 记录系统中所有用户最后一次的登录时间的曰志。这个文件也是二进制文件.不能直接用Vi 查看。而要使用lastlog命令查看 |
/var/Iog/mailog | 记录邮件信息的曰志 |
/var/log/messages | 它是核心系统日志文件,其中包含了系统启动时的引导信息,以及系统运行时的其他状态消息。I/O 错误、网络错误和其他系统错误都会记录到此文件中。其他信息,比如某个人的身份切换为 root,已经用户自定义安装软件的日志,也会在这里列出。 |
/var/log/secure | 记录验证和授权方面的倍息,只要涉及账户和密码的程序都会记录,比如系统的登录、ssh的登录、su切换用户,sudo授权,甚至添加用户和修改用户密码都会记录在这个日志文件中 |
/var/log/wtmp | 永久记录所有用户的登陆、注销信息,同时记录系统的后动、重启、关机事件。同样,这个文件也是二进制文件.不能直接用Vi查看,而要使用last命令查看 |
/var/tun/ulmp | 记录当前已经登录的用户的信息。这个文件会随着用户的登录和注销而不断变化,只记录当前登录用户的信息。同样,这个文件不能直接用Vi查看,而要使用w、who、users等命令查看 |
除系统默认的日志之外,采用 RPM 包方式安装的系统服务也会默认把日志记录在 /var/log/ 目录中(源码包安装的服务日志存放在源码包指定的目录中)。不过这些日志不是由 rsyslogd 服务来记录和管理的,而是各个服务使用自己的日志管理文档来记录自身的日志。以下介绍的日志目录在你的 Linux 上不一定存在,只有安装了相应的服务,日志才会出现。服务日志如表 2 所示。
日志文件 | 说明 |
---|---|
/var/log/httpd/ | RPM包安装的apache取务的默认日志目录 |
/var/log/mail/ | RPM包安装的邮件服务的额外日志因录 |
/var/log/samba/ | RPM色安装的Samba服务的日志目录 |
/var/log/sssd/ | 守护进程安全服务目录 |
只要是由日志服务 rsyslogd 记录的日志文件,它们的格式就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只要了解了日志文件的格式,就可以很轻松地看懂日志文件。
日志文件的格式包含以下 4 列:
我们查看一下 /var/log/secure 日志,这个日志中主要记录的是用户验证和授权方面的信息,更加容易理解。命令如下:
[root@localhost ~]# vi /var/log/secure
Jun 5 03:20:46 localhost sshd[1630]:Accepted password for root from 192.168.0.104 port 4229 ssh2
# 6月5日 03:20:46 本地主机 sshd服务产生消息:接收从192.168.0.104主机的4229端口发起的ssh连接的密码
Jun 5 03:20:46 localhost sshd[1630]:pam_unix(sshd:session):session opened for user root by (uid=0)
#时间 本地主机 sshd服务中pam_unix模块产生消息:打开用户root的会话(UID为0)
Jun 5 03:25:04 localhost useradd[1661]:new group:name=bb, GID=501
#时间 本地主机 useradd命令产生消息:新建立bb组,GID为501
Jun 5 03:25:04 localhost useradd[1661]:new user:name=bb, UID=501, GID=501, home=/home/bb, shell=/bin/bash
Jun 5 03:25:09 localhost passwd:pam_unix(passwd:chauthtok):password changed for bb
我截取了一段日志的内容,注释了其中的三句日志,剩余的两句日志大家可以看懂了吗?其实分析日志既是重要的系统维护工作,也是一项非常枯燥和烦琐的工作。如果我们的服务器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系统不正常重启或关机、用户非正常登录、服务无法正常使用等,则都应该先查询日志。
实际上,只要感觉到服务器不是很正常就应该查看日志,甚至在服务器没有什么问题时也要养成定时查看系统日志的习惯。
rsyslogd 服务是依赖其配置文件 /etc/rsyslog.conf 来确定哪个服务的什么等级的日志信息会被记录在哪个位置的。也就是说,日志服务的配置文件中主要定义了服务的名称、日志等级和日志记录位置。
该配置文件的基本格式如下所示:
authpriv.* /var/log/secure
#服务名称[连接符号]日志等级 日志记录位置
#认证相关服务.所有日志等级 记录在/var/log/secure日志中
我们首先需要确定 rsyslogd 服务可以识别哪些服务的日志,也可以理解为以下这些服务委托 rsyslogd 服务来代为管理日志。这些服务如表 1 所示。
服务名称 | 说 明 |
---|---|
auth(LOG AUTH) | 安全和认证相关消息 (不推荐使用authpriv替代) |
authpriv(LOG_AUTHPRIV) | 安全和认证相关消息(私有的) |
cron (LOG_CRON) | 系统定时任务cront和at产生的日志 |
daemon (LOG_DAEMON) | 与各个守护进程相关的曰志 |
ftp (LOG_FTP) | ftp守护进程产生的曰志 |
kern(LOG_KERN) | 内核产生的曰志(不是用户进程产生的) |
Iocal0-local7 (LOG_LOCAL0-7) | 为本地使用预留的服务 |
lpr (LOG_LPR) | 打印产生的日志 |
mail (LOG_MAIL) | 邮件收发信息 |
news (LOG_NEWS) | 与新闻服务器相关的日志 |
syslog (LOG_SYSLOG) | 存syslogd服务产生的曰志信息(虽然服务名称己经改为reyslogd,但是很多配罝依然沿用了 syslogd服务的,所以这里并没有修改服务名称) |
user (LOG_USER) | 用户等级类别的日志信息 |
uucp (LOG_UUCP> | uucp子系统的日志信息,uucp是早期Linux系统进行数据传递的协议,后来 也常用在新闻组服务中 |
这些日志服务名称是rsyslogd服务自己定义的,并不是实际的Linux的服务。当有服务需要由rsyslogd服务来帮助管理日志时,只需要调用这些服务名称就可以实现日志的委托管理。
这些日志服务名称大家可以使用命令“man 3 syslog”来查看。虽然我们的日志管理服务已经更新到rsyslogd,但是很多配置依然沿用了syslogd服务,在帮助文档中仍然查看syslog服务的帮助信息。
日志服务连接日志等级的格式如下:
日志服务[连接符号]日志等级 日志记录位置
在这里,连接符号可以被识别为以下三种。
每个日志的重要性都是有差别的,比如,有些日志只是系统的一个日常提醒,看不看根本不会对系统的运行产生影响;但是有些日志就是系统和服务的警告甚至报错信息,这些日志如果不处理,就会威胁系统的稳定或安全。如果把这些日志全部写入一个文件,那么很有可能因为管理员的大意而忽略重要信息。
比如,我们在工作中需要处理大量的邮件,笔者每天可能会接收到200多封邮件。而这些邮件中的绝大多数是不需要处理的普通信息邮件,甚至是垃圾邮件。所以笔者每天都要先把这些大量的非重要邮件删除之后,才能找到真正需要处理的邮件。但是每封邮件的标题都差不多,有时会误删除需要处理的邮件。这时笔者就非常怀念Linux的日志等级,如果邮件也能标识重要等级,就不会误删除或漏处理重要邮件了。
邮件的等级信息也可以使用“man 3 syslog”命令来查看。日志等级如表 2 所示,我们按照严重等级从低到高排列。
等级名称 | 说 明 |
---|---|
debug (LOG_DEBUG) | 一般的调试信息说明 |
info (LOG_INFO) | 基本的通知信息 |
nolice (LOG_NOTICE) | 普通信息,但是有一定的重要性 |
warning(LOG_WARNING) | 警吿信息,但是还不会影响到服务或系统的运行 |
err(LOG_ERR) | 错误信息, 一般达到err等级的信息已经可以影响到服务成系统的运行了 |
crit (LOG_CRIT) | 临界状况信思,比err等级还要严® |
alert (LOG_ALERT) | 状态信息,比crit等级还要严重,必须立即采取行动 |
emerg (LOG_EMERG) | 疼痛等级信息,系统已经无法使用了 |
* | 代表所有日志等级。比如,“authpriv.*”代表amhpriv认证信息服务产生的日志,所有的日志等级都记录 |
日志等级还可以被识别为“none”。如果日志等级是none,就说明忽略这个日志服务,该服务的所有日志都不再记录。
日志记录位置就是当前日志输出到哪个日志文件中保存,当然也可以把日志输出到打印机打印,或者输出到远程日志服务器上(当然,远程日志服务器要允许接收才行)。日志的记录位置也是固定的:
我们知道了/etc/rsyslog.conf 配置文件中日志的格式,接下来就看看这个配置文件的具体内容。
[root@localhost ~]# vi /etc/rsyslog.conf
#查看配置文件的内容
#rsyslog v5 configuration file
# For more information see /usr/share/doc/rsyslog-*/rsyslog_conf.html
# If you experience problems, see http://www.rsyslog.com/doc/troubleshoot.html
*### MODULES ###
#加载棋块
$ModLoad imuxsock # provides support for local system logging (e.g. via logger command)
#加载imixsock模块,为本地系统登录提供支持
$ModLoad imklog # provides kernel logging support (previously done by rklogd)
#加载imklog模块,为内核登录提供支持
#$ModLoad immark # provides --MARK-- message capability
#加载immark模块,提供标记信息的能力
# Provides UDP syslog reception
#$ModLoad imudp
#SUDPServerRun 514
#加载UPD模块,允许使用UDP的514端口接收采用UDP协议转发的日志
# Provides TCP syslog reception
#$ModLoad imtcp
#$InputTCPServerRun 514
#加栽TCP摸块,允许使用TCP的514编口接收采用TCP协议转发的日志
#### GLOBAL DIRECTIVES ####
#定义全局设置
#Use default timestamp format
#ActionFileDefaultTemplate RSYSLOG_TraditionalFileFormat #定义曰志的时间使用默认的时间戳格式
#File syncing capability is disabled by default. This feature is usually not required,
#not useful and an extreme performance hit
#$ActionFileEnableSync on
#文件同步功能。默认没有开启,是注释的
#Include all config files in /etc/rsyslog.d/
$IncludeConfig /etc/rsyslog.d/*.conf
#包含/etx/tsyslog.d/目录中所有的".conf"子配置文件。也就是说,这个目录中的所有子配置文件也同时生效
#### RULES ####
#日志文件保存规则
#Log all kernel messages to the console.
#Logging much else clutters up the screen.
#kern.* /dev/console
#kern服务.所有曰志级别 保存在/dev/console
#这个日志默认没有开启,如果需要,则取消注释
#Log anything (except mail) of level info or higher.
#Don't log private authentication messages!
*.info;mail.none;authpriv.none;cron.none /var/log/messages
#所有服务.info以上级到的日志保存在/var/log/messages日志文件中
#mail, authpriv^ cron的B志不记录在/var/log/messages曰志文件中,因为它们部有自己的曰志文件
#所以/var/log/messages日志是最重要的系统日志文件,需要经常查看
#The authpriv file has restricted access.
authpriv.* /var/log/secure
#用户认证服务所有级别的日志保存在/vai/1og/secure日志文件中
#Log all the mail messages in one place.
mail.* -/var/log/maillog
#mail服务的所有级别的日志保存在/var/log/maillog 日志文件中
#"-"的含义是日志先在内存中保存.当曰志足够多之后.再向文件中保存
# Log cron stuff
cron.* /var/log/cron
#计対任务的所有日志保存在/var/log/cron日志文件中
# Everybody gets emergency messages
#所有日志服务的疼痛等级日志对所有在线用户广播
#Save news errors of level crit and higher in a special file. uucp,news.crit /var/log/spooler
#uucp和news曰志服务的crit以上级别的日志保存在/var/log/sppoler曰志文件中
#Save boot messages also to boot.log
local7.* /var/log/boot.log
#loacl7 日志服务的所有日志写入/var/log/boot.log 日志文件中 #会把开机时的检测信息在显示到屏幕的同时写入/var/log/boot.log 日志文件中
# ### begin forwarding rule ###
#定义转发规到
#The statement between the begin ... end define a SINGLE forwarding
#rule. They belong together, do NOT split them. If you create multiple
# forwarding rules, duplicate the whole block!
# Remote Logging (we use TCP for reliable delivery)
#
# An on-disk queue is created for this action. If the remote host is
# down, messages are spooled to disk and sent when it is up again. #SWorkDirectory /var/lib/rsyslog # where to place spool files #$ActionQueueFileName fwdRulel # unique name prefix for spool files
#$ActionQueueMaxDiskSpace 1g # 1gb space limit (use as much as possible)
#$ActionQueueSaveOnShutdown on # save messages to disk on shutdown
#$ActionQueueType LinkedList t run asynchronously
#$ActionResumeRetryCount -1 # infinite retries if host is down
# remote host is: name/ip:port, e.g. 192.168.0.1:514, port optional #*•* @6remote-host:514
# ### end of the forwarding rule ##
其实系统已经非常完善地定义了这个配置文件的内容,系统中重要的日志也已经记录得非常完备。如果是外来的服务,如 apache、Samba 等服务,那么这些服务的配置文件中也详细定义了日志的记录格式和记录方法。所以,日志的配置文件基本上不需要我们修改,我们要做的仅仅是查看和分析系统记录好的日志而已。
我们知道,使用“@IP:端口”或“@@IP:端口”的格式可以把日志发送到远程主机上,那么这么做有什么意义吗?
假设我需要管理几十台服务器,那么我每天的重要工作就是查看这些服务器的日志,可是每台服务器单独登录,并且查看日志非常烦琐,我可以把几十台服务器的日志集中到一台日志服务器上吗?这样我每天只要登录这台日志服务器,就可以查看所有服务器的日志,要方便得多。
如何实现日志服务器的功能呢?其实并不难,不过我们首先需要分清服务器端和客户端。假设服务器端的服务器 IP 地址是 192.168.0.210,主机名是 localhost.localdomain;客户端的服务器 IP 地址是 192.168.0.211,主机名是 www1。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把 192.168.0.211 的日志保存在 192.168.0.210 这台服务器上。实验过程如下:
#服务器端设定(192.168.0.210):
[root@localhost ~]# vi /etc/rsyslog.conf
…省略部分输出…
# Provides TCP syslog reception
$ModLoad imtcp
$InputTCPServerRun 514
#取消这两句话的注释,允许服务器使用TCP 514端口接收日志
…省略部分输出…
[root@localhost ~]# service rsyslog restart
#重启rsyslog日志服务
[root@localhost ~]# netstat -tlun | grep 514
tcp 0 0 0.0.0.0:514 0.0.0.0:* LISTEN
#查看514端口已经打开
#客户端设置(192.168.0.211):
[root@www1 ~]# vi /etc/rsyslog.conf
#修改日志服务配置文件
*.* @@192.168.0.210:514
#把所有日志采用TCP协议发送到192.168.0.210的514端口上
[root@www1 ~]# service rsyslog restart
#重启日志服务
这样日志服务器和客户端就搭建完成了,以后 192.168.0.211 这台客户机上所产生的所有日志都会记录到 192.168.0.210 上。比如:
#在客户机上(192.168.0.211)
[root@wwwl ~]# useradd zhangsan
#添加zhansan用户提示符的主机名是www1)
#在限务器(192.168.0.210)上
[root@localhost ~]# vi /var/log/secure
#査看服务器的secure日志(注意:主机名是localhost)
Aug 8 23:00:57 wwwl sshd【1408]: Server listening on 0.0.0.0 port 22.
Aug 8 23:00:57 wwwl sshd[1408]: Server listening on :: port 22.
Aug 8 23:01:58 wwwl sshd[1630]: Accepted password for root from 192.168.0.101 port 7036 ssh2
Aug 8 23:01:58 wwwl sshd[1630]: pam_unix(sshd:session): session opened for user root by (uid=0)
Aug 8 23:03:03 wwwl useradd[1654]: new group: name=zhangsan, GID-505
Aug 8 23:03:03 wwwl useradd[1654]: new user: name=zhangsan, UXD=505, GID=505,
home=/home/zhangsan, shell=/bin/bash
Aug 8 23:03:09 wwwl passwd: pam_unix(passwd:chauthtok): password changed for zhangsan
#注意:查看到的日志内容的主机名是www1,说明我们虽然查看的是服务器的日志文件,但是在其中可以看到客户机的日志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日志服务是通过主机名来区别不同的服务器的。所以,如果我们配置了日志服务,则需要给所有的服务器分配不同的主机名。
日志是重要的系统文件,记录和保存了系统中所有的重要事件。但是日志文件也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因为日志文件是不断增长的,如果完全不进行日志维护,而任由其随意递增,那么用不了多久,我们的硬盘就会被写满。
日志维护的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把旧的日志文件删除,从而腾出空间保存新的日志文件。这项工作如果靠管理员手工来完成,那其实是非常烦琐的,而且也容易忘记。那么 Linux 系统是否可以自动完成日志的轮替工作呢?
logrotate 就是用来进行日志轮替(也叫日志转储)的,也就是把旧的日志文件移动并改名,同时创建一个新的空日志文件用来记录新日志,当旧日志文件超出保存的范围时就删除。
日志轮替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把旧的日志文件移动并改名,同时建立新的空日志文件,当旧日志文件超出保存的范围时就删除。那么,旧的日志文件改名之后,如何命名呢?主要依靠 /etc/logrotate.conf 配置文件中的“dateext”参数。
如果配置文件中有“dateext”参数,那么日志会用日期来作为日志文件的后缀,如“secure-20130605”。这样日志文件名不会重叠,也就不需要对日志文件进行改名,只需要保存指定的日志个数,删除多余的日志文件即可。
如果配置文件中没有“dateext”参数,那么日志文件就需要进行改名了。当第一次进行日志轮替时,当前的“secure”日志会自动改名为“secure.1”,然后新建“secure”日志,用来保存新的日志;当第二次进行日志轮替时,“secure.1”会自动改名为“secure.2”,当前的“secure”日志会自动改名为“secure.1”,然后也会新建“secure”日志,用来保存新的日志;以此类推。
我们来查看一下 logrotate 的配置文件 /etc/logrotate.conf 的默认内容。
[root@localhost ~]# vi /etc/logrotate.conf
#see "man logrotate" for details
#rotate log files weekly
weekly
#每周对日志文件进行一次轮替
#keep 4 weeks worth of backlogs rotate 4
#保存4个日志文件,也就是说,如果进行了5次日志轮替,就会删除第一个备份曰志
#create new (empty) log files after rotating old ones create
#在日志轮替时,自动创建新的日志文件
#use date as a suffix of the rotated file dateext
#使用日期作为日志轮替文件的后缀
#uncomment this if you want your log files compressed #compress
#日志文件是否压缩。如果取消注释,则日志会在转储的同时进行压缩
#以上日志配置为默认配置,如果需要轮替的日志没有设定独立的参数,那么都会遵循以上参数
#如果轮替曰志配置了独立参数,那么独立参数的优先级更高
#RPM packages drop log rotation information into this directory include /etc/logrotate.d
#包含/etc/logrotate.d/目录中所有的子配置文件。也就是说,会把这个目录中所有的子配置文件读取进来,进行日志轮替
#no packages own wtmp and btmp -- we'11 rotate them here
#以下两个轮替曰志有自己的独立参数,如果和默认的参数冲突,则独立参数生效
/var/log/wtmp {
#以下参数仅对此目录有效
monthly
#每月对日志文件进行一次轮替
create 0664 root utmp
#建立的新日志文件,权限是0664,所有者是root,所属组是utmp组
minsize 1M
#日志文件最小轮替大小是1MB。也就是日志一定要超过1MB才会轮替,否则就算时间达到一个月,也不进行曰志轮替
rotate 1
#仅保留一个曰志备份。也就是只保留wtmp和wtmp.1曰志)
/var/log/btmp {
#以下参数只对/var/log/btmp生效
missingok
#如果日志不存在,则忽略该日志的警告信患
monthly
create 0600 root utmp
rotate 1
}
# system-specific logs may be also be configured here.
在这个配置文件中,主要分为三部分:
logrotate 配置文件的主要参数如表 1 所示。
参参数 | 参数说明 |
---|---|
daily | 日志的轮替周期是毎天 |
weekly | 日志的轮替周期是每周 |
monthly | 日志的轮控周期是每月 |
rotate数宇 | 保留的日志文件的个数。0指没有备份 |
compress | 当进行日志轮替时,对旧的日志进行压缩 |
create mode owner group | 建立新日志,同时指定新日志的权限与所有者和所属组.如create 0600 root utmp |
mail address | 当进行日志轮替时.输出内存通过邮件发送到指定的邮件地址 |
missingok | 如果日志不存在,则忽略该日志的警告信息 |
nolifempty | 如果曰志为空文件,則不进行日志轮替 |
minsize 大小 | 日志轮替的最小值。也就是日志一定要达到这个最小值才会进行轮持,否则就算时间达到也不进行轮替 |
size大小 | 日志只有大于指定大小才进行日志轮替,而不是按照时间轮替,如size 100k |
dateext | 使用日期作为日志轮替文件的后缀,如secure-20130605 |
sharedscripts | 在此关键宇之后的脚本只执行一次 |
prerotate/cndscript | 在曰志轮替之前执行脚本命令。endscript标识prerotate脚本结束 |
postrolaie/endscripl | 在日志轮替之后执行脚本命令。endscripi标识postrotate脚本结束 |
这些参数中较为难理解的应该是 prerotate/endscript 和 postrotate/endscript,我们利用“man logrotate”中的例子来解释一下这两个参数。例如:
"/var/log/httpd/access.log" /var/log/httpd/error.log {
#日志轮替的是/var/log/httpd/中RPM包默认安装的apache正确访问日志和错误日志
rotate 5
#轮替5次
mail [email protected]
#把信息发送到指定邮箱
size 100k
#日志大于100KB时才进行日志轮替,不再按照时间轮替
sharedscripts
#以下脚本只执行一次
postrotate
#在日志轮替结束之后,执行以下脚本
/usr/bin/killall -HUP httpd
#重启apache 服务
endscript
#脚本结束
}
prerotate 和 postrotate 主要用于在日志轮替的同时执行指定的脚本,一般用于日志轮替之后重启服务。这里强调一下,如果你的日志是写入 rsyslog 服务的配置文件的,那么把新日志加入 logrotate 后,一定要重启 rsyslog 服务,否则你会发现,虽然新日志建立了,但数据还是写入了旧的日志当中。那是因为虽然 logrotate 知道日志轮替了,但是 rsyslog 服务并不知道。
同理,如果采用源码包安装了 apache、Nginx 等服务,则需要重启 apache 或 Nginx 服务,同时还要重启 rsyslog 服务,否则日志也不能正常轮替。
不过,这里有一个典型应用就是给予特定的日志加入 chattr 的 a 属性。如果系统文件加入了 a 属性,那么这个文件就只能增加数据,而不能删除和修改已有的数据,root 用户也不例外。
因此,我们会给重要的日志文件加入 a 属性,这样就可以保护日志文件不被恶意修改。不过,一旦加入了 a 属性,那么在进行日志轮替时,这个日志文件是不能被改名的,当然也就不能进行日志轮替了。我们可以利用 prerotate 和 postrotate 参数来修改日志文件的 chattr 的 a 属性。
如果有些日志默认没有加入日志轮替(比如源码包安装的服务的日志,或者自己添加的日志),那么这些日志默认是不会进行日志轮替的,这样当然不符合我们对日志的管理要求。如果需要把这些日志也加入日志轮替,那该如何操作呢?
这里有两种方法:
我们推荐第二种方法,因为系统中需要轮替的日志非常多,如果全部直接写入 /etc/logrotate.conf 配置文件,那么这个文件的可管理性就会非常差,不利于此文件的维护。
说起来很复杂,我们举个例子。还记得我们自己生成的 /var/log/alert.log 日志吗?这个日志不是系统默认日志,而是我们通过 /etc/rsyslog.conf 配置文件自己生成的日志,所以默认这个日志是不会进行轮替的。如果我们需要把这个日志加入日志轮替策略,那该怎么实现呢?我们采用第二种方法,也就是在 /etc/logrotate.d/ 目录中建立此日志的轮替文件。
具体步骤如下:
[root@localhost ~]# chattr +a /var/log/alert.log #先给日志文件赋予chattr的a属性,保证日志的安全
[root@localhost ~]# vi /etc/logrotate.d/alter
#创建alter轮替文件,把/var/log/alert.log加入轮替
/var/log/alert.log {
weekly
#每周轮替一次
rotate 6
#保留6个轮替曰志
sharedscripts
#以下命令只执行一次
prerotate
#在日志轮替之前执行
/usr/bin/chattr -a /var/log/alert.log
#在日志轮替之前取消a属性,以便让日志可以轮替
endscript
#脚本结朿
sharedscripts
postrotate
#在日志轮替之后执行
/usr/bin/chattr +a /var/log/alert.log
#在日志轮替之后,重新加入a属性
endscript
sharedscripts
postrotate
/bin/kill -HUP $(/bin/cat /var/run/syslogd.pid 2>/dev/null) fi>/dev/null
endscript
#重启rsyslog服务,保证日志轮替正常进行
}
这样我们自己生成的日志 /var/log/alert.log 也就可以进行日志轮替了,当然这些配置信息也是可以直接写入 /etc/logrotate.conf 这个配置文件的。
日志轮替之所以可以在指定的时间备份日志,是因为其依赖系统定时任务。如果大家还记得 /etc/cron.daily/ 目录,就会发现这个目录中是有 logrotate 文件的,查看一下这个文件,命令如下:
[root@localhost ~]# vi /etc/cron.daily/logrotate
#!/bin/sh
/usr/sbin/logrotate /etc/logrotate.conf >/dev/null 2>&1
#最主要的就是执行了logrotate命令
EXITVALUE=$?
if [ $EXITVALUE!= 0 ]; then
/usr/bin/logger -t logrotate "ALERT exited abnormally with [$EXITVALUE]"
fi
exit 0
也就是说,系统每天都会执行 /etc/cron.daily/logrotate 文件,运行这个文件中的“/usr/sbin/logrotate/etc/logrotate.conf>/dev/null 2>&1”命令。logrotate 命令会依据 /etc/logrotate.conf 配置文件的配置,来判断配置文件中的日志是否符合日志轮替的条件(比如,日志备份时间已经满一周),如果符合,日志就会进行轮替。所以说,日志轮替还是由 crond 服务发起的。
logrotate 命令的格式是什么样的呢?我们来学习一下。
[root@localhost ~]# logrotate [选项] 配置文件名
选项:
我们执行 logrotate 命令,并查看一下执行过程。
[root@localhost ~]# logrotate -v /etc/logrotate.conf
#查看日志轮替的流程
…省略部分输出…
rotating pattern:/var/log/alert.log weekly (6 rotations)
#这就是我们自己加入轮替的alert.log日志
empty log files are rotated, old logs are removed
considering log /var/log/alert.log
log does not need rotating
#时间不够一周,所以不进行日志轮替
…省略部分输出…
我们发现,/var/log/alert.log 加入了日志轮替,已经被 logrotate 识别并调用了,只是时间没有达到轮替的标准,所以没有进行轮替。那我们强制进行一次日志轮替,看看会有什么结果。
[root@localhost ~]# logrotate -vf /etc/logrotate.conf
#强制进行日志轮替,不管是否符合轮替条件
…省略部分输出…
rotating pattern:/var/log/alert.log forced from command line (6 rotations)
empty log files are rotated, old logs are removed
considering log /var/log/alert.log
log needs rotating
#日志需要轮替
rotating log /var/log/alert.log,log->rotateCount is 6
dateext suffix '-20130607'
#提取日期参数
glob pattern '-[0-9][0-9][0-9][0-9][0-9][0-9][0-9][0-9]'
glob finding old rotated logs failed
running prerotate script
fscreate context set to unconfined_u:object_r:var_log_t:s0
renaming /var/log/alert.log to /var/log/alert.log-20130607
#旧的日志被重命名
creating new /var/log/alert.log mode = 0600 uid = 0 gid = 0
#创建新日志文件,同时指定权限、所有者和属组
running postrotate script
…省略部分输出…
我们发现,alert.log 日志已经完成了日志轮替。查看一下新生成的日志和旧日志,如下:
[root@localhost ~]# ll /var/log/alert.log*
-rw-------.1 root root 0 6月 7 10:07 /var/log/alert.log
-rw-------.1 root root 237 6月 7 09:58 /var/log/alert.log-20130607
#旧的日志文件已经轮替
[root@localhost ~]# lsattr /var/log/alert.log
-----a-------e- /var/log/alert.log
#新的日志文件被自动加入了chattr的a属性
logrotate 命令在使用“-f”选项之后,就会不管日志是否符合轮替条件,而强制把所有的日志都进行轮替。
日志是非常重要的系统文件,管理员每天的重要工作就是分析和查看服务器的日志,判断服务器的健康状态。但是日志管理又是一项非常枯燥的工作,如果需要管理员手工查看服务器上所有的日志,那实在是一项非常痛苦的工作。有些管理员就会偷懒,省略日志的检测工作,但是这样做非常容易导致服务器出现问题。
那么我们有取代的方案吗?有,那就是日志分析工具。这些日志分析工具会详细地查看日志,同时分析这些日志,并且把分析的结果通过邮件的方式发送给 root 用户。这样,我们每天只要查看日志分析工具的邮件,就可以知道服务器的基本情况,而不用挨个检查日志了。这样系统管理员就可以从繁重的日常工作中解脱出来,去处理更加重要的工作。
在 CentOS 中自带了一个日志分析工具,就是 logwatch。不过这个工具默认没有安装(因为我们选择的是“Basic Server”),所以需要手工安装。安装命令如下:
[root@localhost Packages]# yum -y install logwatch
安装完成之后,需要手工生成 logwatch 的配置文件。默认配置文件是 /etc/logwatch/conf/logwatch.conf,不过这个配置文件是空的,需要把模板配置文件复制过来。命令如下:
[root@localhost ~]# cp /usr/share/logwatch/default.conf/logwatch.conf /etc/logwatch/conf/logwatch.conf
#复制配置文件
这个配置文件的内容中绝大多数是注释,我们把注释去掉,那么这个配置文件的内容如下所示:
[root@localhost ~]# vi /etc/logwatch/conf/logwatch.conf
#查看配置文件
LogDir = /var/log
#logwatch会分析和统计/var/log/中的日志
TmpDir = /var/cache/logwatch
#指定logwatch的临时目录
MailTo = root
#日志的分析结果,给root用户发送邮件
MailFrom = Logwatch
#邮件的发送者是Logwatch,在接收邮件时显示
Print =
#是否打印。如果选择“yes”,那么日志分析会被打印到标准输出,而且不会发送邮件。我们在这里不打印,#而是给root用户发送邮件
#Save = /tmp/logwatch
#如果开启这一项,日志分析就不会发送邮件,而是保存在/tmp/logwatch文件中
#如果开启这一项,日志分析就不会发送邮件,而是保存在/tmp/logwatch文件中
Range = yesterday
#分析哪天的日志。可以识别“All”“Today”“Yesterday”,用来分析“所有日志”“今天日志”“昨天日志”
Detail = Low
#日志的详细程度。可以识别“Low”“Med”“High”。也可以用数字表示,范围为0~10,“0”代表最不详细,“10”代表最详细
Service = All
#分析和监控所有日志
Service = "-zz-network"
#但是不监控“-zz-network”服务的日志。“-服务名”表示不分析和监控此服务的日志
Service = "-zz-sys"
Service = "-eximstats"
这个配置文件基本不需要修改(我在实验时把 Range 项改为了 All,否则一会儿的实验可以分析的日志过少),它就会默认每天执行。它为什么会每天执行呢?聪明的读者已经想到了,一定是 crond 服务的作用。没错,logwatch 一旦安装,就会在 /etc/cron.daily/ 目录中建立“0logwatch”文件,用于在每天定时执行 logwatch 命令,分析和监控相关日志。
如果想要让这个日志分析马上执行,则只需执行 logrotate 命令即可。命令如下:
[root@localhost ~]# logwatch
#马上执行logwatch日志分析工具
[root01ocalhost ~]# mail
#查看邮件
Heirloom Mail version 12.4 7/29/08. Type ? for help, "/var/spool/mail/root": 5 messages 1 new 2 unread
1 [email protected] Fri Jun 7 11:17 42/1482 "Logwatch for localhost.localdomain (Linux)"
U 2 [email protected] Fri Jun 7 11:19 42/1481 "Logwatch for localhost.localdomain (Linux)"
3 [email protected] Fri Jun 7 11:23 1234/70928 "Logwatch for localhost.localdomain (Linux)"
4 [email protected] Fri Jun 7 11:24 190/5070 "Logwatch for localhost.localdomain (Linux)"
5 [email protected] Fri Jun 7 11:55 41/1471 "Logwatch for localhost.localdomain (Linux)"
>N 6 [email protected] Fri Jun 7 11:57 189/5059 "Logwatch for localhost.localdomain (Linux)"
#第6封邮件就是刚刚生成的曰志分析邮件,"N"代表没有查看
& 6
Message 6:
From [email protected] Fri Jun 7 11:57:35 2013 Return-Path:
X-Original-To: root
Delivered-To: [email protected]
To: [email protected]
From: [email protected]
Subject: Logwatch for localhost.localdomain (Linux)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iso-8859-1"
Date: Fri, 7 Jun 2013 11:57:33 +0800 (CST)
Status: R
######## Logwatch 7.3.6 (05/19/07) ################
Processing Initiated: Fri Jun 7 11:57:33 2013
Date Range Processed: all
Detail Level of Output: 0
Type of Output: unformatted
Logfiles for Host: localhost.localdomain
###################################################
#上面是曰志分析的时间和日期
...省略部分输出...
--------- Connections (secure-log) Begin-----------
#分析secure.log日志的内容。统计新建立了哪些用户和组,以及错误登录信息 New Users:
bb (501)
def (503)
hjk (504)
zhangsan (505)
dovecot (97)
dovenull (498)
aa (500)
New Groups:
bb (501)
def (503)
hjk (504)
zhangsan (505)
dovecot (97)
dovenull (498)
aa (500)
Failed logins:
User root:
(null): 3 Time(s)
Root logins on tty's: 7 Time(s).
**Unmatched Entries**
groupadd: group added to /etc/group: name=dovecot, GID=97: 1 Time(s)
groupadd: group added to /etc/group: name=dovenul1, GID=498: 1 Time(s)
groupadd: group added to /etc/gshadow: name=dovecot: 1 Time(s)groupadd: group added to /etc/gshadow: name=dovenull: 1 Time(s)
--------Connections (secure-log)End-------
-------------SSHD Begin-------------------
#分析SSHD的日志。可以知道哪些IP地址连接过服务器
SSHD Killed: 7 Time(s)
SSHD Started: 24 Time(s)
Users logging in through sshd:
192.168.0.104: 10 times
192.168.0.108: 8 times
192.168.0.101: 6 times
192.168.0.126: 4 times
192.168.0.100: 3 times
192.168.0.105: 3 times
192.168.0.106: 2 times
192.168.0.102: 1 time
192.168.0.103: 1 time
SFTP subsystem requests: 3. Time(s)
**Unmatched Entries**
Exiting on signal 15 : 6 time(s)
----------------SSHD End-----------
--------------- yum Begin ---------
#统计yum安装的软件。可以知道我们安装了哪些软件
Packages Installed:
perl-YAML-Syck-1.07-4.el6.i686
perl-Date-Manip-6.24-1.el6.noarch
logwatch-7.3.6-49.el6.noarch
-----------yum End-------------
--------Disk Space Begin-------
#统计磁盘空间情况
Filesystem Size Used Avail Use% Mounted on
/dev/sda3 20G 1.9G 17G 11% /
/dev/sda1 194M 26M 158M 15% /boot
/dev/sr0 3.5G 3.5G 0 100% /mnt/cdrom
---------Disk Space End-----------------
#########Logwatch End ##################
有了这个日志分析工具,日志管理工作就会轻松很多。当然,在 Linux 中可以支持很多日志分析工具,我们在这里只介绍了 CentOS 自带的 logwatch,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选择相应的日志分析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