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调查手记·浮山摩崖石刻(十五)

此系列文章均来自于文乡枞阳,作者王乐群,特此说明。

 

浮山篇·浮山摩崖石刻(十五)

作者:王乐群

 

本篇为你介绍“林古度、程胤兆摩崖题诗石刻”。

林古度、程胤兆题诗石刻,在马蹄洞内石壁上。文为:“《同钟伯敬烛壁》:生石初何知,镌勒后人意。奇妙触心目,安得废文义。片语若不磨,必具岩洞气。明烛备梯览,独善岂终秘。闽林古度。文章与山水,从来非两意。不信有此岩,未尝宣此义。禅房雨乍收,秉烛乘夜气。乃知古人心,偏向众人秘。鄣山程胤兆。”全文右起竖式,楷书阴刻。

_

调查者说

1

1

1

林古度、程胤兆摩崖题诗石刻,题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

林古度(1580—1666),字茂子,一字那子。福清(今属福建)人,寓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刻书家。著有《挂剑集》《林茂之文章》《林茂之诗选》《林茂之赋草》《乳山藏》《云馆》,纂有《高淳县志》。他尊崇名士,乐善好施,分别为钟惺、曹学佺、郑思肖、陈昂刻印《隐秀轩集》《蜀中名胜记》《心史》《白云集》等著作。

林古度“负隽才”,(《林初文全集》卷首)终身“弹琴读书不辍,有所感激尚时发之于诗”,(王士祯《林茂之诗选序》)是一位很有才情的诗人,有“东南硕魁”美誉。

少年时代,林古度与同乡曹学佺相友善,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中秋,福州府推官阮自华在福州乌石山邻霄台主持神光大社,“名士宴集者七十余人……(林)茂之少年下坐……作《挝鼓歌》赠(屠隆)”,(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一时间,“霜山三弄悄无声,广场万人色寂寞。屠公挥搥下千仞,眼底衣冠殊落落。直前握手顾林生(指林古度),少年为我试盘礴”,这次集会,林古度“酒酣落笔惊四筵,从此声名动京洛”。(王士祯 《带经堂集》)才华初显,为屠隆赏识,并成为阮自华主持诸多诗会的常客,开始有了名气。

从此,闽中一派诗人领袖,或为古度老师,或为茂之文友。这一时期,他的诗歌“清华省净”,既得六朝神韵,又“具江左初唐之体”,清新婉至。(王士祯 《林茂之诗选序》)随后寓居南京,游岭南江浙各地,名声大震,“萧然陋巷,车马盈门”。(黄宗羲 《思旧集》)青年黄宗羲游学南京,向他学习过诗歌写作。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以后,林古度在南京先后与竟陵派灵魂人物钟惺、谭元春相识,彼此投缘,相互交游达十多年的时间。这一时期,他的诗歌仍始终秉承明闽中诗派的清净素雅之风,但已略含或偶有竟陵派的孤冷深幽之气。

 

1

2

1

 

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 二月十八日至二十二日,(钟惺 《游浮渡山记》)林古度、程胤兆与钟惺(伯敬)等游枞阳浮山后,各题诗一首,时林古度三十五岁。离开浮山时,林古度又作《归舟回望浮渡》:“苍翠招我来,苍翠送我去。几日苍翠中,不知置身处。”(《全闽明诗传》卷四十三)就林古度题咏浮山的这两首“清新雅致”的诗而言,难以看到深幽孤峭之气,受钟惺、谭元春的影响不是很深。

明亡后,林古度以辈份最尊的遗民诗人身份活跃于江浙一带,与之交契者,或为文坛领军人物,或为后辈才俊,住处真珠桥,常常是名流咸集,“海内士大夫慕其名而幸其不死,过金陵者必停舟访焉(王士祯《林茂之诗选序》)”。这一时期,林古度的诗,却是另一种风貌,带有“故国之思”的明遗民诗风格,但诗律平整,怨而不诽,益显老健、通脱、真率。

林古度一生历经明清两代和明万历、泰昌、天启、崇祯以及清顺治、康熙六朝,终身不仕,一生所结交的皆为当时文坛执牛耳者,以布衣与阮自华、曹学佺、屠隆、钟惺、袁中道、凌濛初、程胤兆、谭元春、黄宗羲、钱谦益、顾炎武、方拱乾、方文、王士禛、施闰章、周亮工等等“当代名公”相交游、相唱和,“声誉甚盛”(王豫 《江苏诗征》)。王士祯对林古度这位前辈执礼极恭,“亲为撰杖结袜”(蒋寅 《王士祯与江南遗民诗人群》),并为其删定遗作《林茂之诗选》,于病榻弥留之际,将诗稿交给门人程哲,叮嘱他刊印于世。程哲在老师王士祯逝世后的第二年、在林古度逝世后的第四十五年,完成了《林茂之诗选》的刊印任务,共收诗二百余首。

顾炎武有《赠林处士古度》诗,称他德行高尚,堪为一代人师:“江山忽改色,草木皆枯萎。受命松柏独,不改青青姿。……方正既无诎,聪明矧未衰。” 严迪昌《清诗史》有语云:清初僦居金陵的遗民诗人中,年辈最长并声名甚盛的当林古度,……王士禛称之为“文苑尊宿、此为硕果,亦岿然老灵光矣。” 

程胤兆(生卒年不详),字天民,徽州绩溪(今属安徽)大鄣山人。出身于武术世家。明代诗人、书画家。著有《夭都阁藏书》,明代武术大家程宗猷著《少林棍法阐宗》一书有其题跋。

 

调查者:枞阳县文物管理所

    枞阳县博物馆

摄  影:唐全新

你可能感兴趣的:(资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