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里的童年趣事》(一)

      今日大暑,多地纷纷呈现“蒸烤模式”、“桑拿模式”,孩子们一出门就叫苦不迭,猛然回想起自己童年三伏天的一些趣事来。

        听戏,每逢夏季伏天,地里农活不忙,大队里总要请一些民间艺人来村里“表演”,以示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有“河南坠子”,有“河北梆子”、“两夹弦”等。来的最多的当属那位盲人,精通于河南坠子,两个人,一个拉弦,一个说唱。道具也很简单,一鼓,一对检板(两只特制木板,一只手操作),还有一只脚踏梆子,二人配合非常默契。每当夜幕降临,村民早早吃了晚饭,带上凳子,到大队部门口空地上“占地方”,男的叼着旱烟袋,下面挂着烟叶布袋,女的胳肢窝下夹着一包浸润过的艼子(麦子的秸秆),几个女人坐在一起,一边掐辫子,一边唠些家常,嚼嚼舌头。孩子们则光着膀子在大人们后面打打闹闹,丝毫不感觉伏天的炎热。戏一开场,立刻就安静下来,村长或支书讲几句话,无非就是交公粮或抗旱防涝的问题。接着,艺人几句开场白,“各位父老乡亲,您且坐好,听小生闲话少说,书归正传”,于是,戏就开始了。在我的印象里,那人唱的不错,至今还记得他唱过的戏,像《三侠五义》、《包公案》、《狄公案》、《施公案》等,在当时没有课外书的情况下,这些戏让我逐渐接触了一些文学的成分。戏中人物如“南侠”展昭、“北侠”欧阳春、“锦毛鼠”白玉堂、包拯、狄仁杰等,他们的故事依然耳熟能详。现在很少听到这些民间艺术了,不知是否有人申报了“非遗”,他们是担当的起的,真的怀念童年伏天的一个个快乐的夜晚。(未完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伏天里的童年趣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