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家乡》,返乡创业、就业是未来X年的主旋律?

01

朋友说,2020的国庆档主旋律是乡村,热门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不仅众星云集,更是2019年《我和我的祖国》的姊妹篇,这节奏带的,比有关部门发一堆三农文件都有劲;

这还没完,一部正嗨,另一部又来了,

电影《一点就到家》直接用北京年轻创业者的视角,因创业失败而去云南“散心”,意外发现商机,书写乡村创业无限可能的旋律;

两部电影,一部是主旋律的情怀剧,一部是半童话式的梦想剧,但落脚点都是乡村经济。

电影作为舆论的前沿风向标,密集地指向农村创业和农村经济,这不得不让人畅想翩翩;

与此同时,自媒体们也开始纷纷呐喊起来:

农村是下一个风口区!

当下是农村创业的最佳时机!

返乡创业、就业是未来X年的主旋律!

02

情怀感人,童话励志,可真实世界远比情怀和童话复杂太多,稍不留神便沦为炮灰;

朋友说我过于武断和悲观,毕竟成功案例还是很多的,人家电影里的事迹就是真实事件改编的;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真实事件来讲话;

要知道:但凡能被拍成电影的真实事件,都是童话一般的真实事件,不具有普遍代表性。

比如李佳琪成为第一主播,马云白手起家成首富、、、这些都是真实事件,你去照学照做一个试试?

好比一个小兵,看到原职“保安”的关羽拿着大刀砍了颜良和文丑,一战成名,从此登堂入室;然后这小兵心想自己也曾做过保安,于是向榜样看齐,扛着大刀前去斩将,啥结果?

03

前几日,听老家的长辈说,他家的土地被签约成农场了,约期10年,按年收取租金,以后渐渐地就没活干了。

我问,签约的农场多大规模?种植啥作物?

答案是几百上千亩的大片农田,就是简单的粮食作物,与原先没有什么改变。

我追问,那有啥利润可图?还不是替农民们干活了?还要承担天灾人祸的风险?

答案没有意外,就是薄利多收,靠规模累积起来的利润,另外政府有各项补助,风险有农业保险;

这才是真实现状,没有梦想,没有一战成名、发家致富,有的就是稳妥的生意,跟开个酒楼饭店、旅馆公寓、小工厂作坊之类的,没啥区别!

这个上千亩的项目,运作正常的话,是有利可图的,但是他可请不起多少员工(但凡养过员工的人不会质疑这个事情);

那农活怎么办?

全式机械化:飞机、坦克、生化武器统统派上去,放心,绝对比人工实惠又安全!也就意味着原来这片土地上几百户的人工都被取代了。

结论:这种项目是缩减人工的,而不是提供就业的!

没有就业机会,那么返乡创业呢?

这条是正途!就是你去做这项目老板,去跟农民去签约,然后轰轰烈烈地经营起来!

不过,你得先保证自己具备资金、技术和人脉动员力!而且,土地资源是有限的,抢到先机才能抓住时机!

具备以上条件,那么此刻可以说是返乡创业的不错时机。

当然,上面的情况是国内大部分的普遍情况,但依然有一小部分是特别的存在:他们的家乡有某项特别的资源,比如知名特产、知名文化IP、知名景点、独特的自然条件等等。

而开头说的2部电影,就是属于这小部分里的尖尖儿,实在缺乏普遍性,所以不作讨论。

04

其实,国庆期间,还有一条新闻,是公安部宣布提前完成1亿人落户城市的任务;

这是刚好相反的2个方向,显得很玄幻:一边是返乡,一边是进城落户;

千万别矛盾,因为成年人要分得清电影和官方的区别,电影可以玩情怀、讲童话故事,官方永远只讲真实世界。

目前中国城市常住人口是60%,而落户人口是44.38%,而宣布的1亿人落户,就是这60%里面的一部分转了户口而已,其实人家早就在城里生活了;

那么,60%人口生活在城市,属于什么水平呢?

数据显示,发达国家城市化率集中在80%左右,而且随着高科技不断发展,这个数据还在增加之中;

也就是说,中国的城市化率还有约20%的空间,折算下来大约是3亿人。

这3亿人目前生活在农村,

将来终要进城,

要么进城读书,

要么进城工作,

要么进城养老;

要么进城就医。

当然考虑人口老年化等因素,这个数字或许会变少,但大势不可逆!

05

而官方预估的数据是:2050年中国的城市化将达到71%;

个人以为:这个数据是保守谦虚的,这个速度是出于官方期望的;

为什么保守谦虚?

因为城市化越高,代表发达程度越高,咱们一直以发展中国家自居,这方面的尺度可一向是拿捏地死死的!

为什么期望速度不要太快;

一方面:城市化过程是经济增长的王牌,咱可舍不得早早打完;

另一方面:速度太快,民生压力太大,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这时候,或许有人质疑,城市化究竟有什么好的?挤在一起导致房价高、消费高、路上堵、空气差、食物不健康等等诸多问题!

有人说:我就喜欢乡村,我就要辞职去找寻田园生活!

还有人说:人家欧美早都逆城市化了,咱们也限制特大城市发展了,绿水青山难道不是新方向吗!

关于对城市的吐槽和对乡村的向往,历来颇有人气,谁叫咱祖先骨子里有着田园的傲气和仙气呢!

所以对于这些问题先放下,咱先捋一下城市化究竟是啥?

06

在中国明朝之前,欧洲的农村跟我们差不多,农民们在自己的土地上(包括租地)种粮食、放牧,小日子虽不富裕,倒也是自给自足;

后来,英国商人们发现羊毛可以赚黄金,于是就拿钱去占地养羊,刚开始占一些公共土地,可一旦赚起钱来,根本停不下来啊;

于是开始向农民的土地下手,初期用钱收购,后期各种不光彩的手段也就都使上了。

这就是英国历史上被称为“羊吃人”的圈地运动;

到了中国清朝乾隆时期,英国一半以上的土地都被圈成了养羊场,历时300年左右。

那么,原来土地上的农民呢?

他们失去土地,

拿着钱只能进城,

吃穿住行都得买,

所以要不断工作,

这些既促进工业的发展,

也刺激了消费的增长;

这就是人类近代城市化的第1步。

英国的这次不光彩的“城市化”,直接推动了英国的工业革命,继而把英国推上了世界之巅,成为了“日不落”的大英帝国。

07

不同于英国,

美国的城镇化主要由工业推动的,美国早期没什么城市,都是靠人口聚集形成的城市;

没有工业之前,大家都种地、放牧,自然不能太聚集,不然得为了抢地盘打架;

出现工业后,大家需要聚集配合才能生产,规模大了就变成城市;

当然,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美国可没那么顺利;

有两个问题成为阻碍:土地和人口;

解决土地问题,美国的标志行动莫过于“西进运动”,其实就是东部的美国人为了得到土地,不断杀掉住在西部的印第安人,人权和民主也就顾不得了;

解决人口问题,最大的动作就是林肯时期的南北战争,北方工业打败了南方种植园,解放了大量人口出来进工厂,推动了城镇化进程。

美国的城市化伴随着2次工业革命,把美国国力推上了世界之巅。

08

说回中国,由于历史原因,国内城市化被中断归零过,所以咱们真正的城市化从改革开放开始算;

在商业贸易和工业的双重推动下,

中国的城市化是井喷式进行的,

这就是过去的40年。

国人正在经历的一段历史:

农民放下锄头,进了工厂;

农民的孩子进城读书工作;

小镇人往县城迁移,

县城人往省城搬家...

人口聚集,

吃穿住行就是巨大的需求,

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住”,

所以房地产开始进入黄金时代;

可见房价高的原因,

既不是因为暴利,也不是中国特色,

而是历史进程使然。

所以,上到国家发展进程,下到房价民生,都浓缩在“城市化”的进程里了;

09

小资田园梦可以追寻,但绝不是时代旋律;

返乡创业也大有可为,但终究是小众凯歌;

而所谓逆城市化,其实是变相把城市扩大化,一批市民从市中心跑到郊区,然后发现郊区再变成城市,最后城市越来越大。

因为人类是群居动物,

并不是城市束缚了人类,

而是人类群居产生的城市。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和我的家乡》,返乡创业、就业是未来X年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