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文探古访百村(8):里水镇汤南村

时光侵蚀容颜,历史摧毁老筑,此事古难全

口   钮海津


它蛮厉害的嘛,小小一个岭南小村,竟然在有如此威水的仕官?

明朝八世祖汤恩礼官将仕郎;

明朝九世祖汤举公赠正仪大夫;

明朝十世祖汤康显大理寺正卿;

明朝十六世祖汤文蕚弘治戊午科举人;

清朝二十九世祖汤秉均举人选为拔贡;……


今天终于得闲来看它。

自广清立交进入南海区,然后转上佛山一环向北前进,看到村牌,右行三四百米即到。

进村就看到传说中的那株超百岁的老榕树了,样子很古。


汤南,据考系宋代开村的,汤南村的祖先建造了不少房屋、厅堂、庙宇、围墙、炮楼等。

这些古建筑以砖雕、灰雕、墙画为主要特点。

然而,各类“战乱”和“运动”过后,现仅存九条古巷。

这九条古巷中,兴仁里、桂兰里、中和里、居仁里、登云里、福星里,巷巷有门楼。

古建筑尚存汤氏宗祠、大有书塾、信祥花厅和中西合璧的鬼楼庄。


传说,汤南古建筑群曾于1846年重建过,建筑面积达34000平方米(多少亩来着?来不及换算)。

放眼望去,灰青色的房子整齐而立,民居、祠堂、家庙、晒坪、广场、池塘兼备,聚族而居,布局协调,风格统一。

村里的建筑群采用硬山顶镬耳式封火山墙,内部布局采用广东民居典型的“三间两廊”式。

建筑群密集而整齐,小巷纵横,棋盘式布局,设有防火通道和防盗设施,下水道排水系统采用条石暗渠,结构合理。

2012年10月,汤南被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列入“广东省古村落”名录。


有一座红粉石建成的炮楼,传说是明朝建的。

炮楼底下四周有多个垂直条形洞口,上层也有多个长方形大洞,下面的是长枪洞口,上面的是火药炮洞口,自清朝到民国,为防盗贼抢劫,村里都有专人驻守、保护村子。

汤氏祠堂的大门上那副对联写着“文章昭宋代,政绩著雄州”。

它今天没有开放,大门紧锁。

看贴纸布告,似偶尔有婚宴和小会在汤氏祠堂这里头搞一搞。


祠堂边,榕树下,草丛中,躺着两方拔贡碑石,皇朝颁的,可否重新立起?

传说,汤南村始祖汤贵公,原籍河南开封府,1000多年前于北宋真宗咸平年间到广东雄州任别驾官职,后安居在汤村。

到第四代子孙,珏公在汤北建村,任公在汤南建村。

北村的古建筑消失了,南村的古建筑主干还在。

于是就有了现在拥有800多年历史的汤南古村。


有记者录得汤南村委会社长汤桂芳的介绍:

汤南村发展比较好的时期在清乾隆至道光年间,从清代开始,村中不少人在外开钱庄、当铺,并将赚的钱财回到村中购置田产建筑房屋,鼎盛时村中田产多达900余亩,而周边的村落则需租汤南田地。

同时,当时祖先在村中建造了不少房屋、厅堂、庙宇、围墙、炮楼等。

这些古建筑以砖雕、灰雕、墙画为主要特点。

富有的村民都流行在房子上雕刻壁画。

历经沧桑,现仍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有明清时期的民宅、祠堂、炮楼、花岗岩石板路和花岗岩石砌塘基。

九条古巷巷口的门楼、汤氏宗祠、大有书塾、信祥花厅和鬼楼庄等古风犹存。

其中又以“鬼楼庄”格外典型,这栋建筑建得如此古怪原因来自这栋建筑中西合璧的风格。

使用的罗马廊柱等元素完全不同于中国传统建筑,而民间将洋人戏称为“鬼佬”的习惯也让它有了如此奇特的名字,同时也是当时村民开明的真实写照。


传说,旧时村中私塾林立,不仅仅本村子弟在此读书,而且周边也有不少人前来读书求学。

而在钻研学问之余,当时村中的读书人也附庸风雅,应村景征名,一时间汤南八景的“白云晚望”、“茶地松风”、“长塘月圆” 、“鸦宝夕阳”、“村办古榕”、“羌塘艳遇”、“古窦鱼基”等享誉周边。

少了一景,村上的老人家记不起来了。


路边有两个书塾,其中一个名为“大有书塾”,尘土,锈迹,闭门。

那摸样,看来是去日无多了。

如今,别说读书声,连叫卖声也没有。

盛名之下的“两榕一木棉一龙眼”差强人意,其实它们有着超百年甚至两百年的威水史。


池塘边的那两棵榕树,根粗,繁茂,遮阴,几位本地长者聚此静静地地乘凉,静静地互视。

那一棵木棉树长得还算尽职。

村道上那株龙眼树,虽树干被虫蚁蛀空,但仍长出多层的树皮包裹,延续开花结果的往复。

村民嫁娶、拜山扫墓也都到“两榕一木棉一龙眼”树前,求长寿、求长情、求如意、求顺利、求开枝。


上世纪三十年代,侵华日军曾在这个古村设立驻点。

在建立日军据点前,汤南村山清水秀、民风纯朴,堪称鱼米之乡。

为了防止抗日部队的进攻,日军把树木、屋宇、建筑都破坏了。

汤南八景从此也没有了。

狗日的。


800年来,汤南曾经有过多少辉煌,多少哀伤?

800年来,汤南何曾如此街空巷寂,谁与共鸣?

依我之言,古村与没落经常是相通的,甚至是同义词。

汤南现今人口不足400人,除去外出人员,余者一两百人,他们与九条古巷共生存,唐家的杜甫大爷《无家别》早有说词: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烈日下,村道无行人,只有一位智障人静静地跟着我们。

离去前,在村口的篮球场边上的公厕尿了一泡谢谢尿。

厕所超干净。

呵呵,有一种写字的冲动,很想在厕墙上留这句:时光侵蚀容颜,历史摧毁老筑,此事古难全。

还须落款:钮海津2013年6月30日题

想而已,打道回府。

留作本文标题吧。

两分钟不到,我们就融入到轰轰烈烈的佛山一环了。


2013-06-30

https://book.yunzhan365.com/lews/gbyt/index.html   探访古村落

你可能感兴趣的:(骑文探古访百村(8):里水镇汤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