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忙碌的工作中短暂抽身,有很多感想,不吐不快,借此机会,倾我所有,诉我原则。
商人大多「无利不起早」,而创业者的反馈周期比商人长非常非常多。
相比「商品」的「买卖」,创业者不仅在卖自己的产品,创业者要创造一家公司的使命、愿景,坚定不移的打造组织文化价值观;在有成果时要对技术精益求精,对产品不断创新,对业绩要求一高再高,对人才储备不断加深;在面对失败、困难与阻碍时要与人性对抗,要重新调动起大家的动力,要提供多种激励方式使大家拧成一股绳;团队如有「认输」之迹象,还要让其无所畏惧、接受挑战、永不放弃;最后的最后,创始人还要始终保持力挽狂澜之坚强信念,对所有股东、客户和成员做最后的负责。
当然,不值得之人和事自然不值得如此付出。
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如非有深刻的理想和抱负,如非有对改变行业或改变世界之坚定意志,如非有极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则无法长久坚持,最终会导致组织和公司的堕落,进而变成人生的堕落。
一个人长久的动力来源于自我发现的内心深处的使命感,来源于自我实现,来源于在广大人类舞台上聪明才智的尽情发挥。
同时更多的,是来源于在遇到美好目标与严重挫折时,想尽一切办法,用尽一切努力,耗尽所有资源扭转挫折和局势,势要实现美好目标,势不放弃,不求中间态,不谋退路的坚强信念和坚定意志。
什么是使命感?
使命感是利他的,也是利世界的。这不同于商人的「自我利益」,使命感是大利。
当你发现你有能力做到让某个群体、某个组织、某个国家、某个行业甚至全人类更加幸福、更加开心、更加愉悦的时候,你会认为自己是有责任感的,这种责任感会驱使你行动,责任感就变成了使命感。
使命感还是一种帮助他人脱离痛苦的工具,他来源于对人类普遍痛苦的同理心以及解决这种痛苦的解决方案和自身能力的结合。
使命感是驱动人们持续成功的唯一要素。
我遇到很多专业能力很强的优秀人才,跟我说找不到自己人生的意义,很迷茫;我想,这制约了他们的发展。
他们在不停的寻找「术」,也就是寻找「事」做,但这些事大多并非他们定义的,他们是追随者,而大多追随者(并非全部)缺乏对为什么做这些事背后 Why 的深刻认知、深层次认同和深层次思考,这导致他们缺乏信念,也就是缺乏「道」,一旦遇到一个「更容易」、「更性感」、「更轻松」的「事 / 术」,就会放弃手里的事转而追求其他。
因为世界上性感的事是有限的,所以留下来的,能给新新人类做的,都是最难的事,面对这些最难的事,当你觉得所有努力都无可救药之时,最重要的不是先找到解决难题的方法,而是先设想一旦解决了之后能有哪些美好和幸福,通过主动定义美好目标、主动实现美好目标,然后制定如何一步步达成自己的使命才是第一步。
而不是总是希望通过别人告知你 Why 来增强信念,没有人有义务,也没有人有义务不停的教导你,路要自己趟,树要自己砍,桥要自己架,此乃人生常态。
很多人会讲道理,或讲很多天花乱坠的饼;而我不讲这些,我很排斥讲这些,我认为,一个人内心的动力不是靠外力,而是靠内在的自我发现,自我认识,只有内在的自我激励才能持久。
有人问我,你是怎么找到使命感的?你为什么会如此坚持?
我说,我用了大学四年体验了人情冷暖后找到的。
我历经大学四年,完整经历了从一线程序员,到自己打比赛融资、创业再到解散公司然后加入大公司的完整旅程。
我用四年时间走完了其他人可能要花费 10 年才能走完的路,我知道作为底层员工是什么滋味,也知道位居高位是什么感受,更明晰在大公司打工的局限。
我从 20 岁开始创业到现在 7 年,可以理解为是经历了诸多欺骗后,被迫读懂了很多事情。
因此,当我回忆我所经历的那些痛苦、不甘、不公与委屈的时候,我发现一切的根因是我过于努力,我一点不能放过自己,我对自己的要求太高了,我像一台机器,在不停的运转、不停的输出。我不仅要输出我生产的产品,还要输出背后的思考,我在不停的生产,这只是因为我发现 ——「我会」、「我懂」、「我能」。
我发现,幸福的人生来源于脱离生产,脱离的生产是低级生产,如:1)为求生不得不做的生产;2)为养家糊口不得不做的事情;3)为生活而不得不放弃的健康。
高级生产有充足的时间延长生命的长度,来源于探索自然、教育、艺术与科学,来源于在此之上的创造。
人脱离低级生产,自然要有人为之负责,我认为是机器,是计算机,是软件,是人工智能,我们应该驱动这些无生命之物为人类做低级生产。人类的未来,一定是所有人类享受机器带来的丰厚物质生活,那些无法越级享受快乐的人们将会逐渐消失;留下来的,是高级生产主义者,他们是艺术家、科学家、数学家、工程师、教育家等。那会是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社会。
提升生产力即是我的使命,他来源于对人类普遍生存痛苦的同理心,来源于我自身的经历;同时,不幸也可能是幸运的是,我发现我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
因此,我在遇到困难时,始终会回到这个美好目标上,当我用这个目标俯视我现在遇到的困难的时候,我会觉得当下的问题简直不值一提;我始终能快速的从失败中康复,并不断寻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也正是因为心中美好目标的永不消散。
抱有燃烧般的强烈的意志,心怀光明的希望,一步不停,踏实前行,那么看起来,山穷水尽之路,也会有登高望远,豁然开朗之时。那一瞬间,心中的所有烦恼和疑问,全都会烟消云散。
—— 《心》,稻盛和夫著。
创业以来,我的公司一共遭遇了三轮大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转变,现在正在处于第四轮主要矛盾的解决中;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转变就代表了公司在不断成长,解决了主要矛盾后次要矛盾变为主要矛盾,继续解决则继续转变,公司则持续成长。
第一轮主要矛盾是公司创业之初,MVP 和 PMF 的主要矛盾(以前我会把他拆成两个矛盾看,现在我把这类矛盾分为一类,因为现在看来都是早期进入市场的问题)。那个时候,我们采取的手段是没日没夜的写代码尽快让产品上线,持续不断的长期积累知识型内容让市场中的创新者注意到我们,并且制定了非常严格的目标以匹配融资目标。我们用了 18 个月走完了这个过程,在此期间,我们注重在资源极少的时候积累资产,尤其是内容资产对我们的 Go to Market 至关重要,我常在内部说,投广告是消费行为,内容是资产行为,广告不花钱就没了,内容只要你有价值就永远有人搜得到,它永远在那里,互联网是有记忆的,它记忆了我们所有的价值,这是成本最低的营销方式。
第二轮矛盾开始于我们在有了早期客户后开始少量招聘销售跟进 Inbound 商机,此时的主要矛盾变成了销售能卖出去和大规模卖出去。也就是从产品上线后能由创始团队少量卖出去到新人销售会卖且能大规模卖。此时的重点在于培养早期销售成员对产品和技术的认知,其中有一个内部的小的主次矛盾的转化,这个转化为销售会卖了之后会逐渐因为缺少商机(早期创新者商机较难获取)而无法规模化卖出去,当然他也会牵扯到产品,不过产品在此期间都是同步更新和迭代,与产品迭代相比,规模化的卖出去更为重要。此时,我们注重投放 SEM 广告和通过 Cold Call 获取商机,同时不放弃继续制定非常严格的目标以匹配融资目标,并不断招聘合适的人才加入公司,我们现在的中流砥柱基本上都是这个时候招聘进来的。
第三轮矛盾开始于第二轮矛盾的部分解决,也就是去年年底开始,我们签约了大量客户,此时,能高效、低成本、快速的交付是主要矛盾。这个矛盾在第二轮矛盾的中途已经展现,那时已经有团队在解决这个问题,但我的精力尚不在此。到了转变之际,我的精力也快速转移,转而解决交付问题。在这个阶段,我们通过三个月的封闭研发(每天 12 点,三个月 + 五一假期未休)上线 PaaS 平台、调整组织架构,通过敏捷开发和用户故事整顿交付流程、制定交付激励制度和全国客户的一线走访缩小了此主要矛盾的继续扩大化。
四年时间,每一轮矛盾的解决,我都顶着巨大的压力,我的生活和工作从未轻松过。
但我从未放弃保持对最高标准的要求,不论这种要求会给多少人多大的压力,会付出多少成本,我始终一以贯之、绝不认输、不求中间态、不谋退路,坚持我对行业的认知,我势要改变这个行业。
我知道我的使命的来源,我知道我的责任感,我知道这种使命感的个人性,我也知道当前这一步对实现使命的影响,我就是要自内向外的绽放。
我从未轻松过,我的生活向来沉重,我也从未想过要放过自己,那个阶段,这是我最常听的歌:
虽然沉重,我也从没忘记那个美好的目标,并且我能不断的找到解决当下问题的方法,继而促进主次矛盾的变化,这都是不谋退路的结果。
我见到过太多优秀的专业人才因缺少信念而走不下去的案例,我想对他们来说,是缺少「必要」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的。
我听到过很多论调,这些论调基本上都是一个意思:你不要自己亲自上,你找人做。
我觉得有这种论调的人,要么是商人 / 小作坊心态,要么是丧失了初心或初心不正。
我只是发现了一个残酷的现实,这个世界上 99% 的人是不具备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的,金字塔顶尖的那帮人,决定了整个世界和文明的走向;小到一个组织,一个公司,都是如此。
说这种论调的人,还有一种想法是你都在亲自下场指挥了,公司的大战略怎么做,公司怎么发展怎么 Scale 。
我要说,你不懂什么叫主要矛盾,如果所有的主要矛盾员工都能自己解决,这个世界上就永远不会有「一把手工程」这样的词汇。
一个具备深度思考的公司,一定是三思而后行,一旦动,一定是想清楚了。动,也不是说要做写代码这些事,而是把认知、方法和流程带到一线,这才是真正的「动」。如果一线的同学天生有和领导者一样的认知,他现在可能就不在一线。
毛主席说,一定不要脱离一线,脱离一线就脱离了群众,脱离群众就脱离了实际。
李强总理也说了,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
毛主席和总理都不脱离一线了,还有谁有资格说「脱离一线」?
国民党为什么打不过共产党,就是因为国民党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需求。
成大事者必身先士卒,永远不要脱离一线,到一线才能看到问题,看到问题才能看到解决方案。
一个人真正的成长不是顺应自己的「情绪」做自己「想做」的事然后取得了成功,而是如何与自己的本性抗争做自己「应该做」的事之后取得了成功。
我们可以选择不想做的行业,也可以选择想做的行业,但是我们一旦选定了一个行业,在这个行业里所有的事情,就再也没有「想做」和「不想做」之分;如果还有,就说明这个人是飘摇的,不坚定的,这只是他暂时的落脚点,他的终点并不在这里,于是他摇头晃脑、扭扭捏捏,投入又不投入,失去了良机,浪费了时间,对他的经验亦没有任何帮助。
如果一个人因为迷茫不得不选择了一个行业,与其浪费时间,不如把选定的行业研究透。
不想做也要逼着自己做,逼自己做还做成了,逃离舒适圈,人就实现了自我突破。
我特别认可我们国家现在在不停推动经济「脱虚向实」,我们要走的是德国模式,在 08 年金融危机的时候,德国是一个受影响很小的国家,因为他们的制造业很发达。
我不认可把公司业务货币化、金融化,这种手段可以作为解决结构性风险的保障,但不能作为目标,以此为目标,则走偏了方向,许家印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对于科技公司来说,在公平的开放市场中,产品和技术永远都是核心竞争力,事情必须高标准做实,再在做实的基础上采用货币化手段规避结构性风险。
我始终在寻找优秀的人才,我碰到非常多的聪明人,他们有非常强的思辨能力,你跟他讲逻辑,他的理解速度非常快,但是他们永远做不成大事。
为什么?因为他们没有决断力。
当公司业务不顺,当公司面临非常看不清的情况,需要做决定的时候,这类人就会转而追求更容易的事和更容易的手段,他们会很容易把自己放下,然后就会获得轻松。
而决断力的基础,就是使命感所赋予的坚强信念和坚定意志。
这条原则,已经成为了我选拔高级人才的首要标准。
在创业路上,我一直秉持着一个原则:立足长远,决不受短期利益的引诱所困扰。这是我一直以来的经营哲学,我认为这样的理念是构建稳健企业基石的关键所在。与其追逐眼前的短暂利润,我更注重建立可持续的业务模式,与合作伙伴和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
正是这样的理念,我才能够理解并欣赏华为离职员工半年后仍收到奖金的决策。这不仅是对员工的一种尊重,更是对公司发展长远眼光的体现。
然而,商业领域充斥着一些取巧和追逐小利润的行为,我对这样的做法从来都不以为然。我坚信,取巧和不择手段的行为可能在短期内获取小利润,但却很可能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我的原则是侧重于建立可靠的信誉和与他人的良好合作关系,而不是过度追求短暂的个体利益。
在引导团队时,我一直努力塑造一个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我强调的不仅是业绩和利润,更是员工的整体幸福感和职业发展。通过关注员工的需求,提供适当的奖励和认可,我试图建立一支有凝聚力、积极向上的团队。
我深信,坚守正道、立足长远,并引导团队向善,是实现商业成功的可持续途径。这样的经营理念不仅为企业带来了可靠的发展基础,也为员工和组织共同成长提供了有力支持。
真诚待人、价值对等、互利互惠是我的基本原则。
在合作中,我追求平等和真诚,鼓励对方多赚,以激发合作伙伴的积极性。
在交友方面,我寻找比自己更优秀的朋友,相信与他们共同成长。最理想的情况是找到那些也认为我有价值的朋友,建立在共鸣和尊重的基础上的友谊更为珍贵。
这些原则不仅在商业上带来长久的合作关系,也在人际关系中创造了真挚而有意义的友谊。
在我的为人哲学中,我一直遵循着引导而非引诱的原则。
与某些人试图通过转移话题、满足人性诉求来达成目的的方式不同,我更注重通过引导的方式,以理性和诚信的沟通方式处理公事。这种方式能够建立真实需求和共同价值观,而非依赖于虚假的诱惑。在业务交往和与同学的沟通中,我倡导通过引导对方思考,找到双方的共同公对公的利益点。相较于短期的表面合作,我更看重能够创造出真正有实质性意义的长期合作关系。我很难认可那些只看重眼前私欲、以虚假为基础的合作,我的原则是通过引导而非引诱,构建稳健的人际关系。
引导而非引诱的原则不仅有助于维护自身的信誉,更能够为事业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019 年刚开始创业的时候,遇到一些更有经验的创业者,他们告诉我说,中国的市场很烂,当你做起来之后会有无数的团队跟随、抄袭,而且是像素级别的抄袭,很难做。
我当时不以为然,但是从 2023 年回看 2019 年,我发现我错了。
即使再小众的市场,只要有了成功案例,中国就有人想进入。
从这件事中我得到了教训 —— 如果想一直引领市场,还是要不停思考不停往前冲。
不能停止思考,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自己的战略。
我们的目标不仅是追求个体成功,更是要为行业的繁荣做出贡献。
我深信在这个世界上留下深刻的思考才是最珍贵的财富。
即便有一天我离开,我也不会为个人的成功或失败感到遗憾,但会为那些未能付诸实践的深刻思考而惋惜。
我希望我的思考能够激励更多人,推动行业不断进步,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我一直是在艰苦的逆境中成长的,我不会放过每一个达成目的的机会。
无论结果怎样,我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绝不放弃,断臂求生,追求极致是我的原则和底线。
与人为善,目标高远,福虽未至,恶已远离;
是人为恶,苟且偷安,恶虽未至,福已远离;
如果失去了追求极致的精神,也就失去了一切,所有的努力和毅力将毫无意义。
我是靠毅力走到今天的,不是靠妥协和将就,不要将就,如果要将就不要创业!
要成大事,决心和决断力非常重要,不要把自己放低段位,因为我从不认为我是普通人
以上原则,不可撼动,至死方休。
2023.11.25
于北京 · 小雪后放晴