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类群星闪耀时我在想什么-2

---第三个故事---亨德尔的复活-----

乔治·弗里德里克·亨德尔在西方音乐史享誉盛名,贝多芬赞叹他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曲家,并极愿跪在他的墓前。这个讯息来自译者的题记,幸而有了初步的印象。

开篇是深受仆人畏惧的音乐大师在卧室哐当倒下,恰好助理登门,这才将仆人难以推动的魁梧身躯合力抬到了床上。

助手急忙前往街区,在多次被拒载后,拦住了熟识的一位热爱音乐的公爵的马车,当医生赶到时,亨德尔——”他的一只眼睛——右眼发直,另一只眼睛却在转动。他试着提起他的右臂。一撒手,就垂落下去,似乎没有知觉;然后他又举起左臂,左臂却能保持住新的姿势。“——右半身瘫痪,已然是中风。

失去力量,无法弹动一下钢琴的亨德尔犹如被墓碑封印一般,这时他彷佛已经逝去。

听到音乐时他眼里还有光亮,僵硬沉重的四肢无法随节拍晃动,音乐停止后,无形的力量连他眼里的光也一并压制。

听从医生的建议,亨德尔寄望于亚琛的温泉,也许,温泉可以使病情好转。

”正如地层底下蕴藏着那种神秘的滚烫泉水一样,在他的僵硬躯壳之中也有着一种不可捉摸的力量:那就是亨德尔的意志——他的生命中的原动力。“

医嘱是不得超过3小时浸泡温泉,否则心脏将难以承受。但他的求生欲,他最最不能抑制的对恢复健康的渴望,让他每天在温泉中泡足九个小时。就在这种近乎自虐地求生中,他逐步康健,从吃力行走到右臂得以活动。

当他奇迹般的复原,久违地坐在管风琴前,用右手按下一个键音,那清亮纯正的乐声是生命快意的呐喊。渐渐地手指在琴键上的跃动越来越快,他步入久违的音乐天堂,向上帝诉说、向人类诉说、向永世诉说,音乐是他生命的语言。而这,是他的第一次复活。

还有除了病魔还有什么可以夺走他的生命力吗?

这位53岁还能在中风中恢复的人,迸发出旺盛的创作欲,产出一部又一部的作品。但是顺利的文化演出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支撑,这位幸运的大师不幸地遇上了战乱。动荡的局势使演出一场场的取消,剧院因此负债累累,评论家对他的讥讽,种种一切开始消磨着亨德尔的热情。

到了1740年,”这个勇于奋斗的人第一次感到自己已被击败。神圣的激流般的创作欲望第一次在他——一个35年来创作热情始终异常充沛的人——身上中断、干涸。“灵感枯竭对,这位视音乐如生命的大师来说,意味着再次死亡。

但是灵感这种东西,专注的时候经常不来,发散思维却总能触发它。当我好奇亨德尔怎么活过来,他被清唱剧《弥赛亚》脚本中的第一句震撼到了,“鼓起你的勇气!”

”他被唤醒了,每一句歌词都是在向他呼唤,每一句歌词都以不可抗拒的力量深深地打动了他。“主这么说!”——难道这句歌词不也是针对他的吗?“

接下来的篇幅详细地讲了哪一句歌词对他有什么触动,很细致。他在这部剧里面感受到了主的旨意,还有救赎。《弥赛亚》蜚声全欧、至今盛名不衰,它为亨德尔永垂史册奠定了不可动摇的基础,亨德尔因此再次”复活”。

我想:信念或许会动摇,但希望永不熄灭。失去的灵感或许就藏在某一部著作里,失去的热情可能在某一处风景里,失去的悸动大概就在未来的某一天里,故事或许俗套,但不言弃、自强不息的精神永远震撼。

你可能感兴趣的:(看人类群星闪耀时我在想什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