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第二十四章 刻意的追求,注定不会天长地久——希言自然

https://mp.weixin.qq.com/s/SQlaRNDOQPVPPJqDMPGQSA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聊《道德经》。前边大家的留言我都看了,写的感想我也看了,我真的没想到大家感想写的这么好。而且这个《道德经》给大家带来这么多的变化、这么多的提升,让我特别开心,真的非常感动。我自己在讲《道德经》的过程中,说实话我自己也在不断地提升、也在学习,所以我们一起进步。


上次我们讲到二十三章讲完了,今天来讲二十四章。这章很有意思,上来老子说“希言自然”,这话很有意思。什么叫“希言自然”?有人说,这是大自然平时不说话,所以叫“希言自然”。这是不对的,古代就没有大自然这种说法,所以您看古代写的“自然”这两个字的时候,绝对不是我们今天讲的大自然。那它的“自然”什么意思?“自”是“自己”,“然”是“然也”,这样的。这话什么意思?“希言”,确实是很少说话的意思。“希”写成希望的希,通稀少的稀。也就是“稀言”,很少说话。“希”字我们前边讲过,叫“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这是“希”,在之前老子的“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讲的是“天之道”。


“天之道”什么特点?您听不到它什么声音,它没事不经常出来说话,不说我多么高大,不追求这些。它隐藏于背后,不去夸耀自己的名声,这种低调的、不声称自己如何的状态,老子称“希”,所以“听之而弗闻”。这“天之道”没有什么话,没有什么声音。老子这里讲“希言自然”,说这领导者,你要达到那种状态,不是轻易的夸耀自己,我多么高大,像“天之道”一样,“希言”,你就自然而然的达到那种状态。什么状态?就是上一章讲的,“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的状态。人家不为自己,声称自己,我怎么高大,我多么英明,不这样,他“希言”。“希言”什么?他把自己宣称自己那些东西,全都给放低了,没有了,这种状态自然而然能达到那种“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的状态。所以这是“希言自然”的本来的含义,并不是说大自然它怎么不说话,不是的。


老子接着来打比方,给我们讲这种状态。老子说,“飘风不终朝,暴雨不终日。孰为此?天地,天地而弗能久,又况于人乎?”这话什么意思?老子用我们这个世界的天气变化来给我们讲这个道理,因为老子接着讲天气变化,所以很多人确实以为前边那个“希言自然”是讲大自然的。但是再说一遍,古代没有大自然这个词,“自然”的意思就是自己然也,自己会这样,会进入这种状态。老子说的“飘风不终朝”,什么意思?就是你说刮大风,这大风不会整天刮,您说大风连着刮一个月,可能吗?很少。我们经常风和日丽,这种大风,您说一天差不多了,“不终朝”,那极大的风不会一直刮下去的。“暴雨不终日”,说这大暴雨哗哗哗一直下,连下五个月不可能的。老子说,一天这种大暴雨一直下都难得,所以“不终日”。老子在这讲一些非正常的自然现象,都是一些短暂的,并不是长久能出现的。也就是说,这种特别极端的这种天气,不是天天都有的。


老子接着问,是谁让这种自然天气出现的呢?是天地。天地,这么大的事物,都不能坚持天天下暴雨,三百六十五天,天天这种瓢泼大雨一直下,都不可能这样的话,那么何况人。老子这话什么意思?老子讲这种人为的特别极端的状态,都不是可以长久的。所以人们不要追求那个极致的东西,不要追究那个。追求那个没有什么大意义的,我们应该做好自己的事,那种看似狂风暴雨,看似很激烈、很壮观的东西其实没有什么大用,不会特别持久的。所以老子给大家做了一个比喻,这比喻什么意思?我用一个例子来讲。


比如说,我们讲一个历史人物汉武帝。在汉武帝之前,汉朝的统治者、皇帝们采用什么样的治国方针呢?就是老子的这种思想,领导者放低自己的欲望,让老百姓休养生息,让老百姓富起来。所以在这之前,领导者都非常简朴。比如说这文景之治,这个文帝和景帝,如果您到西安去参观,参观他们的陵墓。您会发现他们陪葬的泥偶,个头都非常小,所有的东西都缩小了一半,很小很小的猪,很小的鸡什么,做得模型很小,人都很小,就是他想到为了节省人力、物力,不要搞太大了,这样省钱。您看皇帝都很节俭,对老百姓休养生息,放开大家随意经营,放开各种限制,盐不收税,你们随便经营,铁随便经营等等。而且税赋极低,低到什么程度呢?“三十税一”,就是您挣了三千块钱,就交一百块钱的税叫“三十税一”,这个税率是极低的。放开经营,没有什么过路费等各种费,什么都没有。所以老百姓这边拼命去赚钱,去干等等,沸腾起来了,民间生机得以恢复。


到文景之治的时候,汉朝政府国库里富裕到什么程度?您看皇帝省钱,政府里有钱、老百姓有钱,因为老百姓有钱,政府才有钱。汉朝国库里边串钱的一串一串的,里面绳子都烂了。所以在汉武帝之前,休养生息政策让整个老百姓富裕起来了,让政府有钱了,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这是真正的盛世。但是这个盛世的时候,你发现但凡盛世的领导者,都没有什么大的功绩,都很平淡,把自己放得很平淡,放的位置放得很低。所以这是个奇怪的事,就是但凡在这种真正老百姓有钱,生活富裕的盛世,它的领导者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很低,都没有什么丰功伟绩。您仔细说说文景之治,这个文帝和景帝到底有什么大的功绩,说不出来太多。所以您看这种状态,老百姓是真正幸福。


到了汉武帝的时候,汉武帝这个人一反常态,跟前边不一样,他有雄才大略。所以后世歌颂汉武帝歌颂特别多,他征匈奴,要四方征讨。说的话叫虽远必诛,就是你冒犯我了,无论多远,我一定要打你。打仗要以什么为代价?打仗是以消耗国家的财富为代价的。往前线送的粮草,觉得我送的这十车,到那就给军队送十车吗?实际上要走很远很远的路,送的时候这些民工要吃饭,看守民工的士兵要吃饭。所以拉了十车去,到那能剩一半都有可能到不了,他回来也要吃饭,所以送十车过去,留给部队一车就不错了,其中九车路上都吃了。所以你想,前边打仗那要大量的粮食、粮草要去送过去的,大量的金钱,您造的铠甲、兵器都要花钱。所以汉武帝虽然建立了丰功伟绩,到处打都打赢了。实际上消耗了大量的国库里面的金钱,所以汉武帝几乎把之前文景之治,他之前的皇帝积累的财富到他这花的差不多了。


这时候没钱怎么办?国家开始控制盐,国家要用盐挣钱,国家要控制铁,要挣这钱等等。开始垄断经营,开始搞自己的企业,提高赋税,不断的向老百姓收税。收税没有什么债收的时候,他告诉所有中产阶级以上报你的财富,按你财富的比例来收税,收财富税。就是你有多钱的,我就拿回来一些,所以最后汉武帝开始打击大商人。因为当年在休养生息的时候老百姓去赚钱,有些人就成功了,有钱了,成为大商人。这时候汉武帝把目光投向他们,开始打击大商人。所以,虽然汉武帝名声特别好,一提他我们都激情澎湃,说他四方征讨都打赢了,大家都万国来朝等等。但是实际上他把国库里的钱消耗殆尽,汉朝从这开始,汉武帝之后开始走向衰落。之前全部是盛世,那些皇帝你看非常低调,没有什么丰功伟绩的,休养生息的时候,那是真正老百姓幸福的时候,打这以后天下开始慢慢慢慢乱了起来。


这种情况就跟清朝的乾隆皇帝差不多,乾隆皇帝的名声特别好,下江南,四方征讨也都打赢了,所以大家认为乾隆是盛世。但是乾隆之后,你看国力衰退,钱财被花光了,国力衰退,一点点走向败落。发现规律没有?但凡这个皇帝为自己好大喜功,我的功劳多么大的时候,这个人背后一定有相反负面的内容。国际上也是一样,比如说拿破仑,拿破仑大家说英雄了不得。简直有丰功伟绩。可是在丰功伟绩的背后,全部是阴影,他自己死的也很惨。他让法国陷入战争,你想死了多少人。所以每一个在这种丰功伟绩的背后可能都有一些阴影,反而是那种领导者把自己放低位置,没有丰功伟绩的人,反而能够让老百姓收益。


所以老子这讲这种,但凡领导者为自己的形象、名誉、地位等等去刻意争取,去不断大力运作的,往往会出问题。因为这东西不可能持久,因为是虚幻的。你不如把平常的日子扎扎实实过好,把自己该做的事做的扎扎实实,这种人反而最后荣誉会随之而来。如果追求那种荣誉,不断地夸张去做各种超出范围的操作,人为刻意的操作这种事,往往结局是不好的。所以老子用这个风雨来给我们做比喻,说这种东西但凡超出常规的东西不可持久,不可能三百六十五天天天瓢泼大雨,这是非常规的,非常规的东西不可持久。如果领导者为自己的虚幻的名誉、地位等等去追求这个,那么你本来的事就做不好了。所以老子告诉大家要像“天之道”一样去“希言”,尽量不要去刻意争取,刻意去作为,说我怎么样,不要抬高它,你自然而然会进入好的领导者的状态,这是老子这几句话给我们留下的智慧。


对于我们老百姓来讲,这话更有启发。就是那些虚幻的名誉、地位等等,不要刻意去追求,你天天奔着去,那东西离你越来越远。你把自己的事做好,不去夸耀它,我们进入“希言”的状态。但是我们把事做好了,自然而然地就进入这种叫“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或者“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的状态,因为你不争这些东西,您把自己的事做好,所以最后没人能与你争了,因为你做的太出色了。所以这是老子今天给我们讲的道理。


朋友们,我们今天就分享到这。感谢老子给我们带来宽心的药丸,给我们指明了生活的方向,让我们忘记那些虚幻的东西,去好好地做好自己生活本来该做的事,我们明天接着来学,老子又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智慧。谢谢大家,我们明天再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123、第二十四章 刻意的追求,注定不会天长地久——希言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