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0季 194|懒惰与“我能行”

在生活中,我们时常听到有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学的不好就是因为太懒惰了。大多数家长们把孩子学习不好的各种原因归结在“懒惰”两个字上,初一听,似乎有些道理,事实上,是在回避一些深层原因。阿德勒说:“从表面上看,懒惰与所有儿童都有的一种天生追求优越感的心理相冲突,事实上,懒惰的孩子挨骂是因为他没有追求优越感的表现,因为他没有雄心壮志。但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这些懒惰的儿童,就会发现这种流行的观点是错误的。”

在我的班里有一位小男孩,脑瓜子很聪明,数学经常考高分,但是语文学习却很差劲,常常不及格。孩子的奶奶说:“孩子很聪明,就是太懒了,也没有什么好办法。”言下之意就是孩子只要勤奋了,语文成绩和数学成绩应该会一样优秀。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的,这个小男孩平时除了上课听听课以外,可以说不完成任何作业,他的书写速度、表达能力、阅读速度以及理解能力等,都与其他孩子相差甚远。在考试的时候,常常会出现试题答不完的情况,因为书写速度跟不上,又因为无法顺利阅读,所以试题只能写三分之二就下课了。实际上,虽然脑瓜聪明,但对于语文学习来说,即使勤奋也不一定就能学好,所以懒惰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孩子的深层问题。正是基于这个原因,让孩子和家长存在侥幸心理:只是不想学习,想学起来一定能达到众人瞩目的成绩。实际上,这部分孩子即使很聪明,努力起来也未必就能取得优秀的成绩,但在“懒惰”的光环之下,常常忘记了自己的能力。让人错误地以为他们的无能和无所作为都是因为懒惰。奇怪的是,我们几乎听不到人们指责他们能力不强,相反,还会说:“如果不偷懒,还有什么做不到的呢?”

成人和儿童是一样的,都在用“懒惰”遮蔽自己能力不足的行为,减轻自己的失败感,相比之下,那些整天努力学习、取得较大成绩的人却很少得到认同。这也就不难理解社会上流传一句话:“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确,有一些人只要稍微做一点事情,就会说自己如何努力,而那些长期默默努力的人只要稍微不努力,就会遭到质疑。懒惰就像一张保护屏一样,在保护着这样一群不自信的人。其实,在成人的世界里最为明显,那些干事的人往往得到的批评也是最多的,事实上,只要干事就会出问题,因为干事产生了出问题的机会,所以就能挑出万千种毛病,但是对于那些不干事的人来说,则无法挑剔,顶多只能说他懒惰而已。在人们的认知种,懒惰,不是毛病。

阿德勒说:“如果我们看一下当前的教育方法,就会发现这些方法恰好满足了懒惰孩子的期望。人们越责备一个孩子懒惰,那么就越中他的下怀。”因为人们把过多的注意力转移在他的懒惰上,不再关注他的能力问题,而这正是他所期待的。相比之下,与其说一个孩子笨,倒不如说他懒,懒至少还有救,只要行动起来还有转变好的可能,但笨是无药可救的,相当于被判了死刑一样。所以,更多家长愿意说自己的孩子很聪明,就是太懒惰了,其实这也是自我安慰的一种方法。在成年人的世界,似乎也有更多的人,把自己的能力不足,归结为懒惰,他们常常会说:“其实有些事我能做好,只是我不想做而已。”事实上,即使做了,未必也能做好,人与人之间,的确是存在能力上的差别,只是很多人不愿意承认而已,成人用“不想做”来麻痹自己,儿童用“太懒惰”来获得某些存在感,因为说他们懒惰远比说他们无能带来的伤害会小一些。

总之,懒惰是缺乏自信的人的一种保护屏障,但同时也是阻止人们解决问题的最大障碍。事实上,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老师们也会利用一些惩罚的手段来让孩子改掉懒惰的毛病,但往往以失败告终,因为即使最严厉的惩罚也不能将一个懒惰的孩子变成一个勤奋的孩子。如果孩子真的发生了转变,那也只是处境变化的结果。如孩子取得了意向不到的成功,或者从一个严苛的教师转到一个温和的教师手上,教师通过增强他的自信心而非消减他所剩无已的勇气,这种情况下,懒惰的孩子会变得很勤奋。因此,懒惰,说到底是自信心不足的问题,懒惰的孩子症结不在于懒惰,而是孩子无法克服认知上的困难。

认识到懒惰后面的深层原因以后,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儿童,都不必在懒惰上下功夫了,而是要从认知上改变自己,从思想上转变自己,让思想指导行动,只有转变认知,行动起来,才能真正的解决存在的问题,一个人的能力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事实上,聪明不聪明,并不是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先决条件,但把一个人的不成功单纯地归结为懒惰,有些太过肤浅和不负责任,懒惰的真正原因,是一个人自信心的缺乏。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莫不可让孩子以为懒惰可以弥补自己能力不足的问题。直到今天,还有大量的家长在以“懒惰”为理由为孩子“疗伤”,家长们应该先给孩子树立足够的自信心,把问题落到实质上,才能真正解决懒惰的问题,万万不可认为“懒惰”就是“我能行”。

2020年9月9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910季 194|懒惰与“我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