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做课题分离
在昨天分享《人为什么会不幸》提到一定要做课题分离,课题分离之后,好多人会觉得,这 样会不会慢慢成为一个冷漠的人,没有办法和别人缔结良好的人际关 系。
但实际上,课题分离只是人际关系的起点,这是我们需要做的第一件事 情。 那么人际关系的终点叫做“共同体感受”
这个共同体感受才是我们追求的东西。 什么叫共同体感受?
刚到学校上学的时候,做的第一件事情,一定是去找一个朋友,你希望自己能够在学校找到一个小圈子,在这个小圈子里面有自己的位置,那么就会有共同体的感受。 为什么会痛苦呢?
痛苦的人没有共同体感受,他觉得自己融入不了这个 圈子,或者是在圈子里的位置自己不喜欢,那么就会感觉到很难受。 这就是共同体感受,这个是人际关系的重点。
我们之前说,一切烦恼都来源于人际关系,我们的不幸起源于人际关系。
但是反过来,我们的幸福之源也在于人际关系,共同体感受就是幸福的一个重要指标。 找到更大的共同体 怎么样拥有这种共同体感受呢? 最小的共同体就是我跟你,咱们两个在一起,就是一个小的共同体。 这种共同体的感受,可以先以我和你作为起点,把对自己的执着变成对 别人的关心。
以自我为中心就是对自己执着。 有些人特别蛮横、自私,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只考虑自己,他觉得整个 世界都要为他服务,这样的人是我们觉得那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但实际上另外一种人,也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能够进行课题分离,一 味追求别人认可的人,他们其实也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你可能又觉得奇怪了,一个人在意别人的评价,难道就是以自我为中心 吗?是,这确实是以自我为中心。 因为追求别人认可的本质,就是一直都在关心别人怎么看自己,怎么评 价自己,又是多大程度上满足自己的欲求,就是“我想要你一百分地赞 美我,你到底给了我多少分?” 他其实没有在看别人,他看的还是自己,所以咱们说,他们不是对别人 关心,而是对自己执着。
如果你想要拥有共同体感觉的话,就不能对自己过于执着。我们属于共同体的一个部分,但不是说我们是共同体的中心。 举个例子,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在世界地图里面,咱们中国占了一块。 但其实中国不是说是世界的中心,我们和共同体的关系是一样的,属于 共同体的一部分,但是我们不是共同体的主人公。 如果想要获得共同体感受的话,我们必须要积极参与其中,而不是说感 觉自己是世界中心,站在那里等待别人为自己服务,等待别人为自己行 动,这样的话,你是不会有归属感的。
阿德勒强调:“归属感不是生来就有的东西,你必须要积极参与,然后 靠自己亲手去获得。” 到这里,咱们已经理解共同体感觉是什么了,那种把别人当成朋友,能在其中感受到自己有位置的这种感觉。 我们也能够理解,为什么有些人会痛苦。
如果你把学校和家庭当成是唯一的共同体,当你在学校里面受到挫折, 或者在家里没有办法得到归属感的时候,你会觉得世界坍塌了。 所以我们不能够总是逃避到更小的共同体里面去,比如我在学校不被接纳,那我就躲在家里面,如果家里面都接纳不了我的话,那就把我所有 的人生都寄托在朋友或者恋人身上。
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得归属感是不健康的,甚至有时候会陷入一些家庭暴 力或者校园暴力的困境中。 我们要做的是关注别的共同体,特别是那种更大的共同体,你的世界越大,你和世界产生的联系就越多,共同体感受就越多,整个人的人际关 系就会更加强韧。
杯中风暴
有一句话这样说的,我觉得特别好,分享给你们:如果了解了世界之大, 就能够明白自己现在所受的苦,只不过是杯中风暴而已,只要能够跳出 杯子,猛烈的风暴就会变成微风。 所以当我们在人际关系中,遇到困难或者看不到出路的时候,首先应该 考虑的是倾听更大共同体的声音。
纵向关系和横向关系 接下来,我们要讨论另外一个问题,我们既要做到课题分离,又要在共同体中获得那种共同体感受,这两件事情不是矛盾的吗?我们怎么样在 做到课题分离之后,还能够获得那种共同体感受? 在这,我们就需要提到另外一个概念“横向关系”
关系可以分为横向关系和纵向关系。
举个例子,比如咱们教孩子和管理下属的时候,一般认为有两个方法:
一个是批评教育,
一个是表扬教育。
他干的错了,咱们就骂他、批评他, 做得对了,咱们就表扬他“你好棒”。
批评是典型的纵向关系的一种体现,表扬其实也是纵向关系的体现。 因为表扬这种行为,意味着一种有能力的人,对没有能力的人做出的评 价。 比如妈妈会和孩子说“你真棒,你真了不起”,可是如果你的朋友、领导,和你是平级的,甚至比你级别要高,你会和人家讲“你很棒”吗? 你不会,因为你知道这是一种往下的纵向关系,这是一种操纵,其实表扬的本质就是操纵。
横向关系就是我们原来说的那句:虽然不同,但是平等。 当你能够和周围的人建立起横向关系的时候,就不会把别人看得比自己 低,不会干涉别人,就能够做到课题分离。 横向关系不主张表扬和批评,主张的是鼓励,我们要对和我们平等的人 提供帮助,这种帮助就是鼓励。 当有人帮助我们做了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不要和他说“你真棒”,我 们不评价他。
在横向关系中,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评价他人,我们可以说 “谢谢,我很高兴,你帮了我很大的忙”这样的感谢方式,来感谢和鼓 励对方。 人在听到感谢之词的时候,会知道自己对别人有所贡献,我们之前一直 说人一定要勇气,那勇气是怎么来的? 阿德勒的见解是,人只有在感觉到自己有价值的时候,才可以获得勇气。 所以如果想要获得共同体感受,不是非要整个共同体的人都去评价“你 这个人很棒、很好”,其实不是需要这样的评价,而是在这个共同体中 为别人去服务,能够体会到我对别人有用。
这是主观上认为自己能够对别人有贡献的一种感受,而不是真的有人过 来评价我们“你对我们这个团体是有贡献的”。 对别人给予关心,建立横向关系,使用鼓励的方法,这些都能够让自己 感受到对别人有用,进而增加生活的勇气。 存在标准和行为标准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我这个人学历很低,能力很弱,性格也不好,我觉得我对别人没有用”。
其实不是这样,我们不要用行为标准去看待他人, 而是要用存在标准去看待他人。 这个存在标准和行为标准是,我们不要觉得对方做了什么,所以才觉得 他有用、有价值,我们要因为这个人存在在这里,就觉得他有用、有价 值。 这句话可能很难理解,存在就是有价值吗?
我们可以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假设亲人遭遇了事故,将要离开人世的时 候,那时候大多数人的脑海当中想的是:我不需要你为我做任何事情, 你只要存在在这个世界上,只要健康地活着就可以了。因为他活着这件 事本身,就可以支撑家人的心。 其实我们在看待别人的时候,往往会先虚构一个理想的形象,然后再去 做减法。 比如在父母的眼中,自己的孩子应该各方面都满分,应该学习好、长得 好、听话等等,将来考上大学,赚大钱。
当发现孩子不满足这样的理想 时,就会对孩子进行扣分。这就是在评价孩子。 但是不应该把自己的孩子和任何人比较,把他看成是他自己,对他的存 在心怀喜悦和感激。 不要从理想的形象出发去扣分,而是从零起点出发,孩子做对事情的时 候为他加分。 对存在本身表示感谢,这一点确实很难做到。
阿德勒对这件事情是这样讲的:必须得有人开始,即使其他人不合作, 那也和你没有关系,应该从你开始。
到底怎么看待整个人际关系,以及到底和别人应该 缔结什么样的人际关系。
我们讲到人际关系的起点是课题分离,但终点是共同体感觉。
最小的共同体是我和你,可以从我和你开始,把对自己的执着变成对别 人的关心。 要明白自己是世界的一部分,而不是世界的中心。 要积极地参与,对共同体有用就能够体会到共同体感受。 没有必要总是执着于小的共同体,当在人际关系中遇到阻碍的时候,可 以去寻求更大的共同体。 在课题分离的前提之下,建立一种横向关系,去鼓励而不是评价,就能够在共同体当中获得共同体感受。 共同体感受是一种对共同体有用的感觉,
但这个“有用”并不是做了什 么,要对存在本身表示感激。 从你做起,希望今天的课程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