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慎终追远》

【原文】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白话】曾子说:“丧礼能慎重,祭祀能虔诚,社会风气就会趋于淳厚了。”


  一般讲“终”,就是生命的终点,一个人生命结束了。我们替前辈、长辈办丧事要慎重,所谓的“远”,是指远祖,祭祀远祖,说明一个人不忘本,能够饮水思源,这时要虔诚。“民德”就是指老百姓的社会风气,“归厚矣”就趋于淳厚。这里要特别了解的是“德”字,代表“社会风气”,并不见得是指好的,因为如果都是好的,哪里有归不归于淳厚的问题呢?这里的“德”是中性的词,代表风气,就如同“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德”也是代表风气。

  一个社会的风气是慢慢形成的,尤其是由上而下慢慢形成的,所以注意到慎终追远,注意到丧礼与祭礼,就会使社会风气归于淳厚。

  佛教是从印度传进来的;道教是东汉末期中国本土发展的,内容比较复杂一点;儒教呢,是与整个国家结合在一起,国家的政治领袖天子就是这个宗教的教主,读书人好像僧侣阶级,负责传这个教的。这种说法,我们会觉得有一点过时了,但是外国人有个观察是对的,因为中国人有祖先崇拜

  中国人把家当作单位,像《易经》的坤卦就提到一句话,“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一个家庭,如果经常做好事,后代子孙就会有喜庆,会有很多福报。如果这个家族做很多坏事,子孙恐怕就倒霉了,会有遭殃的事情。这种观念当然是比较浮泛。真正行善避恶的主体还是个人。

  中国人太重视人际之间的网络,重视家庭的血缘关系,以致于很多时候会忽略了法律或者社会的制度。无可讳言,这可能是部分的事实,但是如果像西方社会,人从家庭里面完全孤立出来成为个体,问题更严重。今日的西方社会人们精神官能症方面的情况日趋严重,因为很多人变得无依无靠,他上不着天,没有宗教信仰;下不着地,与自然界之间也有距离;中不在人,在人群中也找不到一个归宿,连自己的家庭关系都慢慢瓦解;内在呢,又不在自己,就连自己也不认识了。所以西方社会中人们的精神状况,一般来说是比较差。

今天中国社会也在慢慢现代化,也慢慢倾向西方化,所以要特别注意到这样的问题。家庭是一个群体组成的,它有血缘关系,很多时候我们重视家庭是好的,但同时不要忽略个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8课《慎终追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