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成年不等于长大,生活出的难题,不会因为年龄增长而自然消失。这本书中,有关于亲密关系、情绪管理、自我成长的N个疑问和解答,破解你的“不开心、没方向、好烦恼”。国内最大泛心理学平台KnowYourself历时两年出品,帮助你获得看见真相、改变自我的能力。
作者简介:
作者:KnowYourself主创们
创立并运营中国最头部的泛心理学社区与平台,于全网聚集超过700万用户。
拥有在国内最全面、最专业的心理学内容体系,主要聚焦原生家庭、情绪管理、自我发展、亲密关系、人际关系、生涯规划六大板块。以帮助青年人自我探索为己任,希望联结最大的力量,支持青年人的心理健康与自我发展,努力在全社会倡导以“身心健康”取代“身体健康”的新健康观。
精彩书评:
壹:短评
# 看书名还以为是什么鸡汤,差点因为书名错过一本好书,有很多部分对解答现在的疑惑很有启发意义。干货满满。很喜欢最后插画下面的那句话“觉察即自由”。
# know yourself better..感恩这本书的出现,像是一道绮丽的理解之光在黎明之前照射到我的生命当中。“太难了”是当代恶臭年轻人最爱叨叨的一句话,仿佛无病呻吟,但这本书给了我们深深的理解。在这个急于摆脱家庭却有没有能力获得自己想要的一切的阶段,这仿佛是最混乱与迷茫的阶段,真的很难,是不在这个年龄里无法理解的难。ky就像一个大姐姐,用手引着你,带着你一步步的走起来,你不会害怕了,因为不再...
# Ky的公众号就像有读心术一样,总能精准推送适合此时此刻心情的文章。让我特别有好感并引发好奇的是文章的署名“KY主创们”,一个集体,没有标榜专家刻意削弱的权威感,但又觉得是有商量有监督有鞭策有克制负责任的这么一个团体,很想了解其中的构成是怎样的。 持续关注KY,因为他们有益的视角和靠谱的解决方案,感性理性平衡得刚刚好的能力确实让人向往。
贰:
感情part写的很好,在花很多时间认识自己之后,很多东西都是懂的,但看见有人能清晰表达,表示感同身受,令人感慨。
爱不是持续不断的感情,是很多“积极共振”瞬间构成的。所以,如果理智占上风,那完全可以控制喜欢某个人,或者放弃某个人。
与其去表达“真实的自我”,不如选择“想象中的自我”,“自我”与未来想通,是我们试图发展自己的目标所在。这个划重点,好提高情商。毫无隐藏的真实的自我,于己于人似乎更多的是难堪。
我们对未解决事项的记忆力,比已终止事件强两倍。深有感触,耿耿于怀源于对事情的无限遐想。
时好时坏的感情,并非因为表面事情,而是过去经历留下的不良感受的重现。因为总是想要规避风险,但忘了风险一直无处不在。
自恋者擅长追逐,却不知道如何拥有真正的关系。本文提供多种做法,我觉得最nice的,是知道什么时候应该离开。
经历“分手-复合”模式的情侣,对关系的平均满意度并没有显著低于分手过的情侣。Wow cool.
最后,我觉得很温暖的、充满希望的话:那些心甘情愿妥协的时刻,就是双方确认喜欢存在的时刻。
我说:看这本书,让我感觉,我的问题似乎是社会共同的问题,原来我只是普通人。
叁:
长大了就会变好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我丝毫不觉得上学时代是幸福的。想起高中语文老师读考生写的优秀作文。其中引用了《麦田的守望者》来歌颂青春。我就在想。我们读的可能不是同一本书。小说主人公好像不爱读书,对一切都不感兴趣。长大了就开始埋头挣钱挣钱挣钱。快节奏的生活。压过头顶的房价。如蚁群般簇拥地铁的人群。
成年。“年龄并不是一个固化的标准。调查结果显示,18-25岁的年轻人,大部分不认同自己已经完全成年,而超过30岁的人,大部分都认同自己已经完全成年”。
亲密关系。只有被喜欢被爱过才知道喜欢是什么爱是什么。“ 真正的喜欢和爱,是去尊重对方的需要和感受,是去考虑什么是对对方好的,去了解什么是对方想要的,尊重对方的意愿和自主的选择 ”。
情绪。闲看花开花落,静看云卷云舒。大境界望尘莫及。但我们可以做个情绪粒度高的人,分辨表达控制自己的情绪。”可以学习情绪概念相关的词汇。以下是十种精准描述情绪的词汇。比如,依赖一个人的好意,或者能够心安理得地接受他人的爱。虚无的召唤。访客离开之后的落寞。非常想知道你能将别人逼到什么程度。作为异乡人的喜忧参半感。在肆无忌惮的破坏中产生奇怪快感。对遥远地域的渴望,或者思念从未到过的故乡。在比自己地位更高的人面前,突然感到手足无措、语无伦次。认为所有人都在合谋令我快乐。舱门即将关闭时的慌张。“ 《回家的诱惑》高姗姗虽是家境优越的千金小姐。有最爱的妈妈,和最疼爱她的哥哥,对自己的哥哥产生里男女之情,几近疯狂。更想要通过自杀来逼迫母亲同意自己和哥哥结婚。虽然目的达到,依旧不得幸福。
自我成长。豆瓣曾有个小组父母皆祸害。论原生家庭之原罪。“ 总是被父母忽略或拒绝的孩子,既很难从父母身上模仿或学习认识自己,也很难作出寻找自我的尝试(可能会被视为挑战或叛逆)。而那些与父母关系过于亲密,完全由父母掌控自己人生的孩子,则从不敢挑战父母权威,也不愿脱离父母形成自我认同,他们完全依附父母的决定。但,我们忽略一个事实是,亲子之间互动模式的形成,从来不是单向的。可能是前者(教养模式)影响了后者(性格),但也可能是后者(性格)影响前者(教养模式)。当我们认识自己在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模式建立中的能动性,以及我们对父母和家庭的影响力,我们或许就能够试着去成为先做出改变的那一方。从行为上作出改变,而不单单是言语上----向着一种成人的、友好的、自我坚定的模式。用坚定但不包含攻击性的态度提出改变的提议。向他们示范,你所说的更健康和舒适的关系究竟是什么样子”。《请回答1988》德善因为老爸偏心弟弟姐姐而大闹。尤记得爸爸的一句。爸爸我,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爸爸,爸爸也是头一次当爸爸。
“ 我们不是,或者至少不单是被动地承受着命运,等待着它降临在我们身上。我们还是自身命运的缔造者”。我常在想所有的事情都是动态的变化的。那么在变化中精进。在变化中深刻。在变化中也能够“习得幸福”。
更多文章 信息,点击个人主页查阅
文章为有偿阅读:1元/篇 ,自觉投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