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作者是得到APP专栏《精英日课》的主理人万维钢,这本书用反常识的“理工科思维“告诉我们如何用正确的科学思维来理解世界。
我将结合自身所学的知识,从以下三个方面带你理解这本书的重要内容,分别是刻意练习、高效阅读和敢于出手。
刻意练习
一万小时定律的局限
格拉德威尔提出的一万小时定律已经众所周知,指的是要想成为某一领域的顶尖高手只需要练习一万个小时就可以了。
但是心理学家们在近二三十年来通过大量调研各行各业的高手后发现,一万小时定律最多只能算作必要条件,而成为天才真正的秘密在于“刻意练习”。
查理·芒格曾说,只有发明了“发明的方法”之后才能快速发展,同样,只有学习了“学习的方法”之后才能快速进步。
简单的重复一万小时,只是在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术上的懒惰。因为训练真正重要的,不是训练的时间,而是训练的方法。
刻意练习有四点要求,分别是:
1.只在学习区练习;
2.分块重复练习;
3.获得即时反馈;
4.注意力高度集中。
刻意练习的是套路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刻意练习的到底是什么呢?是思维模型!思维模型又是什么呢?通俗一点说就是套路。
比如下棋,普通人看棋盘看到的是一堆棋子,而高手看到的则是一个个的棋谱。所以棋手要打谱,律师要学案例,科学家要看论文,都是为了掌握套路。
对于脑力工作者来说,水平的高低要看掌握套路的多少。查理·芒格提倡我们要有多元思维模型,尽可能多的学习有用的思维模型,也就是告诉我们要多掌握套路。
只在学习区练习
刻意练习的第一点要求就是要在学习区练习。心理学家把学习知识和技能分为了三个区域,最内一层是“舒适区”,是我们已经熟练掌握的各种技能;最外一层是“恐慌区”,是我们暂时学不会的技能;而中间的“学习区”,才是我们训练时应该所处的位置。
例如一名大学生读一本他已经掌握的小学课本就是在舒适区学习,而一篇博士生的研究论文对他来说就是在恐慌区。这名大学生学习在学习区内的知识,例如大学课本或者各种基本研究技能。
现在科学家甚至已经找到了学习区的最佳位置,也就是新知识要占所学知识的15.87%。在这个位置学习,不仅最快而且最爽。
顶级球员的训练从来不只是为了完成运动量,他们持续训练的都是自己做不好的事。当足球运动员已经对某一个传球动作掌握到可以后,他应该马上换下一个动作进行训练,不然他的训练就是无效的。
司机刚上路开车的时候还会下意识地去思考手应该如何去拨摇杆,什么时候该踩油门或踩刹车。但当他们开车6个月后或者1年后,他开车就已经变成了一种无意识的“自动化”行为。
而高手绝对不会允许自己变得自动化,他们总是尝试在不舒服的学习区进行训练。在舒适区做事,叫生活;在学习区做事,才叫练习。
分块重复练习
刻意练习的第二点要求是把训练的内容分成有针对性的小块,对每一小块进行重复练习。
如果你要练习某个体育动作或者一首曲子,你应该把它分解为很多小块,一块一块地反复练习。美国最好的音乐学校里一位老师甚至禁止学生把一支曲子连贯地演奏,要求学生只能按照要求练习分块的小段。
职业运动员的训练也是要针对特殊技术动作进行分块练习。一个高水平的美式足球运动员只有1%的训练时间是用于队内比赛,其他时间都是用于各种相关的基础训练。
把特定的重要动作练好,才能赢得比赛,而不是把更多时间用于比赛。分块练习可以让我们慢下来感知技能的内部结构,注意到自己的错误,才能改进自己的技能。
另外,要想把一个技能的套路“长”在大脑中,另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就是不断重复。之所以说“长”,是因为人在学习东西的时候,大脑里的神经结构是会发生变化的,换句话说,高手和普通人的脑子其实是不一样的。
人的记忆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短期工作记忆,一种是长期工作记忆。而只有通过不断的重复训练,才能把短期工作记忆转化为人的长期工作记忆。刻意练习,就是在大脑中建立长期工作记忆的过程。
获得及时反馈
为什么顶级运动员也需要教练?他们的能力不是远高于他们的教练吗?原因在于教练可以帮助他们在看不到的角度观察他们,能以一个旁人的视角为运动员提供反馈。
教练为运动员持续反馈错误,运动员在持续纠正自己错误的训练中提高。
心理学家调查了最具传奇色彩的大学篮球教练约翰·伍登,发现他从不发表激情演说,从不讲课。他只为学生提供即时反馈。
他最常见的办法是三段论:演示一遍正确动作,表现一遍错误动作,再演示一遍正确动作。这样他就总能即使地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动作,避免把错误动作练成习惯动作。
看不到结果的练习等于没有练习,刻意练习是以错误为中心的练习。
注意力高度集中
怎样判断一群起点相同的大学生期末的成绩?是学习时长还是智商呢?决定性的因素只有一个,那就是有效学习时间。而只有且必须在一个不受打扰的环境中单独学习的时间才是有效时间。
那些在图书馆或在寝室带着耳机边听音乐边看书的人应该放下书本专心听音乐才对,因为他们的学习时间长短与考试成绩无关!
设计自己的增长飞轮
刻意练习不好玩,它要求你跳出舒适区,重复练习,还要有人为你不断提供反馈,忍受单独训练的孤独。看起来刻意练习确实很苦,但高手在训练时不仅不会感到很苦,他们可能反而觉得很幸福。因为他们懂得设计自己的增长系统,还称之为增长飞轮。
普通人咬牙坚持,高手懂得设计自己的增长飞轮。例如想练习写文章的人会给自己开个公众号,他们写的文章发表后会收获点赞和评论的反馈,这会刺激他继续练习并写出更好的文章,从而获得更多的点赞和评论,这是一个正循环。
即时正反馈,就是游戏上瘾动力学。
高效阅读
新书要读两遍
第一遍正常通读,理解作者精妙的思想并画出打动你的句子。每读完一章要问自己三个问题:这章主要讲了什么?它背后的思维模型是什么?这个知识我能用到什么地方?
第二遍读要专注于思想脉络,同时用自己的语言把作者的思想脉络写出来。
做好笔记
记笔记不是一个特别酷的行为,特别是到了现在这个碎片化阅读的时代。然而,很多人都低估了做笔记的重要性。笔记本的作用不仅是存储知识,更重要的是做笔记能帮助我们思考。
做笔记最直接的目的是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改变自己看事物的眼光。做笔记是一个把书读薄的过程,把重要知识点记在笔记本上,形成自己的一套知识体系。
另外做笔记还能帮助我们把新知识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普通人发现知识的不同点,高手则发现知识的共同点。
做笔记要多做批注,高手的笔记上总是注满了批注。毛泽东的朋友都不愿意借书给他看,因为他看过后就没办法再看了,因为上面总是写满了他的批注。
最高级的批注是灵感,这些灵感如果不马上记下来很快就会忘记。当回过头来看时,可能会发现自己的灵感甚至比记的笔记更重要。
在做事和读书之间,做事优先,但读书是除实践外迅速积累见识的最好办法。巴菲特醒着的时候一半时间都是在看书,朋友说他就是一本长了两条腿的书。
查理·芒格说: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没有不每天阅读的——没有,一个都没有。
另外,推荐使用印象笔记来做笔记。
敢于出手
过度自信是成功者的通行证
《自然》上的一篇论文发现,过度自信的人,总是过高估计来了自己的水平,尝试去干一些比他们水平高的人都不敢干的事情,而这种人却往往能够侥幸成功。平均而言,过度自信的人比能正确评估自己能力的人更成功。
原因可能在于他们敢于做一些别人不敢做的事,当有自知之明的人还在计算要不要做的时候,过度自信者已经捷足先登了。要敢于去做,如果恰好没人跟你竞争,那你不是就白白赢了一回了吗!
这也是很多非常漂亮的女生却有个很一般的男朋友原因之一。所以,这个世界属于爱冒险的人,它的运行规律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匹夫逆袭
在没有优势的情况下怎样反败为胜?改变规则。维护现有的社会格局和强调遵守游戏规则,那是高富帅的事,而改变规则则是屌丝的特权 。
当你已经落后于对手时又没有其他优势,那你得敢于使用非常规手段来竞争。当别人都靠投简历找工作时,但你没有名校背景实习经历时,那你就得找点其他办法来找工作,另辟蹊径,曲线救国。
这可以是找校友推荐,实习转正,或者打造个人品牌。例如李叫兽,别人毕业都在忙着找工作的时候,他靠写文章树立了个人品牌,26岁就成为了百度最年轻的副总裁。
敢于改变规则是匹夫逆袭的开始。
敢于主动
为什么你交际圈子小或者找不到男女友?因为你不敢搭讪。搭讪文化在美国很流行,但是国人都比较害羞,很少搭讪。
搭讪的最高境界是由你主动发起,但是对方在不断发现你的价值。这样,从过程上双方心理都会得到极大满足,从结果上因为你的搭讪而让双方相识,你们才有可能下一步。
有研究说女性工资之所以比男性低,是因为不敢像男性那样主动跟老板谈涨工资。所以女性要敢于向老板谈工资,谈失败不要紧,敢于谈才是关键。
总结
刻意练习才是成为天才的方法,其本质是练习思维模型,也就是套路。刻意练习有四点要求:只在学习区学习,分块重复练习,获得即时反馈,注意力高度集中。
高效阅读要求新书要读两遍并且要做笔记。第一遍读的时候要记得问自己三个问题,第二遍读的时候要专注于书的思想脉络。做笔记可以帮助思考,建立知识体系。
敢于出手是成功的必要素质。成功者大多对自己过度信心,他们敢于改变规则,敢于主动出手。
觉得对你有帮助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每周读本书2019》哦,期待和你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