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完毕,竟然不知从何下笔了。
李录先生此书对我的思想冲击很大,
基于四点,分享我的读后感如下:
一,人类文明的历程以及中美文明的碰撞。
二,走正道,凭智慧和品德可以赚到钱。
三,获取智慧,是人类的道德责任。
四,如何催动中国的文化复兴。
1 人类文明的历程以及中美文明的碰撞
李录先生对人类文明史深入浅出、言简意赅的总结,真是精彩。整个人类文明史他将之分三部分——1.0狩猎文明,2.0农业文明,3.0科技文明。我个人觉得还是极为精准的,也很有创见。
中国在2.0农业文明中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但是由于地理条件、政治条件等各种原因并未能赶上3.0科技文明的列车,从此落后挨打,被迫开放国门,但是也在几代领导人的反复探索中艰难追赶着,在本世纪,终于抓到了科技文明的车尾。而接下来,中国要做的,就是登上列车,或者自己开往梦的方向。超速发展的中国,让很多西方人恐惧,他们不知道中国是不是一头社会主义怪兽会吃掉他们(可气的是很多中国人也非常不看好中国,他们认为中国各种逊色于美国,呵)。尤其是美国这个大哥,更不允许后来者对自己的地位造成威胁,那中美关系如何避免摩擦,能不能突破修昔底德陷阱的重围,仍然是极大的未知数。
但是李录先生或许已经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非常看好中国未来的发展,中国是值得价值投资的市场。“半个中国人半个美国人”的李录,最终定位了自己是“纯粹中国人也是纯粹美国人”的身份,希望能够作为中美沟通的桥梁,这也很好。虽然我自己永远不会成为“中国人”之外的任何身份,但是出国门能够不忘祖国,能够以“理性、正直”的智慧去看待事情,是我学习的榜样。
2 走正道,凭智慧与品德可以赚到钱。
我本身对股市其实很没好感(文人思想作祟),对于来来回回买进卖出的行径也不能理解,对于投资和投机的区别也无法分的太清,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投机行为太多了,挣来的不是良心钱,让我很反感。但是,也有一种复杂的情绪夹裹在其中,羡慕着别人能狠心赚钱的行为,又迈不过心理原则的门槛而“穷斯滥矣”。李录先生解决了我的烦恼。他用巴菲特和芒格一派的“价值投资”理念,改变了我的固有观念。
价值投资的理念只有四个。前三个都是巴菲特的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概念,最后一个是巴菲特自己的独特贡献。
第一,股票是对公司的部分所有权,而不仅仅是可以买卖的一张纸。
第二,安全边际。投资的本质是对未来进行预测,而我们对未来无法精确预测,只能得到一个概率,所以需要预留安全边际。
第三,市场先生。市场的存在是为了服务你的,不是来指导你的。
第四,能力圈。投资人需要通过长期的学习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能力圈,然后在能力圈范围之内去做投资。这就是价值投资的基本思维框架,逻辑简单、清晰。
李录先生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演讲中还有一段,关于投资的两条底线:
第一,要永远明白自己的受托人责任,把客户的钱当作自己的钱,当作自己父母辛苦血汗积攒了一生的保命钱。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它管好。
第二是要把获取智慧、获取知识当作是自己的道德责任,要有意识地辨别在这个市场里似是而非的理论,真正地去学到真知灼见,培养真正的洞见,通过长期艰苦的努力取得成就,为你的客户获取应得的回报,在转型期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样于国、于家、于个人都是一个多赢的结果。
我喜欢这样的认知,成为这样的商人,我也会感觉很骄傲。子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李录先生让我更深刻理解了这句教导。任何赚钱的事情,都可以公平正直的去干,有智慧就能赚到钱。形式所迫,真赚不到,那也能因为具备足够的智慧而心安。这很好。所以掌握智慧是人类的责任呀。
3 获取智慧,是人类的道德责任。
价值投资中最重要一点,“能力圈”的构建,需要大量的知识结构,所以不管是芒格、巴菲特还是李录都在强调一定要大量阅读,足够的知识才能有足够的智慧,才可以用正确的方法赚到钱,并且帮助到他人,所谓“立己达人”即是如此了。
其实我们的先哲何尝不是如此呢?孔夫子反复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学而篇为《论语》第一,也是有安排性的。夫子说自己只是一个“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曾不知老之将至”的人,芒格先生何尝不是如此?芒格的偶像本杰明富兰克林何尝不是如此?看看本书中李录先生推荐的书单,又何尝不是如此?做任何事,没有比读书,更快的捷径。获取智慧,更是如此。
4 如何催动中国的文化复兴?
曾经站在世界巅峰的千年华夏文明,因为落后被践踏百年,龙游浅滩,虎落平阳,这是每个中国人心中的痛。我亦然。
受儒家修齐治平理念影响,我一直孜孜思考的问题是:中国还有没有机会重回巅峰?如果有机会,那如何才能让中国再次伟大?如今读到李录先生的论述,好像看到了真正的燎原之光。李录用他成功的履历加持了他的思想,也让我因他的思想而笃定了行走方向。文化复兴,是中国崛起的重要途径,更是重要方法。
首先要问,3.0科技文明在中国可能诞生吗?答案是肯定的。中国具备诞生新文明的天时地利人和条件,李录先生论述的很详细。
其次要问,那如何诞生?答案是文化复兴。科技文明社会的最重要特色就是理性思维、科学方法,尤其是对人文、社会问题的理性思维。欧洲的启蒙运动就是用理性思维重新检验、重新思考有关人生、社会、政治、宗教、哲学、艺术、人文的一切问题。而美国文化就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包括提倡自由、民主、人权、宪政、法治,自由市场、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理念。这套意识形态有足够的力量,能被今天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接受。而也正是靠这样的软实力文化,美国同化了大多人的思想,让中国人也觉得美国文化最为先进高明,羡慕不已。当然,至于这套文化到底是不是全部都正确,那又另说。李录说,要想成为世界秩序的竞争者,不但内部要强大,还要有一套让国际社会大部分人接受的意识形态,以“中国故事”目前在全球主流文化的接受程度来看,中国暂时还不具备这种软实力。所以,文化复兴才是真正能够让中国发挥超级影响力,成为规则制定者的源力。
最后要问,在这过程中我们可以做什么?
李录说,中国现代文字的改革,使得国人对传统文化出现了学习断层。伴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不断提高,很可能会出现中国式的文艺复兴,让国人重新发现中国文化中最精华的部分以及自己渊远的文化遗产,重新理解为什么中国文化在过去两三千年的时间里为中国一代又一代的精英们提供了完备的精神食粮。从个人而言,中国文化的精华也正在于对士大夫“修齐治平”的人格塑造。从社会的角度看,中国的文化复兴就是要还给中国人和中国社会一个共遵共守的道德伦理,以及人们可以安身立命的共同信仰,没有这样的基础,任何社会都很难长期保持繁荣进步、长治久安。所以,发展自由经济的同时,更要致力于文化复兴,才能让中国重新回到巅峰。
但是,事实上直到今天的中国,情况仍然没有根本改善,理性、科学思维仍然不是讨论社会问题的主流。今天的学者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还是可以做到客观、专业,但是一到社会、人文等公共领域就没有那么理性了。因为没有共同承认的事实与逻辑,没有共识基础,观点争论就像平行的轨道一样互不交接,种种新奇观点让社会像浮萍一样随风摇摆、人心跌宕。这种情况带来很多问题,其中对社会最大的损害是知识无法有效地积累,而在人文社会领域内没有长期的积累,没有思想市场的自由选择机制,不太可能产生真正让社会人心可以依靠的真知灼见,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社会共识,使人共遵共守,安身立命。”
“现代化过程中,中国社会也同样需要像西方一样经过长期的努力、积累、扎实工作,重建社会的精神基础。中国的启蒙绝不仅仅是对西方著作的翻译与介绍,更不是对中国传统的简单否定。启蒙首先是对中国今天现状的客观、理性认知,从承认没有答案开始,以理性的态度重整国故,经过长期的积累,在中国的传统中发现今天仍然闪光的价值。也只有站在自己传统的坚实基础上,才有可能批判性地接纳外来文化,逐步、缓慢地构建社会共识。理性思维、科学方法仍然是社会、人文领域内逐渐积累可靠共识的唯一有效方法。”
所以,若要致力于文化复兴,需要将理性和科学思维是适时的加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国文化从来不排外,我们的包容性很强,允许和而不同、美美与共,这样的基调我们有,只是如何让这样的文化底蕴重新建立,让中国文化稳固中国人的思想,然后不断接纳科学和理性思维,建立一种新的中国思想,才是真正的文化复兴。文化复兴的重点,就是要在传统文化里面重新塑造适合现代文明的基本价值体系。但是,文化复兴与演进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过程,唯有通过理性思维、科学方法,经过长期、持续的积累才有可能。那我们从哪里入手能催动文化复兴呢?我们能做什么呢?中国传统文化如何与科学理性思维结合,形成自己的新文化?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人人有诚”的六伦关系可行吗?
“儒家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勤俭的道德观,对于积极进取人生的鼓励,都是现代商业社会的基石。而儒家的家国情怀又是奠定有为政府、统一大市场的思想源泉。”儒家可行吗?
“墨家因其对个人意义的尊崇,对和平、兼爱、正义的坚持,对逻辑思维、朴素科学精神的探索,极有可能在科技文明时代成为和儒家思想同样重要的社会政治思想源泉。”墨家思想可以做点什么吗?
李录先生让我有了很多的思考。我认为,中国是有机会走向秩序制定者的,但是不是近期,这需要我们一代一代人去努力。尤其是文化思想形态的影响,这是成为秩序制定者的很大制约条件。中国思想如何跟得上经济的脚步,中国制度如何做出合适的调整适应全球化又保持自我特色,是最重要的两步了。
5 结束语。
李录先生在本书中还有很多真知灼见,让人慨叹。而且他真的是一位好老师,他可以用最清晰的条理流畅表达观点,用简单的语言解释清楚经济金融术语,让人有醍醐灌顶之感,可以说是善为人师者。希望所有崇尚理性和智慧的朋友,阅读本书。
最后,分享李录先生和芒格先生都很喜欢的一句话:我的剑只留给能够挥舞它的人。希望我有幸成为这个人,希望不辜负先贤和睿智前辈的谆谆教诲。
——2021年5月7日清越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