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实”又“活”,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听顾之川先生《实和活:刘国正语文教育论集》荐读讲座有感


语文教学很容易偏执一端:要么把语文当成了人文思想的载体,只重视传授思想而忽略了基本技能的训练;要么把语文看作工具,只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而忽略了人文思想的奠基。今天,前辈顾之川先生通过对语文大家刘国正先生语文思想的梳理和解读,让我再次深化了对语文学科性质的理解。

  “实”指的是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作为工具,需要科学的训练。正如刘国正先生在“实”的涵义中所说:“不能以为只要学生思想觉悟、人文素养提高了,什么都提高了,阅读和写作能力自然也就学会了。这种认识是不对的”,“经验证明,语文能力培养要靠训练”。这些真知灼见对于今天推行的新课改依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在新课改中,虽然强调学生的活动和实践,但新颁布实行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给出的语文课程的定义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也就是说,学生活动和实践的对象是“祖国语言文字”。有些语文课抛开“祖国语文文字”这个对象,直接上成了政治课、历史课甚至影视鉴赏课等等,真的是“耕了别人的田,慌了自家的地”。

  刘国正先生的教育思想提醒我们,在新课程中,我们在对任务群教学时,一定要仅仅抓实“祖国语言文字”这个根本,只要这样,才能“本立而道生”,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活”指的是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语言文字不仅是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还是文化和思想的载体。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承载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重大的作用。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能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当成“死”的知识和能力,教师要结合社会实践,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让课本上的知识结构“活”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拨动学生的心弦,和学生自身的认知结合有效对接起来,切实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个方面并不是割裂的,而是一个整体。这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能机械地、被动地进行训练,要通过深入研究教材、教法和学生,不断优化我们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扎实的语言能力训练中,获得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和文化的传承和理解。

非常感谢名家顾之川先生的荐读,让我明白了,真正的教育思想是永远不会过时的。希望自己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牢记语文前辈的教诲,在新课程新课改的新征程中,既“实”又“活”,让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能够有机地统一起来,使自己的语文教学得到更好的提升。

西安 吴越


你可能感兴趣的:(既“实”又“活”,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听顾之川先生《实和活:刘国正语文教育论集》荐读讲座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