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觉察一

近期参加了李夏老师组织的马歇尔《非暴力沟通》一书的读书会。昨天是第三次课。课后作业是每日觉察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暴力,来自于身体的或是精神的。 今天同学婉婷分享了一条关于育儿方面的自我纠结。

婉婷分享的事件:早上和孩子约定讲完三本故事书以后就起床洗漱。不料在讲完第三本后,孩子央求讲第四本。在孩子持续的央求下,婉婷有些犹豫,毕竟爱看书是个好习惯…但纠结再三,婉婷最终选择了遵守契约。对此 婉婷内心有纠结—孩子爱看书,是好事,到底是该履行契约?还是妥协着继续故事?……经常会发生类似场景,如出一辙的纠结。 最后婉婷分享了一个方法:”非暴力意味着让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等融入生活。“。可以和孩子说:“看到你喜欢读书我挺开心的,这样很好。不过刚才咱们不是说好读完三本就洗漱吗?洗漱完了咱们再来读好不好?”。

这样做既表达了对她的理解、尊重、欣赏,又履行了契约。“温柔而又坚定”,“坚定”的时候,方式柔和些。这让经常纠结于自己是不是过于严厉的我,内心充满着欣喜。 于是随手回复“学习了,以后多分享”,回复完毕后,自己内心细细揣摩了下,我是期待她再次分享的,但回复出来的语言是 “以后多分享”,感觉把自己的期待表达成了对对方的指令。顿感羞愧…所以很快接着又回复了一句“期待”!

生活里太多类似的场景。非常习惯的把自己的需求表达成了对对方的要求。总不能正面的去表达自己的需求。 这降低了别人与我沟通时的舒适度。 同学说: 非暴力沟通最好的地方就在于自我链接这一块,非常赞同。很多是别人让我们不开心的事,我们不得不做的事…… 潜在的,其实都是自己内心的需求,外界环境的刺激,只是导火索。

觉察—内省—实践。

你可能感兴趣的:(非暴力—觉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